<p> “千课万人”特级教师网络教研公益直播,以“超越知识本位,走向素养关怀;超越当下关注,走向未来价值;超越学科固守,走向儿童立场;超越本土情结,走向融合视界”的美好愿景,凸显案例型、互动化、破壳式的授课特点,以教材前沿视点、教学建设前沿研究、课堂改进前沿的探索为授课内容,成为所有老师教学的摆渡方舟。其气势恢宏的场景引起热烈轰动的效应,吸引和感染着每位老师趋之若鹜。</p> <p>最先吸引我的是听刘发建刘老师的讲座《跟着名家学语文》。</p> <p>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什么?讲座开始,屏幕上赫然呈现这样一个问题,不得不承认令人发晕而又振聋发聩。是啊!教学这么多年,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什么呢?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也许就是我们不能成为名家的原因。我们总在做,却很少思考。</p><p> 接着刘老师从《语文课程标准》这本书中找到理论依据---罗列“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指出“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及“读写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如果学生的读写能力很强,没有人敢说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好;反过来,如果我们学生的读写能力很弱,没有人会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好的。”刘老师反复强调: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听到这里,做为一位“资深”语文老师,我才恍然大悟,或者说彻悟。---语文教学的根本,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p> <p>接下来,老师分析语文教学的两条腿:一是课内教材的学习,以讲为主和刷题战术来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二是课外的经典阅读,以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p> <p> 轰动教育界的语文改革---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儿童阅读运动。刘老师列举出语文教学的三个现状,引起我们老师的深思。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基础知识扎实牢固,而读写能力的虚弱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语文教学本是在跛脚前行。</p> <p>跟着名家学语文的方法策略。</p> <p>名家经典阅读周操作策略。</p> <p>学生读写能力立竿见影。从学生的文字看海量阅读的效果。</p> <p>从慕名而来的听课老师的角度看刘老师的课堂。</p> <p>著名作家莫言给孩子们来信,作家梁晓声来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课。因为我们曾经读过他们一系列的作品。孩子们仰视的作家来到孩子们身边,这是何等自豪和荣耀的事情,对孩子们是多大的鼓舞啊!</p> <p>跟着名家学语文的学理依据。</p> <p>跟着名家学语文的基本理念。</p> <p> 阅读是山巅的天池,写作是山脚的清泉。没有天池,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刘老师的讲座长达2个时辰,而我听得酣畅淋漓,沉醉其中。每一个依据都是那么中肯,每一句话都说到我的心坎处。“孩子的语文素养是读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一个孩子从小有一两个偶像式的作家的书相伴,他的语文至少保底了。”做为一个语文老师,还有什么比让孩子们多读点书更快乐、更有成就感的事呢?使我敬佩的还有名家的这种探索和执着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做法。</p><p>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思想真如荡涤一番洞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