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年高考</p><p> 随 风</p><p> 万民齐赶考,唯我忘带证。急煞当事人,南柯一梦醒。昨夜入梦,当年高考的场景历历在目,那些掩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恍若昨日发生,不由让我感到时光飞逝,岁月疾驰,那些遗落在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已经化为一种动力,如一曲激越铿锵的旋律回响在我人生的旅程中,涤荡着心灵,闪亮着生活,催我奋进扬帆。 </p><p> 时间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背井离乡异地求学。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独处异乡为异客”,也在孤单中诵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诗篇,领略到古今中外诗文之经典……那个年月我们都住校,晨曦微露,书声朗朗的校园中穿梭着瘦小匆忙的身影;夕阳西下,悄无声息的教室里定格了奋笔疾书的身影。缺衣少食的年代,忍饥挨饿的情景自不必多说,但背馍上学的日子被时光定格成生命里永恒的记忆,始终难以磨灭。 </p><p> 那时高考的理科生统考七门课,第一天语文、化学,第二天数学、英语,第三天物理、政治、生物。高考的时间是7月的7、8、9号,天气特别闷热,有时还暴雨如注。或许兴奋至极,或许心里无底,高考前的我几乎整晚失眠,导致考场状态不佳,三天考试时间一晃而过。对于语文考试,我承认自己的国语水平很一般,大概是天生少年愚钝,语言交际能力差,加之后天阅读能力培养不够,在语文学习中我感觉力不从心,无所适从。考场上更是手心冒汗,如坐针毡。我特别记得1988年高考作文题《习惯》,“按下面的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作文题:习惯”。看到作文题目的一瞬间,一丝茫然掠过我的心头,由于失眠的影响,加之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面对这种立意的文章确实让我老虎吃天——无处下爪。我匆匆收笔,自己都感觉有点牛头不对马尾,自然国语考的是一塌糊涂。下午考化学,我记得化学考试题中选择题的数量是历年来最多的,而且特别难。两门考试一结束走出考场,我的心咯噔一下,心底飘过一丝凉意,难受极了。后面两天是怎么度过的,我都没有过多的在意,唯独英语和数学两科考试让我有了一丝慰藉,因为英语这门课无需高深的理解,记好单词,背熟段落,熟记语法,掌握句型即可。而对于数学我一直情有独钟,缘于高中我的恩师李老师那独特的数学教学艺术感染了我,以至于后来走上讲台的我依旧在“点线面体勾勒大千世界,加减乘除演绎无限苍穹”中传道授业解惑。我当时想统考科目较多,知识点繁杂,七门课程基本齐头并进,方能挤过高考的独木桥,我那两门特长课程也难以让我胜出高考,发榜之日我自然是站在孙山之后独自静默,沉思良久,暗自发奋,来年再度赶考。</p><p> 那年夏天,我荒芜的心田除过少许成熟的稼禾,满是浅草,满是失落。只待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在来年七月的流火中放飞希冀,在九月的阳光中走进向往的殿堂。</p><p> 那段岁月,那年高考成了我生命中刻骨铭心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