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记晋城市人民医院第14党支部书记于德顺事迹</p><p> 敢担当勇作为,站前总动员</p> <p>2020年1月初,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作为一名经历和应对过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工作了30多年的感染科主任,他以敏锐嗅觉和高度的责任心,在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启动前,就对科室全体人员进行了疫情应战总动员!集体宣誓道:“我们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疫情当前,守初心、担使命,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甘愿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p> <p>2020年1月21日,一场无声无息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战役打响了,于德顺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冲到疫情第一线,周密部署,做了大量的战前准备,首先,安全分流住院病人、腾空病区,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做了准备;其次,充分准备应战物资;第三,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筛查新冠肺炎。1月23日,于德顺身先士卒,鲜红手印表决心,为抗击新冠疫情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p> 坚守,发热门诊的防线不能丢 <p>发热门诊,既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由于这次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都没有经验,门诊医生甄别起来很是困难。为了防止“放虎归山”,于德顺干脆住到了门诊,24小时连轴转,对2553名发热患者,逐个甄别,认真筛查,最终确定381名患者居家隔离,38名患者收住院隔离留观。更难的是,他又进一步从38名发热患者中,把没有流行病史的2名新冠肺炎患者筛了出来,同时又从一名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查出了2名确诊患者,1名疑似患者。为我市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试想,如果将这俩病人放回去,晋城的疫情会是什么样?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在全市发热门诊工作会议上,市医院发热门诊得到了副市长梁丽萍,市疫情防控办、市卫健委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号召全市发热门诊以晋城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为榜样,一定要守住晋城市的大门,为全市230多万老百姓的健康筑牢最后一道防线!</p> <p>在疫情突如其来的初期,新冠病人识别非常困难,由于核酸检测试剂有限,再加上市医院隔离留观病房床位所限,这给发热门诊筛查、收治隔离留观患者带来了极大不便。在众多的发热患者中,筛查新冠肺炎犹如大海捞针。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于德顺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方式,对离院的发热患者采取“放人不放眼”的策略,与每一名离院患者签署离院告知书,嘱咐他们严格居家隔离观察,同时对他们每日两次电话随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情进展就及时召回。截止目前,累计随访电话已达3616人次,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p> 查缺补漏,彰显共产党人负责作风 <p>疫情初期,不配合医学隔离的患者也是常有的事。大年三十凌晨,一位陵川籍从武汉返乡回来的发热患者,强行回家拒绝留院。得知这一情况后,于德顺详细查看了门诊病历,明确了患者流行病学史,居家风险很大,一旦为新冠肺炎患者,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后果不堪设想。大年三十的下午,他决定带着药品和口罩上门随访。隆冬时节,陵川的天气格外的冷,患者所在的村庄非常偏僻,道路积雪难行,路上车轮时不时地打滑,遇到坡路时还得找人推车。几经周折后,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患者,并给他进行了详细的诊查,建议暂时居家隔离治疗,并告知隔离的注意事项,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来院治疗。经过仔细诊查、耐心安慰与健康教育,他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患者的抵触情绪。在他离开时,患者和家属感激地说:“大三十的,路也不好走,您专程跑这么远来家里给我看病,真是太不容易了,太感谢您了!我一定按要求做好隔离,按时服药,必要时住院治疗!”看到病人这么说,于德顺才踏实了许多。从陵川返程后,他继续投入到了门诊战斗中。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阖家团圆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而他只是一包泡面简单了之。</p> 心甘情愿勇做守门员 <p>发热门诊24小时运行以来,他在电脑旁一待就是63天,每天趴在电脑前不停地接发热门诊打来的电话。“主任,有个发热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肺部有磨玻璃影,怎么办?收留观吗?留观室没床了!对了,主任,还有一个没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肺部外带磨玻璃影,怎么办?……”。疫情期间,门诊工作量非常大,从事传染病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成了工作的瓶颈。既要保证发热门诊,又要兼顾留观病房、确诊救治病区,还要支援武汉。一时间,科室人员四零五落,重新组队。发热门诊抽来了增援医生,但不是来了就可以马上工作。需要岗前培训,从消毒、穿脱隔离衣、诊疗方案、到大量数据上报等等,这些都需要于德顺一一培训指导。当然,诊断与鉴别才是关键!在没有核酸检测情况下,胸部CT成了新冠诊断的唯一靠山!为了避免漏诊,造成疫情传播,他24小时趴在电脑前逐一审视着每一位来院患者的病例!饭不能正点吃,睡眠最多也就5-6个小时,累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由于长时间盯着电脑,他眼睛出现了视疲劳与结膜炎。由于白天黑夜不停地接电话,电话铃声时常萦绕在脑际,他出现了幻听,严重影响了睡眠。持续的疲劳让他健康出现了预警,正月十八下午召开院内防控会议,他突感心慌,脉率在每分钟120次以上,极度乏力,头蒙眼黑,出冷汗,症状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他愣是靠着椅子硬撑了过来!会议结束后,他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参加了个院内会诊。回到发热门诊时腿一软,一个俯冲撞到了防盗门上,等到晚上摘下帽子洗脸时才发现头皮出血了,肩膀和脖子僵硬的疼痛,所幸没什么大碍,夜间他又继续投入到了战斗中。护士长劝他休息休息,他说;“这是咱的阵地,病人这么多,我休息了谁把关?”那时身体虽达到极限。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是党员,老党支部书记,疫情当前不能趴下,更不能做逃兵!我是排雷兵,更是守门员!”</p> <p>疫情就是命令, 2个多月来,他始终坚守在疫情第一线:电脑前甄别;疑似病人、确诊病人面对面的沟通;院内专家频繁的会诊;防控办的会议室;市内会诊的往返中;各县区隔离点的随访。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也阻挡不了他抗击疫情的步伐!</p> 抗击疫情护百姓,永不疲倦换真情 <p>发热门诊的工作,以于主任的经验早已是轻车熟路了。虽然这次疫情不同于平常,需要规划工作流程、合理分流病人、避免交叉感染、制定消毒规范、时段统计报表、数据汇总上报、居家隔离登记、跟踪随访召回等,这些活都不在话下。可最终还是把他难住了!按照上级部署,感染科病房全部腾空用来集中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普通患者需住院,经过仔细甄别可以解决。而其他传染病发热患者,住院就成了一大难题! </p><p>记得大年初五晚上11点许,电话铃响了,“主任,一个肺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了1个多月,现在发热、咯血了,没有新冠流行病学史,化验支持细菌感染,需要住院怎么办?已经请示过总值班,分管院领导,都没有给出答案,让你解决”。因传染病普通病房没法收,大晚上的怎么办?于主任给病人会诊,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其父母含泪期盼地说:“收下我们吧!主任,孩子咳血了,还发着烧呢!”一筹莫展的于主任眼睛也湿了。于是他决定给护士长打电话,“喂!给我找个护士来加班!”“主任,现在护士满负荷运转,哪有人啊!”“抽不出人你就来!”他坚定地说,并把病人安排在他的值班室,护士长亲自上阵,患者病情稳定了,第二天,于主任给病人联系去太原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这才放下心来。</p><p>2个多月来,类似的情况还真不少,一个艾滋病合并肺炎的患者,发热、全血细胞减少。检验科报危急值,门诊医生请求定夺!一听到艾滋病,大家都绕着走,哪科室会接受啊?一个来自阳城慢性病的患者,发热半个月,东跑西跑地住不了院,看了好几个科,最后还是把她推到了发热门诊。于主任与相关科室沟通时,第一句话就是先排除了新冠肺炎再说。当时核酸检测没有试剂,去哪里排除啊?于主任给一个个科室打电话,都被拒绝了。经过多方努力,几经周折终于安排了住院。遇到这种情况,不知要费多少口舌。欣慰的是在他的担当下,这些患者都得到了解决。目睹了这些,患者感激地说,真谢谢您了,要不是您,疫情期间我们去哪住院看病呀!</p> 拼命忘我地工作,医者任心显担当 <p>冬季是普通感冒的流行季节,有个头疼脑热是常事,但疫情间,很多发热患者不敢来院就诊,自己在药店买点感冒退烧药治疗。随着防控措施的加强,药店关门了,退烧药买不到了。这时,发热门诊的病人突然剧增,为了给这部分人提供方便, 于德顺建议网上公布,并开通了24小时发热门诊咨询电话,由专业医生作答。他在两个网站上开通了自己的工作室,进行免费咨询,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p><p>来自他工作室的一名患者,3天前突然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吃感冒药不见好,其小区同单元的邻居为新冠肺炎住院确诊患者。这时,他开始焦虑不安了:会不会是传染上新冠肺炎了?敢不敢去医院看医生?到了医院会不会被隔离?一连串的问题让他坐立不安。于是他查到了于主任的网上工作室,在网上就医。经过仔细的诊察,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很快恢复了健康。</p><p>作为一个感染性疾病科与发热门诊的主任,除了24小时不停的甄别外,还要参与行政例会、防控会议、门诊改造等工作。疫情期间,按照国家要求,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病人,要继续跟踪随访4周。得知这个消息他再次主动请缨,揽下了随访任务。</p><p>随访不等同于电话问候,它是防止病情反弹后续治疗,需量身定制实施一系列的随访计划。上门随访尤其重要。如一位老年患者出院不久,便出现了发热腹痛等症状,上门随访,确定为胆结石急性发作所致;另一患者,出院后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上门随访确定高血压;还有一位合并糖尿病,腋下发生了脓肿,于主任边调整血糖,边找外科医生,一次次冒雪到隔离点,手术、换药、指导治疗。</p> <p>在随访的日子里,他先后到阳城、沁水、陵川、泽州县和城区上门随访了10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途中常常经过多个卡口排队测体温,下车登记,有时一等就是1-2小时。在40多天的随访中,上门随访25余次,电话随访606次,微信随访98次,召回来院复检20次。召回来院复检时,于主任亲自者给患安排接送车往返19趟、备早餐、约挂号、开检查申请单、安排陪检,直至用完早餐,安全送回到家才放下心来。在他的精心治疗下,出院患者一一康复。</p> <p>于主任身边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热心肠。我市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在郑州六院治愈出院的,这个随访原本不属于他的工作范围。但得知其出院消息后,于主任设法找到了她,主动承担了她出院后的随访工作。目前随访工作已圆满完成,他又打了一个漂亮仗,再次受到市卫健委和医院的表扬!</p> 忠孝难两全,兄长做后盾 <p>然而,胜利背后却是于德顺沉甸甸的付出。记得在二十多年前,于德顺同志因接受组织派遣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修新项目新技术时,父亲突然病故,作为一名医生的他,却没能赶到父亲的病床前尽一份孝心!2009年5月,就在全市甲流防控进入一级战备的关键时期,于德顺同志八十一岁的老母亲突发脑梗塞,昏迷不醒住院抢救。在母亲住院的七十多个日日夜夜里,娘俩虽然同在一家医院,于德顺居然没能到病房伺候母亲一分钟!2018-2019年间,母亲两次阑尾炎发作住院,由于那段时间科里重病人多,于德顺连一天假都没有请去照顾妈妈。母亲出院后,都是哥哥姐姐们承担了照顾母亲的全部。</p><p>今年,长期瘫痪在床92岁高龄老母亲,原本期盼这个春节能与他一起过个年,说说话。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老人的愿望变成了泡影。母子俩虽同在一座城市,到现在娘俩都没见上一面。腊月二十八的晚上,老人打来电话:“听说瘟疫来了,这是又一次该你站出来的时候了,我们老于家没有逃兵,你不用管我,全市人民的安危就靠你了!”听了这句话,于德顺的眼球不停地打转,湿润了。“拉住妈妈的手,泪水往下流……”的歌声仿佛又回到了耳畔。</p><p> </p><p>历史是如此的相似,甲型H1N1流感期间,妈妈因为脑梗住院,那时因为疫情,没在她病床前尽孝一天!两次阑尾炎……每当于德顺想到这,总是无奈地摇摇头。作为一名医生,他深知自己肩头有更重的使命,而对家人的亏欠他只能默默放在心底。今年大年初八,嫂子急诊住院手术,哥哥怕影响他工作,没敢告诉他,哥哥既要照顾嫂子手术,还得照顾瘫在床上的老妈!这个年过得十分心酸!</p><p><br></p><p>对此,母亲没有责备他,哥嫂也没有埋怨他。妈妈总是安慰于德顺说:“儿啊,妈没事,别管我,你工作要紧,更何况疫情当前,晋城人民需要你呀。”一想起来,于德顺同志就落泪不止。但他清楚,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些日子,疫情形势那么严峻,成百上千的病人急等着他,实在没有时间去照顾母亲啊!“妈妈,原谅儿子不能尽孝,这是儿子的战场,只有胜利之日,儿子才能回到您的身边!”</p> 任务接踵而至任劳任怨显英雄本色 <p>截止3月3日,我市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清零出院,当前,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一片大好,各行各业也已步入复工复产轨道。3月17日,晋城新冠肺炎确诊病区所有一线医务人员隔离完毕归队复工。但防境外输入病例成了当前防控工作新重点。</p><p>3月23日,一个境外回国的英国留学生,确诊为新冠肺炎,收到了市第三人民医院。次日上午9点于德顺接到晋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梁丽萍副市长亲自签署下达的“晋城市疫情防控第248号”令,以境外输入病例医疗救治组组长的身份,派驻三院隔离救治病区,负责境外输入病例的救治工作。在离开市医院18天的日子里,他时刻关注着发热门诊工作,电话会诊、门诊人员的调整、工作量统计与上报、医生排班等。在截稿前一天,一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给于主任微信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又想起生病时的点点滴滴。出院后在隔离点,是您第一时间联系到我,询问我的身体情况,多次冒着寒雨来到隔离点为我检查身体、更换药物、联系车辆送我复查、贴心地为我准备早饭。本以为疫情解除后,您可以好好休息了,谁知又奔赴第一线去救援了。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致敬英雄于德顺”。</p> <p>“和平年代没有硝烟,但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考验着每一个人。面对党和人民的重托,我们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彰显担当。”这是他进入隔离病区的第一篇日记。</p><p><br></p><p>日记中他还写道,我深信,大家一定不怕厚不透气的防护服、不怕辞别家人。我们不计报酬、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冲在疫情第一线。为了节约宝贵的防护物资,我们宁可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只要疫情需要,人民需要......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经历了这场战役后,历史将为我们每一位战士的人生中,记下浓浓的一笔!</p><p><br></p><p>可喜的是,患者在科学有序的救治中,病情迅速得到了好转,不出意外,不久就可以顺利治愈出院。</p> 结 语 <p>坚决抗击疫情,战胜病毒病魔,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段不同寻常的时间里,于德顺主任仅仅做了一些平常的事,因为生命重于泰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小家顾大家,冒着风险,连续奋战,同病魔抢时间、与病毒作斗争,为了救治患者、拯救生命,他冲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沿,逆行而上。他给他的队员常说:不求白袍加身的荣耀,只求患者平安康复!所有这些工作,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也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生动体现。</p><p>他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无论国内疫情还是境外输入病例,我们一定能够书写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防控的新篇章。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防控这场遭遇战阻击战攻坚战的全面胜利!</p><p><br></p><p> </p><p> 晋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p><p> </p><p> 张圆圆</p><p><br></p><p> 2020/4/9</p> 后 记 <p>就在3月24日,于德顺接到晋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梁副市长亲自签署下达的“晋城市疫情防控第248号”令,以境外输入病例医疗救治组组长身份进驻第三人民医院后,其母于4月5日因病再次住院。由于家人担心影响他工作,分散他精力,因此瞒着他,让其母住到了晋城市人民医院普外2科。发稿前一天,于德顺得知其母住院的消息后,无奈的说:舍小家顾大家,已经习惯了。因为这是我的战场,愿妈妈早日康复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