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打满中美两国全场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之旅

lili

<p>近两年在获得时间自由后,除了或结伴、或独自各处游走外,其它的时间主要花在美国陪孩子和老家陪父母上。喜欢做规划的我,在去年6月份就买好了旧金山至广州的往返机票,之所以选择从广州而不是惯常的香港,是因为担心香港的局势不稳定影响行程。我的如意算盘打得杠杠的:在美国陪孩子过完圣诞节,一月中旬回中国,在回老家过春节前和闺蜜去斯里兰卡玩几天,因为担心春运机票紧张,早早地买好了1月21号深圳到景德镇的机票。春节期间除了陪父母家人,闲不住的我打算去安徽宏村转转,2月底之前去日本玩几天,3月中旬返回美国给孩子庆祝生日。</p><p><br></p> <p>前面都是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回国,去斯里兰卡爬狮子岩、国家公园观大象、印度洋上观蓝鲸,回深圳后照相、准备办日本签证的资料……</p> <p>19号回到深圳,20号与中山大学研究生同学一起去看了深圳的迎春花市,一切都没有什么不同。</p> <p>不是很确切地知道具体是哪天知道了新冠病毒爆发的消息,等我从斯里兰卡回到深圳的时候,深圳的口罩已经脱销了,很沮丧的是家里唯一的有点防护功能的防雾霾的一大包口罩滤芯在我去斯里兰卡前在家断舍离丢掉了。21号从深圳坐飞机回老家,只戴了一个没有滤芯的布口罩就出发了。</p> <p>怎么去机场纠结了一下后,还是按老习惯坐福田站始发的地铁快线。</p> <p>每次回国都会带一些手信送朋友,这次在美国幸运地买了一些Bath &amp; Body Works的免洗洗手液,正好派上了用场,机场安检也顺利通过了。</p> <p>景德镇市是一个千年古都,以盛产瓷器闻名于世,是个风调雨顺的小城市,记忆中深圳往返景德镇的飞机,即使在一些极端天气的年份,也没有受到影响,准点率极高,这次照例比计划提前了半个小时到达,弟弟开车过来接机,入住酒店,一夜无话。</p> <p>这次回来过春节很重要的因素是老妈今年过80大寿,我们大家庭除了在酒楼预订了年三十的房间,还预订了年初二跟老妈庆生的房间。</p> <p>老妈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子女们跟她买的新衣服、新鞋,转眼就找不到了,因此第二天一早拜见过双亲,给他们安排好早餐后,就跑去跟老妈买衣服、鞋子,很顺利就买到了要买的衣物。</p> <p>每次回老家心心念念的都是家乡咸香劲辣的美食,到了中午饭时间,一个人在商场边的酒楼点了一个烤鱼和米粉。</p> <p>江西米粉可能是因为江西是鱼米之乡的缘故,特别Q弹鲜美,是我的最爱之一。</p> <p>我们大家庭除了小妹妹以外都没买到口罩,小妹妹在异地工作,她买口罩的时候跟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告诉她深圳已经买不到口罩了,她一听,又多买了一些。她回景德镇了,我们大家庭的成员都有口罩戴了,春节前一天从酒店到父母家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戴口罩了。</p> <h3>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不是还一起吃,大家纠结了一下后还是决定一起吃。到酒楼,原本最忙的时候似乎食客少了一大半,服务员认真地介绍酒楼是如何消毒、如何防疫的,忐忑的心稍安一些,一大家子在一起,最高兴的还是老爸老妈。</h3> <h3>大年初二一早就到老爸老妈家,给老妈过了一个史上最简单的生日。原计划的家庭聚餐取消了,为了减少商家的损失,我们家决定按照不低于原订单价格的标准,改堂食为外卖,重新调整菜品,由我、弟弟、大妹妹的儿子负责到各家分发。</h3> <h3>独居酒店的日子靠着小妹妹拿过来的一个慢炖锅和一个小功率的电煮锅变着花样做吃的。</h3> <h3>一次借着去父母家送食物,顺便去小区门口的超市买了一些菜,其中还有一条活鱼,为了这个条活鱼在超市等着宰鱼多呆了几分钟,事后特别后悔,恨自己为了口舌之快多担了风险,至今想起来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h3> <h3>药店所有有消毒作用的产品都卖完了,听说用艾叶泡脚可以起预防作用,到酒店隔壁的药店为我们大家庭一家备了两包,药店找了一个蛇皮袋让我扛回去。</h3> <p class="ql-block">当时超市带消毒功能的湿纸巾和洗手液还有得卖,也给各家备了一些。事实证明我的预判是对的,很快超市的所有带消毒功能的商品断供。</p> <h3>后面的日子为了安全起见都采取网购的方式。还有一次因为吃让自己后悔的事是用盒马鲜生订了一份羊肉,原以为是像深圳一样是同城配送,下了单也没注意,哪知等我查看物流信息的时候发现羊肉是从内蒙古发出的,而且我发现的时候肉已经在路上了,真心羞愧在特殊时期占用了快递资源,当然来自内蒙古的羊肉品质绝对一流。</h3> <h3>一个人呆在酒店还是诸多的不方便,且在与父母家人不能互相串门的情况下,我决定趁企业复工前赶回深圳家中,在取得家人支持后,马上付诸行动,买了2月2号景德镇飞深圳的机票,为了安全起见,买了公务舱,平时因为飞行时间短只选1000块钱的经济舱,这次公务舱花了3000多元。平时从机场回家坐地铁又快又便宜,这次因为亲戚都没在深圳,特殊时期也不好意思麻烦朋友,就选择了携程的奔驰车接机服务,优惠了100元后花了300元。</h3> <h3>出发前深圳的医生朋友帮我寄了两个外科医用口罩,平时用的是一次性医用口罩。</h3> <h3>这是在飞机上的装备,里面戴了一个医用外科口罩,外面戴了一个N95,这是当时认为最安全的装备,尽管后面有说戴两个口罩反而不安全,戴有气阀的口罩对他人不安全,病毒是新的,人们对它的认知也处在一个一无所知到逐步了解的过程。</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飞机很顺利提前半小时到达,很顺利联系到接车师傅。车行到深南大道的时候,整条道路除了偶尔看到一两个环卫工人,真的是空无一人,与平时的车水马龙对比太强烈了,不由得令人伤感而无奈,可惜因为害怕手机污染,没有拍照。</h3> <h3>回到家冰箱空空如也,习惯性拿起手机买菜,所有的软件送菜服务都已经爆满。民以食为天,又全副武装去家边上的超市买菜。这个时候深圳的超市已经要测体温才能进了,进小区也测过一次体温并登记信息,测体温的漂亮小妹说我防护太严实了,得把帽子摘下才能靠近额头测体温。</h3> <h3>超市除了消毒用品、方便面等缺货外,生鲜还是供应充足,一次性买了差不多可以吃半个月的食物。</h3> <h3>缺什么补什么,为了减低风险,一路上都没吃没喝,第一时间做了一条鱼和一份绿叶菜吃。</h3> <h3>又说病毒会通过不完善的下水道传播,大家都在分享如何堵下水道,最简单易行的是用袋子装一袋水,放在下水道口,水会根据其形状自动堵住。我家因为楼层低,以前会出现臭味倒灌的情况,因此我很早就在网上买了防臭地漏盖。</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美国的家人知道我回深圳了,让我尝试一下能不能从香港出发尽快回到美国,80岁的老妈也支持我这个时候要一家人在一起,加上刚好3月份返回旧金山的航班通知取消了,这一切都促使我下决心去美国。在携程上很顺利订到了2月4号香港飞旧金山的机票,商务舱实在是太贵了买不下手,折中选择了一个超级经济舱,同时为确保行程顺利,选择从蛇口码头直接进入香港机场的线路,把船票也提前买好了。事实证明从蛇口码头走是正确的,3号香港宣传4号凌晨开始封关,幸运的是我走的通道不在封闭范围。</h3> <h3>出发前按照先生的指引,居然在家里找到了2瓶可以用于手消毒的消毒液,瞬间觉得自己很富有。</h3> <h3>先生说煎蛋黄可以短时间内提高免疫力,一盒12个鸡蛋分两天吃完了,剩下的菜送给了好友和邻居。</h3> <h3>在携程上订了奔驰车送码头,司机准时到了小区门口等候,到码头顺利办好了值机和行李托运,随身只带了一个相机包。通向码头候机厅的路上空无一人,对于没有方向感的我来说像是在走迷宫,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体验,登船的时候往往是一队人一起,只需要跟着人流走就行了。虽然认真地看路标,还是走错了方向,去到了去澳门的候机厅,好在我预留了足够的时间,重新回到了正确的方向。方向</h3> <h3>候船厅人不多,尽管如此,安全起见还是找了个没人的角落候着。</h3> <h3>到了船上加强了防护,好在人不多,相对坐得宽松,半小时很快就到了,还没等我们下船,工作人员已经在对座椅消毒,心中的安全感也有所提升。升</h3> <h3>提早了很多时间到了登机口,以往虽然也会早到,但香港机场内有很多的商店,逛逛街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次因为有疫情,不敢逛店且与要刻意避开人群,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过一会儿来三两个人,其中有人还咳嗽一声,你就得起身重新找地方呆。</h3> <h3>为了避免在飞机上吃东西,在机场买了两包顶饿的零食,在登机前填一下肚子。</h3> <h3>机场内的餐厅还是有一些胆大的人在用餐,绝大多数人都戴上了口罩,只看到极个别的外国人没戴,猜想应该是没买到口罩。</h3> <h3>随处可见工作人员在认真消毒,每个扶手梯都有一个专人负责消毒。</h3> <h3>在这个没有航班的候机区打发了大部分时间。</h3> <h3>超级经济舱也有专门的登机通道,晚于商务舱、早于经济舱登机,登机后一排有8个座位,我的在右边两个当中靠过道,和我坐一起的是一个香港人,她说没必要太紧张,香港人当天还去茶楼喝茶聊天,飞机上提供热饮和热的饭菜,她照吃照喝,我是下决心不吃的,只是趁每过4小时换一个口罩的时候用自己的保温杯喝几口水,最神奇的是我居然做到了在12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内没有上洗手间,很佩服自己的求生欲。</h3> <h3>就这样装备森严地半躺着到了旧金山,比经济舱舒服很多,而且因为注意力集中在防疫上,人倒一点都不觉得累。</h3><h3><br></h3> <h3>入境大厅把从中国飞来的人分流到一个专门的区域,有工作人员测体温并填写表格,内容大致是申报在中国的旅行路径,同时发了一张中英文的注意事项,要求自我观察14天内是否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的症状,如果出现症状,如何联系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该如何做等。等候区已经提供了消毒湿纸巾给大家擦拭手和座椅,海关工作人员也戴上了N95口罩,只是天性崇尚自由的美国人并没有很认真地对待戴口罩,有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时不时在工作间隙摘下口罩放在手上转圈玩。</h3><h3>等了差不多半小时,海关官员叫我的名字,我之前填的表却不知所踪,他告诉我重新填一张,无需重新排队,填好了给他看我在中国到过的地方,因为只填了城市名,他只关心是不是武汉,是不是湖北,确认不是后说你可以“go home”,我不太敢相信地说是不是去边上的房间,因为看到有些人拿着表格进到一个房间体检,他提高音量重复了一遍"go home",看到我还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大厅的人都笑起来了,我的快乐自不待言。</h3> <h3>出来的时候托运行李已经到了,拿上行李走出来,就这样轻松地入关了,后来知道就在前一天,很多中国留学生因为要赶在3号前进到美国,不顾高价抢着改签机票,入境的时候最长的等了八、九个小时,很庆幸订的是4号的机票。</h3><h3>因为家人的工作单位规定不能到机场迎接从中国来的亲属,不能共居一室,家人已经帮我在家附近订好了酒店,我自己用Lyft打了一辆车,上车的时候告诉司机我没有生病,只是因为从中国来,要在自我隔离14天内在公共场合戴口罩。司机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很热情地说没有问题。</h3> <h3>到了酒店,入住的时候照例是向工作人员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戴口罩,接待我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她说自己以前在机场工作过,非常理解戴口罩的行为。之前听说过有华人在美国戴口罩被歧视甚至被攻击的经历,好在我没有遇上。遇上</h3> <h3>家人送来的食物,事先约好放在房间门外,等他走后过了一分钟我再开门拿进来。令人惊喜的是酒店的冰箱比一般酒店的能装,还有一个微波炉可以加热食物,用咖啡壶可以烧热水,特殊时期有这种配置别提多满足了。</h3> <h3>在酒店的隔离生活虽然单调,但至少有未来可期。安顿下来后,第二天开始就在下午去附近的公园散步。</h3> <h3>这天是中国时间元宵节的前一天,偶遇落日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