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86年11月23日,在深冬的夜晚十六岁的我穿着崭新的军装,乘坐火车专列,在凤凰山下凤凰城车站下车,开始了四载的军旅生涯。</p> <p>我们部队东南5公里就是凤城县城,凤城东南3公里就是凤凰山。凤凰山属长白山余脉,面积120多平方千米,主峰攒云峰海拔840米,素以险中含奇、秀里藏幽著称,与千山、医巫闾山、药山合称为辽宁“四大名山”。</p><p>据说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巡,游览此山时,听闻有“凤凰拜祖”的传说,遂赐此山名为“凤凰山”。</p> <p>凤凰山巍峨气派的山门是近几年新建的,我们当兵时还没有。每年春天的庙会期间,我们部队经常组织去景区维持秩序。</p> <p>丹东断桥</p><p>凤城到丹东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大约七十多公里。</p><p>1905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两座鸭绿江大桥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桥头上方曲弦式钢梁正中悬挂的紫铜巨匾上的“鸭绿江断桥”五个金色大字,为迟浩田上将题写。断桥上的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成为抗美援朝的见证。</p> <p>在即将到达西沟部队营区的几百米的路旁就是这些简陋的平房,是当地居民的民居,那时他们基本依托部队生活,开一些食杂店、小饭店,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提供服务。</p> <p>三十多年过去了,这里变化不是很大,那山、那水、那人,一切如昨。那时有一对姐妹经常推着倒骑驴给营房送豆腐,我们都叫她“豆腐西施”,她们的家好像就在这附近居住。</p><p>这条马路我们不知走了多少遍,深冬的夜晚我们打着背包进行5公里越野跑,大头鞋清脆的足音伴随着“1、2、3--4”的口号声在夜空里回荡。有的跑着跑着就掉队了,被骑自行车飞驰而过的地方青年把军帽抢走了......</p> <p>部队门前的小河。那时的小河比现在清澈、干净,夏天的午后我们会光着脚丫在河里抓鱼、筑坝、打水仗......</p> <p>小河的西岸是大片的田地,再往西则是低矮的山峁。每到冬季我们会在野地里培土做一个个狙枪土台,在冰冷的雪地里一趴个把小时练习射击瞄准,亦或挖坑埋雷、排雷。</p><p>有一年冬天我们在西山坡上训练,看到几只大白鹅在山坡上觅食,我们用枪及子弹袋把它们撵到山沟里一个隐蔽地方,统统活捉,送到了炊事班。</p> <p>81259部队以前是炮兵部队,我们这届是第二届“专业兵教导团”,中央军委是要在这里打造全军最优秀的教导团。</p> <p>这是我们营房的正门,两侧的门厅即是特务排的寝室。东南方向有一方鱼塘。正门东侧有一间军人服务社,都是一些军队干部家属经营,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及军服、军勾等商品,我记得那时有一个叫什么国庆的女孩,脸上点缀一些迷人的青春痘。在新兵阶段服务社为了创收,也多样经营,卖咖啡饮品以及烧鸡、茶蛋等食物,新兵时从家里带的一些钱或者津贴费用不了多久就都在这里挥霍了,那时也是比较奢侈的消费,过几天富农的日子之后就是漫长的贫农苦日子。</p><p>在团部大门口一般都是特务排的人站岗,有时我们也站岗,那时觉得大门很高大气派,现在仿佛低矮了许多。1998年随着百万裁军六十四军也变成了预备役,营房人去楼空,有好几年一直是租赁给地方学校使用。</p> <p>这个不是我,是我战友胡明朝,我那时大约也是这个样子。</p> <p>进了营房大门再往前走大约一百多米就是团部大楼,道路两侧是训练场,有单杠、双杠等训练器械,那时路两侧的松柏没有这么高大茂密。东侧我们叫大操场,西侧叫小操场。我们连队的活动以及训练等基本都是在小操场。</p> <p>那时的小松树也就一人多高,三十年过去了,小松树在茁壮成长,我们却都老了。</p> <p>这是团部大楼,团首长、司令部、政治处等均在此办公。这是2012年拍摄的照片,因为地方一直在使用,已经非常破败,失去了往日的雄伟。</p><p>每个清晨或者夜晚,起床号、熄灯号都会在这栋大楼里悠扬的响起......</p> <p>十一连营房照片</p> <p>这几栋红砖的平房就是我们的连队食堂,我们每天迈着整齐的步伐列队到食堂前面集合,难忘饭前一支歌,难忘“斤半加四两”的伙食标准,多少次因为就餐说话被统统撵到外边唱支歌子再进来,多少次因为有人把馒头扔进泔水桶被连首长发现,捞出来连首长带头一人吃一口,想想都是眼泪啊!</p> <p>这是我1987年时文弱的形象,更像女孩,和威武的军人一点也不搭。</p> <p>1988年老山前线吃紧,192师组织以连长邱枢、指导员崔文为首的侦查四连开赴老山前线作战。这是在团部门前陈秋勇团长、李森政委做临行前动员大会,后排就坐的即是戴着红花的张海山等即将开赴前线的官兵。</p><p>我虽然也写了请求参战的血书,可惜没有选上。</p><p>在南疆的浴血战斗中,我们四连副连长陈学民、张凤生、二排长唐道权、战士于会勇、李厚亮、闫守波、王玉振等永远留在了麻栗坡烈士陵园。</p> <p>这就是第十五侦查大队四连17岁的小通讯员王玉振烈士。他在最后一次战斗中牺牲了,永远长眠在南疆的红土地。</p> <p>团参谋长王玉江。他和后来的参谋长张卫国一样都是标准的军人。</p> <p>575团3营11连连长黄贤良,他是我们八七、八八等几届士兵的连长,外号“黄老邪”,带兵非常严厉,但是爱兵如子,我们都非常怕他。我们犯了错误他一般也不打我们,大冬天的让我们拿工兵锹在外边挖几十个埋雷坑,挖完了埋上再重新挖。</p><p>黄连长非常有经商的头脑,在八十年代就用火车从湖南老家发了一火车皮桔子,我们一起帮着组织卸车,看管货物。因为太轻信发货人,桔子质量不好,县城太小消费能力有限,最后赔了不少钱。他家是湖南双峰人,妻子在吉林市上班,转业以后在吉林市民政局工作,现已退休。</p> <p>张志财指导员是我在部队前两年的连首长,我给他当过一段时间的通讯员。他是黑龙江杜尔伯特人。器械超级棒,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单杠可以做到徒手大回环,尤其是他的双杠下杠的动作像凌空的乳燕,在空中轻轻一摆仿佛停驻了一样,干净利落。</p> <p>这个电子琴不知道指导员是否还记得,他就是用这个小小的电子琴外接音箱弹奏《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一曲曲军旅歌曲,晚上悠扬的琴声在营区回荡。</p> <p>八九届战友的指导员李占平,吉林市人。高校毕业参军,是部队新型复合型人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常怀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转业后任吉林国电副总经理。</p> <p>李占平指导员笔耕不辍,创造出大量文学作品,他也是我文学创作的导师。</p> <p>与凤城造纸厂举办扭秧歌军地联谊活动,占平指导员在营区操场留影。</p> <p>副连长陈燕山</p> <p>陈燕山副连长在十一连时间不是很长,大约一年多吧!他是一个比较文弱的南方人。后来看到电视里的演员陈坤我总想到他。记忆中有一次我们正在司令部后边训练场玩器械,他拎个包探家回来,我跑过去把包接过来把他送到连队。他和我们说他小姨子是平面模特,经常拍摄电视广告什么的,由此我们想到他媳妇一定也很漂亮。</p> <p>李占平指导员和排长鲁银望。鲁排长是湖北人,非常有才华,写得一手好字。后来到集团军军部从事宣传工作,转业以后到广州政府部门工作。现在在广州基金从事高管工作。</p> <p>李森政委与老领导在团部接待室座谈。</p> <p>一排长张红岩,丹东人。是很帅的军人,转业以后留在了丹东工作。</p> <p>八七届士兵赵云杰,他是我新兵期间最好的战友之一,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关心照顾我。他家是黑龙江富锦县人,后来考进了大连陆军学院,毕业后回到575团任军官。转业以后留在了凤城法院工作。</p> <p>我们三排代理排长孙化谦,辽宁喀左县人,至今未取得联系。</p> <p>这是我当兵时的第一张照片。大约是1986年11--12月,也就是刚到部队没几天的样子吧!我们穿着肥大的崭新锃亮的棉衣、穿着大头鞋,大家都到团部门前大楼留影,寄给家人和朋友。</p> <p>一九八七年春天在凤城照相馆留影</p> <p>这个时候已经是新兵结业了,战友们大部分已经分配到老连队,我留在了575团11连,因为体格单薄,年纪又比较小,指导员张志财就把我留在了连部,从事通讯员工作,后来又从事文书工作。</p> <p>夏天的时候营区已经不复冬季新兵集训时的热闹,他们都下老连队了,大院里冷冷清清。有时我就坐在连队门前的台阶上眺望远处的凤凰山或者家乡的方向。</p> <p>我与战友李险峰。他是文艺青年,同时也是比较全能的带兵班长,几次去沈阳药学院等地军训都有他。</p> <p>我们营前面的操场有好几组器械,我们经常在这里进行体能训练,我是后勤兵,不如他们班长样样全能。这大约是一九八八年的夏天,与赵云杰、高维波器械训练场的情景。前几年听说高维波复员到老家富锦以后,在开车过程中不幸遇车祸罹难了,他的样子永远定格在年轻时的模样。</p> <p>高维波、张振兴、李险峰、我和赵云杰</p> <p>在营房前的火箭布雷车上合影</p> <p>部队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那个年代无论是部队还是地方文艺青年都喜欢弹吉他,我那时也曾和尹辉南、王磊、李险峰等学过几天。记得有一天的晚上,我们在宿舍里举办了一场吉他大赛,几把吉他一起摇滚,大家互相K歌,为了营造气氛,不停的把灯开关,自制的沙锤有节奏的打着节拍,会唱歌的随着吉他的伴奏嚎叫,不会唱歌的则手舞足蹈拍打着床头柜做着配合......</p> <p>这是在丹东锦江山公园的留影,挎着军用望远镜。军装穿久了特别喜欢穿便装上街,这样免得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穿军装有严格的标准,被纠察队抓住是很麻烦的事。</p> <p>这一组照片是我和张幼金排长及吕海舰去凤凰山游玩时拍照的。凤凰山离我们部队很近,我们经常去那里游玩。凤凰山有老牛背、箭眼、紫阳观以及一品洞天等景点非常有名。</p> <p>在山顶吃着自带的面包和饮料。那种塑料瓶的桔子汁现在已经看不到了。</p> <p>一九八七年的夏天辽宁电台与部队组织军地联谊活动,这是电台的播音员及工作人员与我们在楼前合影。前排右一是我。后排中间为团政治处干事侯瑞成、三营教导员刘俊明、滕技师以及马彪、刘国民、陈宇、闫世荣、鲁银望排长、陈燕山副连长、张振宇、王日勤、张林中、张志财指导员等。左四为我们连炊事班班长高厚喜,他是1983年的老兵,湖北麻城人,一直想转志愿兵,据说借债送礼也没办成。大约在1989年夏天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拿着背包带在营房后面的锅炉房上吊自杀了,这事当时影响很大,我们黄连长等都因为此事被处分。</p> <p>辽宁电台的播音员与我们进行军民联欢活动</p> <p>那个年代部队军民共建是一项很重要的活动。81259部队与凤城造纸厂、丹东丝绸厂等多家单位均有广泛联谊活动。这是1987年冬天我们和地方秧歌队共同组织的扭秧歌活动,我当时扮演的什么忘了,反正也是粉墨登场了。</p> <p>我与吕海舰与凤城地方一哥们在我的宿舍合影。吕海舰是连队的上士,相当于采购员的岗位,负责连队米面粮油、肉禽蛋奶以及蔬菜等食材的采购工作,在部队这是比较吃香的岗位。他和地方青年交际较多。</p> <p>张嘉宏与我在丹东鸭绿江畔。嘉宏是八八年兵,比我小一届。吉林敦化人。新兵结业后留在连队当带兵班长,是非常优秀的骨干。</p> <p>与八八届一名战友在锦江山公园留念。</p> <p>鸭绿江断桥留影</p> <p>我与战友高昂在丹东鸭绿江畔留影。高昂是八八届新兵。河南镇平人,帅哥一枚。</p> <p>这是一九二师军械员在辽宁长甸集训时的合影照片。前排左五是我。军械员主要是负责枪支的管理,这一岗位大部分由连队文书兼任。主要负责枪支库房管理,擦拭保养,以及训练过程中的发放等工作。那时是枪弹分离,弹药是在团里有单独人员库房管理的。那时部队管理没有现在这么严格,有时我们就申领一大铁盒子弹(大约七八百发)带着两支五六式冲锋枪去靶场打靶。</p> <p>经过半年的新兵训练,在四月份的时候我们八七届新兵毕业了,他们背着背包在操场上集合,喇叭里持续播放着歌曲《送战友》,他们将分配到192师所属的各个老连队,有工兵营也有其他野战部队。</p><p>照片中前排左六是我。当时我们连共有三个排九个班,我在三排七班,班长是刘强。如今这一百多战友都如星星般撒播到祖国各地,有一部分我们还能保持联系,许多已经失去联系,有的战友已经永远无法再见到了。</p> <p>这是八八届战友毕业留念。二排左三是我。二排中间大部分为连排首长及带兵班长。</p> <p>1988年秋天全军开展第二次授衔工作,我们摘掉了传统的红领章,取而代之的是领徽和肩膀上的军衔。这次授衔我授予的是中士军衔(士兵分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p><p>一排左起:王久海、鲁银望、程传友、李占平、高维波。</p><p>二排左起:吕海舰、刘宏伟、罗洪明、张振宇、张嘉宏、王希刚。</p><p>三排左起:高昂、包建军、王凤中、张林中、马彪、王日勤</p> <p>这是一九八八年的秋天,李占平指导员带着我们在部队后面的大山里一次野营活动,说是野营更像一次轻松快乐的野餐,我们在露天埋锅造饭,在河边嬉戏玩耍,在山脚下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p> <p>董振国、齐凯、我、牛军,我们四位长春籍战友在营区门前。背后就是魏巍的凤凰山。</p> <p>在操场上和一名八九届战友合影</p> <p>沈阳北陵客串一把皇上。</p><p>清昭陵,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的陵墓,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p> <p>这时候我已经是老兵了,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歪戴个帽子,风纪扣也不系,军容风纪严重不符。这是在连队东墙下留影。</p> <p>沈阳故宫留影。</p><p>沈阳故宫住过三位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p><p>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从辽阳向南搬到了沈阳;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则在沈阳建立了清政权;最后从沈阳出发进北京紫禁城的,是他的儿子福临(顺治)。福临做皇帝时,才6岁。</p> <p>丹东锦江山公园留影。1989年</p> <p>丹东站前毛主席像留影</p> <p>我和同乡战友李险峰在鸭绿江畔留影。</p> <p>我和中学同学巩春龙在部队留影。这是一九八八年年底,八九届新兵刚刚到部队还没有发放领章帽徽。连队组织在营房前的空地上进行了一次篝火晚会,那次晚会有几位城市兵带去了霹雳舞在现场助兴,让大家极度兴奋,对于刚刚离开家门思乡心切的新兵也是难得的开心时刻。</p> <p>新兵毕业后宿舍比较宽裕,我有一间独立的宿舍。平时也较为清闲,没有训练,没有活动,有时我就教新战士画画,下图就是当时照相时创作的那篇作品,这些东西保存下来也是非常不易。</p> <p>作为文艺青年,我无论是投稿还是画画落款都是“夏冰”,这是自己给自己起的笔名。</p> <p>与吉林籍战友林德辉在凤凰山一块摩崖石刻下留念。日本人影山常五郎题词“天高气清”。</p> <p>下面一组是我与同学巩春龙在凤凰山的游玩照片。巩春龙是我在长春60中学时的同学,他在班级里学习最好,后来考进了沈阳工学院,毕业以后分配到长春黄金研究所。现在在烟台工作。</p> <p>下面一组是我与战友在凤凰山的游玩照片,大约是1989年春天的时候。</p> <p>在山上我们遇到了同是游玩的三名高校女学生,那个年代女孩对军人特别崇拜也特别亲切。我们一起游玩一天,最后合影留念。</p> <p>我去沈阳工学院拜访同学巩春龙。我俩互换了衣服,他陪我在沈阳玩了一天。</p> <p>与战友任延卫等去沈阳北陵游览的一组照片</p> <p>这是不知什么证件使用过的一寸照片,少了几分稚气,多了几分成熟。</p> <p>时间到了1990年,黄连长、占平指导员相继转业,新来的连长是穆宪武。根据集团军指示,我们的连队一部分人分流辽宁盘锦军农场去种水稻一年。</p><p>1990年春天,天气刚刚变暖,我们就出发去了盘锦大洼县。这里有几千亩的稻田负责军内粮食供给。这里住的条件无法和营区相比,就是几座低矮的平房。我任六班班长,手下有五六个士兵,他们都是九零年新兵。这里不用训练,完全就是从事农民的工作,育苗、插秧、田间护理、秋收。</p> <p>我和董振国都是班长,也是老乡。我俩比较投缘。在农场时,我俩和地方的一个农民联系,想把稻草卖给当地的农户,以此为连队创收。后来人家不要了,我俩一气之下把稻草垛点着了,穆连长组织全连扑救,我俩因此被全农场通报批评。</p> <p>农场的生活是艰苦的,什么油水也没有。逼的没办法我们就偷老百姓家里的狗或者鸡鸭之类的。老百姓也偷我们的,有时早上起来厨房里的笼屉都被老百姓偷走了。甚至猪食都偷,把我们连队的猪饿的嗷嗷直叫。有时我们也偷自己的,把化肥、农药、塑料布能换吃的都卖给地方老百姓。农场大院里有几辆卡车,我们晚上把大灯卸了到葫芦屯小卖铺换了一些吃的。到秋天稻子收割脱粒完毕,我们就利用晚上执勤的机会偷偷装几袋水稻卖给地方百姓。最有意思的是一次偷吃狗肉,我们连长不知道在哪整了一只狗腿在走廊的炉子里炖着,我们去找他汇报工作时被我们看到了,大家都好久没有吃到荤腥了,也顾不了许多,就捞出来揣在怀里到野外就被我们三下五除二消灭了。连长发现狗肉丢了气的不行,又没法明说,就晚上拿着手电挨个屋查岗,我们分明感觉到他一边用手电照来照去也不停的用鼻子闻来闻去,我们在被窝里都笑的不行,最后的结果就是那天半夜我们被连长拉了两次紧急集合。</p> <p>茫茫的芦苇荡几十公里都没有人家,十分的荒凉。乐趣也不少,有时到芦苇荡里捡鸟蛋,夏天的时候在坝埝上可以看到晒太阳的青蛇(上图骑马的照片脖子上就挂着一条小蛇),有时晚上我们也会用手电照明到稻田地里抓鳝鱼。</p> <p>这就是我的几个可爱的一道杠小兵。他们都是九0年兵,大部分是农村孩子,非常朴实能干,在插秧的时候天刚刚放亮就已经赤脚工作在冰冷的水田里,直到晚上黑天才能收工,每天的三顿饭都是在地里吃饭。我们班的孙忠武累的昏倒在水田里,后来被树为典型广为宣传。现在可以解密了,当时是我为了躲避劳动故意策划他假摔的假相。</p> <p>从春种到秋收,我们这些孩子已经累的没有孩子样了,个个像小乞丐一样。那时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工作业,几千亩的土地都是我们一棵一棵插秧,一捆一捆背回农场。</p><p>他们的名字是:</p><p>前排:我和班副罗宏明</p><p>后排:张俊江、张贵超、沈建辉、孙忠武、王建刚</p> <p>2010年我又重回盘锦大洼农场看看,那里已经空无一人,曾经的营房已经变成库房,极其破败。唯有千亩良田还在飘着稻香。</p> <p>在军农场不止我们一支部队,还有其他的连队。他们是军农场坐地户,这几位都是吉林的战友,有长春的也有大安、洮南等地的。前排左一是马晓军,这个哥们特别会泡妞,当地的一个小姑娘被他忽悠到长春非要和他结婚,最后他还是把人家甩了。他后来分到了一汽运输处工作,养了几辆车也成了小老板。</p> <p>我们营房后面的192师俱乐部,有谁还记得八七年的那一场大火?!......</p> <p>192师师医院已不复当年的素雅幽静,现在一片废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再续军旅情</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2019年十一期间,经过众多战友的一致呼吁,我们在第二故乡凤城组织了一次“重走军旅路”主题聚会,这次邀请到了黄贤良连长、李占平指导员以及部分以东北地区为主的八七、八八届两届战友代表。这次战友重逢大家都非常开心激动,下边一组照片就是这次聚会的情景。</p> <p>我作为总策划全程组织了这次聚会,通过酒店聚餐现场联谊以及重回军营等系列活动,更加增深了战友感情和对过去美好岁月的回忆。</p> <p>会务组特意为每位聚会的战友制作了胸卡,胸卡的照片是当年青春的模样,和现在形成巨大反差,让人无限感慨物是人非。</p> <p>刘景涛是当年的娃娃兵,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也接近半百。</p> <p>本溪的两位战友刘宏达和陈军。</p> <p>战友刘德山还是那么憨厚朴实。</p> <p>连长黄贤良</p> <p>指导员李占平</p> <p>黄连长与占平指导员搭班子一年有余,两人配合非常默契,两人几乎同时转业,同时落户在吉林市。就连这次聚会,几乎是在没有事先预约的情况下,乘坐到凤城的动车都是同一时刻、同一车厢、毗邻的座位。</p> <p>受各位战友委托,我作为晚会主持人与各位战友共同度过了难忘的夜晚。</p> <p>凤城当地的战友听说我们重返军营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欢迎晚宴。</p> <p>在凤城大鸿运酒店我们开始了气氛热烈的聚会。</p> <p>连长黄贤良致辞,他回忆起当年的故事侃侃而谈,好多战友的名字及故事他仍然念念不忘。</p> <p>指导员李占平致辞,他用诗人的语言对军旅生涯做了怀念,同时也为各位参会的及关注的全体十一连战友送去了祝福。</p> <p>大家对各位首长及战友代表的祝词讲话报以热烈掌声。</p> <p>精彩的电子相册勾起了战友美好的回忆,大家都沉浸在三十年前那段难忘的军旅岁月里。</p> <p>各位战友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美好瞬间。</p> <p>战友陈军、谢延亮及孙建宏等</p> <p>战友冷刚,当年是特务排的班长,后来调到十一连当班长。当年也是以敢打敢杀出名,记得一次和地方青年打仗,他穿着军勾一脚踹开房门,一个人把一群人打的屁滚尿流。</p> <p>战友胡明朝,当年也是小鲜肉,岁月是把杀猪刀,把帅小伙蹂躏成了大叔。</p> <p>大家拥戴的策划大师及主持人。大家对这次聚会非常满意。我也非常享受组织这次聚会的过程,每一幅照片、每一段文字都仿佛让我又重新回到了那个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又回到了火热的军营。无时无刻都在感动着,有泪水、有故事、有回忆,我也非常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次机会。</p> <p>吕海舰与谢延亮等战友</p> <p>于德涛在向连长介绍当年故事</p> <p>战友们都在努力从照片中寻找自己的影子</p> <p>陈军、建宏、王强等</p> <p>谢延亮、陈军等笑的多开心</p> <p>程明光与李险峰</p> <p>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p><p>为祖国决胜沙场</p> <p>三载军旅,入梦铁马冰河</p><p>一生奋斗,无悔绿色军营</p> <p>歌唱生活</p><p>歌唱未来</p><p>歌唱战友</p><p>在记忆的影子里</p><p>找寻曾经的绿色记忆</p> <p>歌唱《战友之歌》、《团结就是力量》,嘹亮的军歌依然震撼着心田。</p> <p>战友谢延亮</p> <p>战友陈军上台高歌一曲</p> <p>我代不能到达现场的张志财指导员向各位战友致辞</p> <p>连长黄贤良与夫人张丽弘。在部队称呼媳妇一律为“家属”。</p> <p>黄连长在第一个在军旗上签名留念</p> <p>占平指导员</p> <p>王希刚</p> <p>李险峰战友</p> <p>八七届长春籍战友:李险峰、胡明朝、战士东、王希刚、杨东</p> <p>八八届战友陈军、刘宏达、王强、孙建宏、刘德山、刘景涛、张嘉宏</p> <p>军功章有我们的一半也有你们的一半</p><p>(刘德山、程明光、黄连长、孙建宏、董维峰等战友家属)</p> <p>八七届战友</p> <p>八八届战友</p> <p>次日我们包租大客车重返西沟营房。一路上,再次看到熟悉的风景,那里是家属区、那里是鱼塘、那里是通往师部的道路......,每掠过一道风景都会重新回想起三十年前的军营往事。</p> <p>我们把车停在门口,再次来到这熟悉的旧营盘。好多战友都是复员以后再也没有回过部队,所以心情更加迫切和复杂。这方圆不过一公里的营区埋藏着太多的军旅故事和青春记忆。</p><p>1998年随着中央军委的裁军命令,六十四军的序列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575团转入预备役搬到了辽宁朝阳西梁,正规军的历史正式消亡。现有的营区因为是军产由军分区租赁给地方学校使用。十八大以来因为中央军委明确军队不可以经商,所以又由部队收回作为军产持续保留,不再对外开放。</p> <p>我陪黄连长及占平指导员首先来到团部大楼,这里曾经是占平指导员工作过的机关大楼,他在来十一连之前一直任团部作训参谋。我们再次来到他的办公室,人去楼空,睹物思人,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在。</p> <p>吕海舰、冷刚、王强、陈军、孙建宏和黄连长在11连一楼楼梯前合影</p> <p>三楼以前是营部,营首长在三楼办公。</p> <p>水磨石的水池仍然是当初的模样,一大早大家端着脸盆洗漱刷牙。夏天的晚上大家都赤条条一盆盆凉水哗哗冲凉。为了使棉布的衬衣更加洁白用防化部队的“三合二”药水浸泡,那个刺鼻的氯气味道仿佛现在仍然能够闻到......</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三合二”是“三次氯酸钙合二氢氧化钙”的简称,属次氯酸盐类消毒剂。为白色固体粉末。</span></p> <p>大家迫不及待的围着营房前前后后看个仔仔细细,当年就是沿着十连、九连的门前列队喊着“一、二、三——四”整齐的走向食堂就餐。</p> <p>以往光溜溜的砂石路面现在已经荒草丛生,无限凄凉</p> <p>再次凭吊故园大家都不胜感慨</p> <p>大家纷纷讲起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p> <p>有些人和事已经模糊,但一旦提起鲜活的形象顿时闪现在眼前,马上回忆起当初的模样</p> <p>这是十一连的就餐食堂。我还记得我和占平指导员、鲁排长等一起在食堂里就餐,占平指导员在餐桌说他儿子出生了,名字都已经想好了,叫李方舟。我当时说是不是西方圣经里的诺亚方舟?指导员夸奖我知识渊博</p> <p>后边的蓝色小楼就是家属宿舍楼,每年军官来探亲都住在这里。军嫂确实太辛苦了,聚少离多,家里什么事也指望不上。一年的鹊桥相会也就那么十几天,那时军官抱怨旱时旱的要死,涝时涝的要死,我们还小不懂是什么意思。</p> <p>那时门前这个位置有一副篮球架,身手矫健的于德涛、齐弛等战友经常在这里打篮球。</p> <p>门前空场对面是一溜的晾衣杆,每到周日晾晒的被子、绿色的军服、白色的衬衣随风飘扬。当然时常有收错或者丢失的现象。</p><p>有的新兵因为训练太累还有尿床的,还有的调皮战友在睡的死猪一样战友脚心抹牙膏,让其晚上“跑马”(遗精),早上扒下内裤检查。</p> <p>为了纪念这次聚会,我们特意制作了军旗一面,纪念我们的工兵生涯。</p> <p>黄连长致敬军旅生涯</p> <p>占平指导员致敬军旅生涯</p> <p>王希刚致敬军旅生涯</p> <p>再来一次集合操练。李险峰行使班长权力,开始组织训练。</p> <p>立正、稍息、向右看齐!</p> <p>“我们今天训练的科目是正步走——一步一动——”</p> <p>敬礼!</p> <p>“齐步走,一二一”......</p> <p>我们又重新回到火热的军营,虽然青春已经不再,但心气不老,虽然我们都已在地方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战友!</p> <p>青春万岁!十一连万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旧时光里的点点滴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p><p>我喜欢收藏,在军营中有意无意收藏了一些军旅题材纪念品,虽然不是特别值钱,但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这些故事串联起我们十一连战友共同的美好回忆。</p> <p>这是一九八七年十一月的一篇日记,当兵刚刚一年,新兵蛋子来了,我们就有资本成了老兵。</p> <p>这是一九八八年的部分日记</p> <p>1988年凤城往返沈阳的火车票</p> <p>1988年团部开具的军人通行证。军人出门上街要有通行证,对于军容风纪不整或者其他违纪行为有军务督察监督管理。每年都有几起被通报甚至关禁闭的事件。</p> <p>复员以后在《长春晚报》上发表的怀念军旅题材的诗歌。在部队我喜欢舞文弄墨,那个年代正是顾城、舒婷、海子等诗人蓬勃兴起的时候,我们也尝试写一些抒情诗、朦胧诗.....</p> <p>这是李占平指导员为我修改过的报道稿原稿,他不厌其烦的为我的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进行修改,并讲解文学创作的要领和大量的文学作品,为我走上写作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p> <p>连队后面有一栋楼是卫生队,有几名军医在这里值班。每月每人有几元代金券,可以去买一些简单的必备药。当然看病是免费的,在我们营区后面就是师医院。</p> <p>测距仪。通过边角的走轮可以测量地图上实际距离。同时具有指北针的功能,方便野外行军定位。</p> <p>这个像钳子一样的工具叫雷管钳,是工兵部队的专用工具,导火索是像电线一样成捆包装的,需要用雷管钳剪断。中部有个像打火机一样的打火装置点燃导火索。</p> <p>我们曾经学习过的《内务条例》、《队列条例》、《战斗条例》以及专业课程《舟桥》、《筑城》、《道路》、《爆破》等等</p> <p>这个门把手就是我们十一连一楼大门的把手。当年我们每个人都从这扇门进进出出,把手上有我们的汗水、有我们的温度、有我们的青春。</p> <p>在没有电子邮件的年代大家都爱写信,盼望家书,我们也用这专用的信封给家里写信,也不用贴邮票,到收发室盖个“义务兵免费信件”三角章即可邮寄。</p> <p>1989年的夏天我们部队来了一批军训的女学生,她们是沈阳育才中学初二的中学生。正值青春豆蔻年华,对部队生活充满了好奇与神秘。我那时在连部从事文书工作,偶尔给她们送信、报纸以及生活物品。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渐渐的就厮混熟了,成为非常好的朋友。那个年代没有网友,但流行笔友,相互写信,传递友谊。</p> <p>李璐的来信</p> <p>姜旸的来信。青春懵懂的年纪充满了好奇和爱慕,我和姜旸一直保持联系有八、九年之久,直到她大学毕业。</p> <p>熊建萍的来信</p> <p>李沛的来信</p> <p>有一个带兵班长叫胡建立,他也是军训女学生的班长,这哥们弹的一手好琴,有一些摇滚青年的范儿,对他崇拜的女学生也不少,八九年夏天,沈阳育才中学的两位学生专程返回部队探望我俩,一位是姜旸,一位是他的好友——吴佳。据说,胡建立复员时,吴佳送到火车站俩人互擦眼泪依依惜别。</p> <p>部队管叠被叫整理内务。最高标准就是像豆腐块一样,平、直、对角、对等。上下两块不能张嘴,必须角对角。整理内务是很折磨人的一项功课。</p> <p>我们刚到部队的时候还佩戴红领章,那时叫“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1988年实行军衔制,就改戴这种八一领花了。</p> <p>我是一个比较怀旧的人,虽然那时比较小,但喜欢收藏一些与此情此景相关的物件。我们营房前是一片花池,种植了一些花草,我们时常浇水侍弄。当年无意采摘几朵花留作纪念。</p> <p>这是在训练场旁边的柳树上折下的一段初春杨柳枝条。</p><p>“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p> <p>军营草。那个年代有一首非常经典的部队题材歌曲叫《小草》:</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没有花香 没有树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从不寂寞 从不烦恼</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啊阳光你把我照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span></p> <p>在部队随意勾勒的速写</p> <p>以下是我在部队期间部分各级首长和战友题赠给我的留言,我一直都珍藏着。</p> <p>六十四集团军军长葛振峰赠予我的题词。</p> <p>师长林治茂给我的题词留念。林师长是我新兵阶段的师长,后升任六十四集团军后勤部部长。</p> <p>这是八九年年底在盘锦农场时请一九二师政委王明玉大校题字。</p> <p>乔云歧大校是接任林师长之后的一九二师师长</p> <p>李森政委也算我的半个老乡,家是梨树的。他是一个深沉非常讲原则的人,听说转业以后他分配到了长春军分区。</p> <p>刘广起,五七五团政治处主任,《前进报》特约记者。</p> <p>张卫国,中校,黑龙江同江市人。历任三营营长、五七五团参谋长等职务。</p> <p>邹哲,少校,辽宁庄河人,司令部作训参谋,工兵三营营长,司令部副参谋长。</p> <p>周如民,少校,黑龙江尚志县人。我在新兵时他是三营副营长,后来到工兵营任营长。</p> <p>金俊泽是团司令部参谋,是丹东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我记得团部会议室都有他的大幅书法作品,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岳飞的《满江红》。</p> <p>团政治部参谋贺家琛题词。</p> <p>郭成宝,上尉,吉林九台县人。历任三营九连指导员,司令部军务股参谋、股长等职</p> <p>郭成宝(右一)与战友。</p> <p>袁久运,团政治处干事</p> <p>张海山,团部政治处宣传股股长,一九八九年赴老山前线参战。</p> <p>张新政,中尉,辽宁沈阳人。团政治处干事。</p> <p>李晓军是我们团政治处群保股干事,贵州人。前几年听说已经去世了。他是一位非常幽默风趣军官,他的名言是“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p> <p>这是李占平指导员精心为我制作的题词留言。他的字体自成一家,介于魏碑和美术体之间,在国内书法界也绝无仅有。占平指导员为人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他曾经投资数百万从事电视剧制片工作,投资过纯净水生产,他是大玩家,喜欢追求自己喜欢事业。</p> <p>王冰川,中尉,四营十四连排长,政治处干事。</p> <p>鲁排长是十一连的才子,后来到军部从事宣传工作。</p> <p>张丽弘是黄连长爱人,她家是吉林市的,是我们的知心大姐。</p> <p>张然是我们师医院的女兵,长春人。部队很讲究老乡的,去泡病号认识了这个小男生一样的小老乡。她送过我亲手编织的口罩和围脖,那时有一种毛线叫马海毛,很流行的。就是照片上这一条。</p> <p>张然</p> <p>这是在农场的时候,团部、营部领导与我们共同活动时的题词留念。团首长刘方禹、王玉江,营首长王德军、罗文志等领导。</p> <p>在新兵即将毕业的时候,大家都相互留言。这是由杨东代笔胡明朝给我的题词留念。</p> <p>一九九零年年获得一九二师政治部批准的三等功奖励一次。</p> <p>部队把立功喜报邮寄到长春市民政局之后,市民政局组织了一次立功受奖家属表彰大会。父亲去上台领的奖品,农民出身的父亲从来没有获得过如此殊荣,我想那一刻一定是他最骄傲、自豪的时刻。</p> <p>在1990年底,在辽宁大洼的农场我和董振国等几位服役期满的战友最后一次向军旗敬礼,摘掉领花、帽徽,脱下了军装,告别了军营。</p> <p>一本退伍证结束了四年的军旅生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谈笑间军旅生涯已成往事。</p> <p>带着40公斤粮票及几百元安家费用回到了曾经的出发地——长春。只是时间已过去了四年。</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补充:凭记忆能够记住名字的曾经一起战斗、生活的十一连亲爱的战友,是为纪念:</b></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连排首长:黄贤良,张志财,李占平,陈燕山,程传友,鲁银望,张幼金,张宏岩,穆宪武、洪兴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86届以前战友:周和、闫世荣、陈宇、孙化谦、高厚喜、周志力、刘国民、罗永生、徐辉、王洪明、代显成、杨春国、齐建林、王凤中、张振宇、王日勤、张林忠、马彪、刘强、高贵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87届战友:赵池、周晓松、胡明亮、徐永建、曹艳辉、宋福志、高成军、翟利武、刘金生、马新照、高东、杨革非、杨兆力、邹贵明、刘华庭、李国峰、刘斌、孙富强、张振兴、王殿友、袁恩波、李志祥、祁金海、谢延亮、卢玉军、迟长青、李有、李学良、刘刚、石铁刚、徐兵、刘义奇、王天榜、高维波、于德涛、赵玉波、范晓川、贺宪友、贺宪宝、李少军、杨子干、王怀善、刘军、刘培波、王大军、张国军、刘福军、李清振、张孟河、王学陆、吕世军、艾宝海、陈书凯、李志华、刘宏伟,王久海,李险峰,赵云杰,郭廷伟,于辉,孙洪义,李奎洲,回宝贵,王国和,周宏伟,杨东,胡明朝,战士东,吕海舰,赵国臣、李磊、王义福、刘丰、齐弛、于建平、张伟、程明光、齐国良、刘本德、王磊、曲直、李冬、李永革、尹辉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88届战友:罗洪明,包建军,高昂,张嘉宏,赵君堂,门旭,于景峰,郝成龙,于卫国,刘本德,徐宁华,张军,陈军,韩延峰,黄富,刘志强,王英武,潘卫东,于洪海,盛兴宽,李治伟,程广军,谭本权,涂国文,王亚波,张涛,赵吉生,周恩庆,孙学东,曲文国,孙永革,史超,李喆,赵亮,孙乃华,任延卫,汤华路,林勇,郭敏礼,池昌江,何红伟,孙信纹,刘德山,孙玉波,蔡启河,陈发能,王洪军,乔问亮,李东阳,涂应城,白仕银,大王强,小王强,杨宝东,刘景涛,张立波,包军,刘宏伟,赵杰清,樊明春,姜典平,李原波,沈林,周尚武,何才银,汪正平,李大东,甘行龙,郭庆,郑宏炳,汪洪,何海宏,王承开,刘国祥,杨若武,姚良知,周厚明,马朝华,杨大勇,李宏加,于大龙,刘俊生,潘喜军,林洁,刘建宏,李革义,梁川,卢涛,陶涛,周文超,朱延山,赵鹏飞,安忠瑞,丁向东,马洪涛,惠兆永,刘宏达,董维峰,顾振林,谢洪岩,陈国威,王文晓,齐昌耿,杨志伟,孙斌,吕云范,马建立,张志,杨海清,包靖华,张立伟,许强,孙殿东,王云峰,周红兵,卞富国、孙斌、孙永革、林德辉......</span></p> <p>结束语:</p><p>时光如电,岁月如梭。三十多年过去了,而今我们已经步入中年,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军旅生活已成往事,我们这些老兵迈着军人威武雄壮的步伐回到各自的家乡,经历了风风雨雨,迈过了沟沟坎坎,在不同的岗位上,不同的环境中,为祖国、社会、家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p><p>而今我们这些60后、70后已逐步步入知天命之年,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部队的培养,无愧于这鲜红的军旗!让我们在天南海北所有十一连的战友共同祝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