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结识李树田老人,是在那年菜博会上。他的书法作品,糅合多体、以印入书、草篆生辉见长,给广大游客以独特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p> <p> 有句名言说,“家庭是指引孩子的罗盘。”祖父是晚清私塾先生,父亲又是早期的山大毕业生,浓郁的书香氛围为幼时的李树田提供了舞文弄墨的丰厚土壤。五六岁时,李树田便开始临帖习字,缺笔少纸,便用柴草在地上比划。后天的痴迷勤奋激活了李树田潜在的书法基因,促使他在风华正茂的少年时代便超然卓群,得到四邻八村老先生们的啧啧称赞。有道是,“天道酬勤”,然而上天却给李树田骨质增生的痛苦煎熬。无奈,李树田只得半路出家,开始研习金石篆刻。“知子莫如父!”看到儿子痴迷样儿,1995年,父亲便悄无声息从新华书店买来了一本金石篆刻词典,这大大激发了李树田的篆刻兴趣,更为坚定了他致力于篆刻的决心。正如他所说,“父亲的点拨和指引,使破土而出的篆刻兴趣蓬蓬勃勃、蔚然成荫。”</p> <p> 成长过程,往往是无声的付出和艰辛的探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能找到质地佳、造型好的石头,李树田便时常泡在建筑工地沙石堆里,时常泡在弥河滩里。有些人讥笑他,可他却自有他的乐呵劲儿。深厚的篆刻功力,便在这些天然、粗糙的顽石上练就。后来,为找到物美价廉、造型奇特的石头,李树田还多次到上海石头批发市场,拎着袋子四处觅寻,常常累得腰酸腿痛、汗流浃背。李树田是个地地道道的无师自通者,完全凭着一己兴趣和韧性追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为了提高篆刻水平,他潜心研究大量印谱、词典,潜心研究字体走笔构架,进行反复翻字揣摩训练,方得游刃有余的深厚功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业内人都知,要想练就一种漂亮字体,需要十年功力;而老李却能熟练掌握金文、秦汉、古玺、瓦当、鸟虫等多种风格,实属不易。李树田说,篆刻是艰辛的劳动,必须要有安然寂静的禅境氛围,必须要全神贯注、一鼓作气。为此,他常常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孤影青灯、通宵达旦,自然谈不上操持家务。为此,妻子没少和他吵过架,但并未减少他痴迷篆刻的激情。谈至兴时,老李从案底搬出七八盒大大小小的印章,木质的、石质的;粗俗的、精致的。这些印章,饱含了他无尽的辛酸和汗水,足以见证他艰辛的成长历程。</p> <p> 追求,无止无境;创新,更是历史责任。虽是科班门槛外的人,李树田却对国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枯燥无味的国学讲坛,成为他每晚的必修电视节目。他说,“你一旦沉迷于国学,就会感悟到它的博大精深、无与伦比。”他把古文字与中华建筑、阴阳八卦等学理结合起来,有理有据,深入浅出,滔滔不绝。与其说,中国文字演变史是一根长链,而每个阶段的字体便是一个个链环,李树田刻意定力的就是环环相扣。他在传承多样字体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篆刻、书写草篆、隶篆体等。李树田说,书法和金石篆刻本是一家,自己在极力催生二者结合,力求相得益彰、相映生辉。因此,他在一幅作品中能糅合多种字体,并形成了以印入书、草篆生辉的艺术风格。到此为止,他用多样字体为他人篆刻印章6000多枚,为多部作品提供书面印章。更让人惊叹的是,李树田糅合多种字体、历时数月篆刻王羲之《兰亭序》。2007年8月,《兰亭序》第一套印谱,以4万元高价于上海成功拍卖,让他一时声名鹊起、光彩耀人。今年,老李又精挑细选了66块优质石头,历时100天完成了《兰亭序》第二套印谱,其中最大一枚就刻了3天时间。那一枚枚印章,犹如秦始皇兵马俑,给人一种古朴、沧桑的感觉,成为李树田辛酸并快乐的无言诉说。</p> <p> 胸有乾坤艺自高。李树田正是将自己的微观的艺术人生置于沧桑、悠久的宏观背景下,他的篆刻、书法作品才有了这份刚柔并济的内力,才有了这份浓缩时空的凝重,才有了这份历久弥香的芝兰清香!</p> <p> 如今,李树田已是中华篆刻研究会名誉主席、国学研究会会员,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名人。淄博、青州、青岛等地常有人慕名而来,向他拜师求艺、请教古玩字义、鉴定古董年代。有位日本人还多次登门造访,求索印章和多幅书法作品。他的印章、书法,还成为潍坊、广饶、烟台、上海等地多家画廊特供作品,备受人们青睐。(刘云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