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离开图森原路返回到新墨西哥州的Las Cruces 并住回5天前的同一间酒店,虽然地图上显示Las Cruces距离白沙国家公园只有24公里,但我们住的 Best Western酒店在Las Cruces的西边,路程便翻了个倍。为了早点到公园,拍上好照片,美先生只能舍命陪君子,天没亮就开车载我上了路。</p><p> 昏暗中,我们由西南向东北穿过Mesilla山谷,远处风琴山的轮廓像映在天边的一幅巨型水墨画,随着车的向前移动,琴键一般排列整齐的峰齿变幻着影像,直到我们靠近它,攀上其垭口。</p><p> 翻过风琴山垭口,太阳红彤彤从地平线上爬出来,染红了一望无际的旷野。刚刚越过的山脉,横在身后把所有太阳发出的红光都揽在了身上。没过两分钟,柔和的红太阳很快变成了刺目的白光源。车窗外,阳光洒在平坦的砂石地上,没留一点死角,野蛮生长出来的一些植物看上去也不成气候,只有砂石土硬碰硬的接受着这光的烤验。</p><p> 距离白沙公园2公里处,所有车辆被慢速导入一边境检查站。这次出门因是全程自驾,我完全没意识带上自己的身份证件,任何能证明自己身份的纸片信息都没有,用“裸奔”来形容我的这次出行一点都不为过。当车驶进检查站,在检查人员跟前打开所有车窗时,我的心已经跳到了嗓子眼上。检查员看完美先生的证件,再看了一眼我淡定的微笑,示意我们通过。那一瞬间,我心里暗自发誓,以后出门去任何地方,必须带上身份证。这次若是被拦下,是什么样的一大堆麻烦,我真不敢去想象。</p><p> 70号公路边一栋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土坯房横在路旁,稍不注意就会错过这个国家公园的服务点。时间不到9点,服务中心还没开门,中心后面的公园入口已有人站岗,美先生拿着国家公园的终身门票驶入园内。</p><p><br></p> <p> 一条原始公路向着前方延伸看不到尽头,路两边浓密的枯黄干草让人看出它们在此曾生活的尚好不缺营养。</p><p> 道路左边一堵5米多高的墙体在30米开外伴着我们前行。起初,黑乎乎的墙体并无特别,慢慢的,墙体上的杂草植物开始无规则的涌现。紧接着,没被杂草掩盖的墙体露出白生生的身影,而那些东一片西一簇附在墙体上的草丛看上去统统变成了涂在白墙上的漂亮立体图案。</p> <p> 我有些按耐不住想下车前往探下究竟,公园管理者似乎很理解游客的心情,走了10多公里后,路边有了第一个停靠点。</p><p> 一间简陋的公厕,一个能容纳10几部车辆的毛坯停车场,停车场靠边处竖着一陈旧的1米见方的木牌,上面字迹模糊,我也没心细看,回来看资料是 Dune Life Nature Trail 沙丘生活自然步道;一条“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小径直抵白色花墙下。</p><p> 在远处看起来貌似一堵墙的东东,到其跟前变成了山丘。山丘上的土洁白而细腻,就像我曾经做实验使用过的钙盐材料。山丘不高,但白土又细又滑,爬上去费了点小力气。</p> <p> 美先生紧随我后,晨光把我俩的影子映在白丘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合影的机会。</p> <p> 爬上丘顶,放眼望去,绵延不绝的白色丘峰像波浪一样层层远去,颜色不同种类各异的灌木丛在这片耀眼的白中显得异常醒目,无论是团状还是条形,看上去都充满美感,好像这里才是它们真正该呆的地方。不仅如此,它们还用自己的身躯把阳光切割成不同形状铺在自己身旁,给这片银色的世界添多了另一种魅影。</p> <p> 在白沙公园有近四百种动物,鸟类和昆虫居多。有响尾蛇和蜥蜴等二十六种爬行动物,有野兔、狐狸和山狗等四十多种哺乳动物。</p><p> 许多生活在白沙公园的动物已经变成了白色,所以很难见其踪影,加上白天炎热,它们通常躲在地下,晚上天凉才出来活动。所以,早上能在沙丘上看到很多动物的脚印。</p> <p> 开车继续前行,路边又遇一停车场。下车后,对面路边的白沙丘像只斑点狗趟在那里一动不动,我随即横过马路从它尾巴上爬了上去。</p><p> 道路前方仍看不到头,天上白云拉开架势欲与地上的白沙一争高下,一株皂丝兰危立在沙丘边缘正静静的注视着这一切。</p> <p> 丘顶上,满眼的流畅线条和丝滑曲面让人顿生满怀情柔。</p> <p> 早上10点,“斑点狗”看上去已经有点被晒蔫了。旁边的Interdune Boardwalk Sendero tablado elevado 深丘架空木板路是进园来唯一看到的一处人造工程。木板路1米多宽,架空在白沙土上。路两边等距离竖着一些介绍公园地质及动植物生态情况的牌子,我没细看,只是快速拍照留下介绍,回家写美篇时再翻译出来。</p><p> 这段木板路约200米长,景致普通,但路边的知识点介绍牌可以把这条路定义为科普路,读完这些介绍,对这片区域的地理生态会知晓不少。</p> <p> 离开木板路继续开车前行,途经Sunset Stroll Meeting Area 日落漫步区,美先生计划傍晚来看夕阳,所以没停车直接忽略过去。</p><p> 白沙国家公园的核心中央区离公园入口30多公里,景区公路到这后画了一个大椭圆后便原路返回。围绕这个椭圆形,公路沿线设定了一些野餐、娱乐和徒步区域,我们开车经过没看到人影也没看到任何的建筑设施。</p><p> 绕椭圆形一圈后眼看就要回走,我决定还是下车看下中心区的模样,于是爬上了路边的沙丘。</p> <p> 爬上丘顶后看到的景象与之前的有所不同,植物少了很多,沙顶上基本没有,都集中在底部的丘坳里。有些地方的丘顶足有10多米高,且斜面很陡近乎垂直。我想尝试一下攀爬这类沙丘的感受,便选了一处有脚印的沙丘往上爬。</p><p> 又细又滑又松又陡的白沙一脚踩上去立刻就回到了原点,另一脚下去同样如此。想起爬敦煌鸣沙山的情形,当时觉得好困难,可眼下的这个比爬鸣沙山还难得多。就这样寸步难行的一点点往上爬,中途闪出好几次想放弃的念头。万万没想到,正在我悬在半中拦腰时,美先生居然爬到了我旁边,他通常是不加入这类游戏的,因为他总是输。只见他手脚并用,噌!噌!噌!就从我身旁爬了上去,并很快站到了丘顶上。我只好学他,把相机收拾进包里,把双手插进白沙里,手脚同时用力,真真正正用爬的方式,爬到了沙丘顶,并伸手让他拉了我最后一把。</p> <p> 在搜狗上输入White Sands National Park白沙国家公园,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白沙国家公园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Chihuhuan奇瓦瓦沙漠的最北部的Tularosa杜拉萨盆地,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然奇观之一。在这里,巨大的波浪状石膏沙丘覆盖了大约300平方英里的沙漠地区。沙丘一直在不断地反复变化,从生长、达到顶点,然后塌落,沙漠在不断地推进,沙子覆盖它前进路上的一切东西。” 。</p><p> 去白沙公园之前,我除了名称其它统统一无所知,我想让自己对所到之处拥有绝对的新奇感,所以从不做攻略,也不问细节,所有事务美先生全全负责。旅行结束回到家里,写美篇时,才铺开地图看路线找地名,翻开带回的一堆资料消化其内容,再在搜狗上过一遍看是否有遗漏,最后选图动手码字。</p><p><br></p><p>*【Jan好照片的故事——走遍美国】Chihuahua奇瓦瓦系列有对这片沙漠的旅行记录)</p> <p> 我身后的沙坳不知何时能成为沙丘,我坐的这片沙丘也不知何时会变成沙坳。可以确定的是身旁的这些画痕和脚印很快就会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风的印迹和新的踩踏者的足迹。</p> <p> 中午12点,我们离开公园,去旁边的Alamogordo 小镇上转了一圈。</p><p> 下午3点回到公园,阳光雪亮得根本不想让人入园半步,只好在游客中心里打发时间。礼品店的东西几乎都是同质产品,不过还是发现了一款小礼物蛮有特色。小礼品由约10*10cm 的透明塑料袋包着,里面装着6片由白沙公园里的石膏压成的小方块,方块上是白沙公园比较有特色的6幅图片,看上去虽有些袖珍,但让人欢喜,于是掏8美元买了一个。</p><p> 影像室正在播放白沙公园沙丘形成的影片,2亿5千万年前,这一地区是一个内陆海,后来海水消失,钙和硫磺却留了下来,形成了石膏岩。七千万年前,地球外壳向上隆起,这些岩石形成了两大山脉。后来,地壳裂开,这一地区在两山脉之间下沉,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碗,这只“碗”的底部就是著名的Tularosa杜拉萨盆地。</p><p> 大约2.4万年前,雨水填满了杜拉萨盆地,形成了Lucero湖,从山上下来的雨雪不断携带了石膏流入湖里。后来,Lucero湖几乎完全干涸,强风狂吹着这片石膏地达数千年,最后,石膏被粉碎。变成粉末的石膏随风飘荡,风停沙落后,一片片沙丘便形成了。</p><p> 录像看完,阳光仍强烈刺眼,但是这难得的地质地貌不常见,得珍惜在此的分分秒秒,于是我们又回到了早上第一站的沙丘生活自然步道上。</p><p><br></p> <p> 因为是第二次来,我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沙丘的细节上。风吹让沙丘披上了一层波纹,而这些固体皱褶看上去像极了正跟着韵律节拍扭动的曼妙身姿。</p> <p> 一窝鼠尾粟正在沙丘脚下独享阳光沐浴。这种广泛分布的草可以在从加拿大到墨西哥的碱性土壤中轻易找到,在排水不好的洼地里唯它能生长,能承受洪水和流沙的部分掩埋。它的种子是鸟类、啮齿动物和昆虫的食物,它在沙丘地带的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p><p> 白沙国家公园的沙丘创造了一种极端的自然环境,植物与动物为了生存而艰难地抗争着,只有一小部分植物在移动的沙丘埋葬后能快速地生长,有几种小型的动物的颜色变成了白色,以利于在沙丘中隐藏。(本段来自木板路科普牌)</p> <p> 踩上这片动感地带很是于心不忍,很怕破坏了这些有规律的纹路,就想它们继续这样天生丽质,一直美下去。</p> <p> 这串新脚印的踩踏人,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我心里都很感激他,因为他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这片沙地的完好,规律的步伐也让留下的脚印有了一种象征的意味。</p> <p> 我继续被沙丘顶上一片片完美无瑕的波纹所吸引,蹑手蹑脚的靠近它们,我想让后来者同样能欣赏到它们的完美无瑕,我做到了。当我撤离时,我踩过的波纹上几乎看不到我的脚印。</p> <p> 5点半,我们来到公园标注为日落漫步区的位置,正碰上一群游客围着公园讲解员听她讲解。</p><p> 我被周围景致吸引放弃了听讲的机会,等我拍了一圈照回来,美先生告诉我,讲解员已经领着游客进了沙漠深处。于是,我们赶紧追着他们的脚印跟了进去。</p> <p> 进到沙漠深处,没有看到期望中的彩霞满天落日余晖,却见到了一幅幅好似人工精心设计后制作出来的盆景图。之前看的画面是那种原生态、自然随意的野趣味道,这会出现在眼前的全是精雕细琢的作品,似乎有一个造诣高深的艺术团队创作了这一切。</p><p> </p> <p> 天色迅速的暗了下来,不得不依依不舍的离开这处刚发现的宝藏。</p> <p> 第二天早上的行程美先生本来计划是去Las Cruces的街上转转,再去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校园看看,可我想着昨天傍晚的日落漫步区的景致没看尽兴,美先生只好取消原定计划,重返白沙。</p> <p> 天色不好,厚云重重,一株株丝兰在这灰白相间中搔首弄姿,摆出各种姿态欲把这片无色的世面弄点声色出来。</p> <p> 几棵小灌木不知从哪来的底气,居然在这片养份贫瘠之地成了一人多高。不过从它暴露在外的长长的根系判断,它们成长得很不容易,也不知它在这里到底扎根了多少年。</p> <p> 突然在对岸的沙丘上看到很多美丽的“大眼睛”,如果角度合适,就能发现由这些大眼睛组成了的漂亮脸庞,而且配的是樱桃小嘴,沙包上的鼠尾粟看起来也变成了被这些美女们随处丟弃的长眼睫毛。</p> <p> 本以为这片沙州仅属于我和美先生二个人的世界,没想到碰到一个第三者。他是公园的工作人员,担任今天傍晚的日落漫步讲解,他现在是在看地形和准备下午的讲解。这会才早上11点,距离他下午的讲解时间还有6小时,真是真爱!</p><p><br></p> <p> 难得有第三者在场,赶紧请他给我和美先生拍张合影,这位老美仁兄拿到相机后很尽责,让我们转了一圈,给我们拍了三张不同方位的背景。</p><p> </p> <p> 离开时,我回拍了一张他的背影。不知为什么,这张照片一直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直到我写这篇美篇时才发现,原来这相识感来自于李安的电影《断臂山》。</p> <p> 皂角丝兰在日落漫步区是绝对主角,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有的东倒西歪,有亭玉立,有的已进入暮年,有的才吐新叶。丝兰已适应这片沙地的生活,它的根在沙里扎得很深,花茎长得又高又硬,不容易被沙掩埋和风吹倒,它的小细叶一年能长出30厘米。拍了它们无数的身影,每张都是爱,每张都不舍得删。</p> <p> 有人把仆倒的干花茎拾来重生插进沙丘里,给了它们第二次美的生命。</p> <p> 在白沙公园有四种类型的沙丘。沙丘很小而且移动很快,这样的沙丘称作圆顶沙丘,每年移动达十二米。另一种沙丘叫作横向沙丘,它们横穿整个沙漠形成一条很长的线,这条线能逐渐变成120米厚和18米高的沙丘墙。还有一种沙丘是弧形沙丘,它们是在强风但沙源不足的情况下形成的,抛物线沙丘则是相对于弧形沙丘而言的,当植物控制住沙丘外围的沙子而沙丘中间的沙子却继续移动时,抛物线沙丘就形成了。(本段来自搜狗)</p> <p> 白沙国家公园的石膏沙一直在形成之中,溶解在雨雪中的石膏不断从San Andres 山脉流入杜拉萨盆地,而风也把石膏吹向盆地,在此过程中石膏沙相互碰撞形成沙粒,碰撞在沙子的表面形成刮痕,这些刮痕改变了光线照射到沙子表面的方向,使得沙子变成了白色,远看上去就像是皑皑白雪。我在朋友圈发照片时故意卖关子没说是白沙,好多朋友留言说这雪景好美。</p> <p> 没阳光也没光影,也感知不到时间的流逝,在这片沙画中一晃眼就过了4小时。行程表已经不允许再在这停留下去,美先生也摧了我好几遍,美丽的白沙,就此别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