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她是一座拥有近600年历史的皇家建筑群,俯瞰她的重重宫阙,叹沧海桑田,赞其百年如一,仰望她的高高殿宇,叹皇家威严,赞其巧夺天工,碧瓦飞甍,是百年文化积淀的厚重。</p><p><br></p><p>雕梁画栋,是时光与岁月赋予的绝美。</p><p><br></p><p>她是故宫,以精美的古代艺术藏品,和丰厚的宫廷文化史迹吸引着世界的目光。</p> <p>都说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从孩子抓起。故宫推出了一套专门写给孩子们的文化历史通识绘本。我们先感受一下这美美的书封吧。</p> <p> 春花夏雨、秋收冬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既有趣却也很陌生。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带领孩子们从阅读《故宫的二十四节气》开始。这本书用了故宫屋檐上的小神兽作为主角来演绎有趣的小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孩子们和小神兽一起经历传统节日,感受文化仪式感。</p><p> 书中的这些神兽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它们的原型来自故宫的屋脊兽。</p> <p>屋脊兽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放置在房屋、宫殿等房脊上的雕塑作品。《大清会典》关于小兽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p> <p>在书中,这些神兽化身一个个生活又活泼的卡通形象。</p> <p>这十只神兽各有特点,他们被赋予了不同的性格。比如:凤娇娇——高贵冷艳的大姐姐;海马游游——天真外向的机灵鬼,话多;猴小才——多才多艺,脸皮厚。</p> <p>居家学习这段时间,我们和书中的小格格、小阿哥、神兽们一起放风筝、做扇子、贴秋膘、剪窗花……一起经历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让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心里面。</p> <p>凡走过的路,一定留下足迹;凡努力过,也定会有所收获。</p><p><br></p><p>今天,我们让时光倒流,回到一个月前,再次重温你们精彩的瞬间。</p> <p>四个节气的课前导学</p> <p>四个节气的小知识,你们对答如流。</p> <p>还记得课堂上,你的精彩回答吗?</p> <p>课上,除了“落叶知秋”,你们还积累了许多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p> <p>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br></p><p>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每个节气一首古诗词,引领孩子欣赏别样的诗情画意。</p><p><br></p><p>雨水时节,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时节或许是诗人心目中的“最是一年春好处”。</p><p> </p><p><br></p><p>“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孩子们在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中了解到清明祭祀的习俗,感受到淡淡的哀伤。 </p><p><br></p><p>夏至时节,我们诵读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感受西湖的六月时光。</p> <p>七夕日期和立秋相近,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七夕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人们向往追求美好的生活,珍惜物候与时令的心情,今人与古人却是相通的。因此立秋时节我们品读《乞巧》。</p><p> </p><p><br></p><p>大寒时节,我们读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联系作者的经历,孩子们感受到诗人虽处境孤独,但仍顽强不屈的性格。</p> <p>我们吟诵和节气有关的诗文。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p> <p> 在学习春分节气时,孩子们制作剪纸风筝、玩“竖蛋”小游戏玩,感受传统习俗带来的快乐。</p> <p>春分之“竖蛋”小游戏</p> <p>春分之剪风筝</p> <p> 在学习夏至节气时,孩子们知道古人有送扇子的传统习俗,在线下也制作了一把纸扇送给家人,有西瓜扇子、荷花扇子、蜻蜓扇子,各式各样,给家人送去一片清凉。</p> <p>夏至——制作西瓜扇</p> <p>夏至——画凉扇</p> <p> 立秋时节正值七夕,我们品读了《乞巧》。</p> <p>许恬展示背诵</p> <p>沈雅文展示背诵</p> <p>万福程展示背诵</p> <p>刘洪成</p> <p>李梓瑜</p> <p>孙向昕、杜锐昂、吴杰程展示</p> <p> 大寒时节,我们剪窗花迎新年。</p> <p>大寒剪窗花</p> <p> 这样有意思的活动让孩子们收获了课堂之外的文化乐趣。</p> <p> 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是一次新的尝试,它产生于疫情期间,但绝不是只存在于疫情期间。</p><p> 我相信随着这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孩子们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就不再停留于一首民谣,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最重要的是这颗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会不断探索,更留心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p><p> 我们对课程的设计或许不够完美和成熟,但我们愿意和孩子们一路探索前行,将中华文明之美牢牢植根于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