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

小草

<h3>我们是昭通市首批知青,1965年响应号召,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蹉跎岁月,知青们,在锣鼓鞕炮声中在有关领导和昭通人民的欢送下,奔赴高寒山区大山包、大寨插队落户。大山包位于昭通市西部距离城区79公里,海拨3100-3140米年平均气温6.2度。到达大山包、大寨后知青们分别分配住进了社员家中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时山区的条件很艰苦,不通公路不通电,口粮苦荞燕麦要用石磨推,住宿是人猪同屋仅隔一米高的矮墙,燕麦草垫底睡觉,白天出工在外头上的留海凌成冰棍,夜晚猪打廐的声音和知青的鼾声弥漫在小茅屋内。第一年政府发给知青每人每月三块零花钱。一天两个女知青领了三块钱,到离知青点二十多里地的大羊窝供销社去买牙膏、肥皂,回来的路上过了河爬上梁子,天气突变浓雾笼罩什么也看不见,善良的大山包人爬上梁子,追回两个女知青到她家留吃留宿,第二天两个女知青才回到知青点,如果当晚迷路在浓雾笼罩的山上,后果不堪设想,善良的大山包人至今不知你名和姓,祝您健康平安!第二年政府派了慰问团上山慰问知青,带来了棉被、棉衣、披毡发给知青们,帮助大家成立了知青户,生产队腾出了两间羊廐房那就是知青的家,知青兄弟姐妹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有的七八个人,有的十几个人就是一个知青点,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忙的劳作简单的生活。秋收季节很忙,每天挖洋芋中午饭就在山坡上烧起海垈火,烧上現挖的几撮箕洋芋半生半熟,那就是我们的午餐,口渴了就在山沟里捧点水喝,傍晚收工回来羊廐房的知青点里昏暗的煤油灯光下,知青们吃着水煮洋芋和苦荞粑粑也没有什么菜,这就是我们的晚餐。每天和社员一起出工,当时十分工分值五角钱,男知青每天可以评八分,女知青只能评六分,每天苦三角多钱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批人到1971年底以后才陆陆续续通过社会招工招干走向了工作岗位,进入了人生另一个转折点,开始了新的征程。最后一批分工是1977年底,十二年才结束了知青身份,其中的艰难曲折有太多的辛酸⋯知青在贫穷艰苦的环境下造就了特别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品格。我们知青没有理由责怪过去,想起当年的我们懵懂无知和意气风发。现在回味悠长的。纪念下乡五十四周年,大家从四面八方又汇聚到一起,每个人无不心情激动,感慨万千,五十四年岁月悠悠在无声无息中悄悄的过去了。翻开发黄的老照片回忆我们一起走过的艰苦岁月,天真无邪的时光,下乡五十四年纪念日我们从返大山包,那片黄土地上又留下老知青的足迹,大山包的荞麦,洋芋养育了一代知青人。五十四年的时光,有的知青事业有成,有的身居领导岗位,有的投身军营,有的投身商海,有的淡泊名利默默无闻,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有个别老知青单位下岗后,贫病交加,还沒有亨受到社保、医保的阳光照耀就离世而去,年仅五十多岁,真令人寒心。无论我们从亊什么职业经历坎坷或平淡,我们毕竟走过五十四年凤风风雨雨,体验了生活的艰辛,深情追忆过去的岁月,细细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经历造就了知青不一般的情谊,这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这一辈人出生在困难时期,成长在文革时期,工作在改革时期,养老在追梦时期,如今赶上了好时代。我们大多数人是企退职工,享受着不高的养老金,但我们知足常乐!我们最艰难的生活时期已成为回忆,开启我们晚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吧!</h3> <p class="ql-block">昭通地区首批上山下乡知青1965年8月25日留影纪念</p> <h3>大山包位于昭通市西部,距城区79公里,海拨3100-3140米年平均气温6.2度</h3> <h3>大山包其主峰是课车梁子海拨3364米冬寒夏凉</h3> <h3>大山包海拔高,气温低,主产粮食为苦荞、燕麦、洋芋。</h3> <h3>跳墩河水库</h3> <h3>难忘的1965年,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h3> <h3>虽说是知青,但大多数却没有太多知识,当年书没法读,上山下乡却不去不行。</h3> <h3>1966年老知青首次总结评比大会,在政府部门组织下召开,在清官亭留影纪念!</h3> <p class="ql-block">良师益友分別时留影</p> <h3>知青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一代。</h3> <h3>知青岁月是一段充满着,酸甜苦辣难于忘怀的历史。</h3> <h3>当年大山包、大兴大队的女知青。</h3> <h3>当年意气风发的大山包女知青</h3> <h3>大山包公社、大兴大队,大河边小队的知青们</h3> <h3>当年在大寨公社的知青,大寨的燃料是烧柴,正常出工外还要到非常危险的山上打柴。历经千辛万苦。<br></h3> <h3>六五年下乡在大寨布兴的老知青</h3> <h3>当年大寨公社,雨霏大队,尖山小队的六个知青,其中有三个早已去世。</h3> <h3>一九六五年下乡分在大寨布兴的老知青们</h3> <h3>不管岁月留下多少沧桑与艰辛,生活怎样变故,知青情都难于忘怀!</h3> <h3>难忘的岁月</h3> <h3>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不一般的情谊!</h3> <h3>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知青经历了太多的曲折,跨过了太多的沟坎,承担了太多的责任,饱尝了太多的苦难</h3> <p class="ql-block">放羊的大山包小姑娘,高原的风霜冻红了她的脸庞。</p> <p class="ql-block">此拼图是借用老知青辛天媛的作品。</p> <h3>在那白雪皑皑的小山庄那里有知青的小屋。</h3> <h3>当年知青姐妹放过羊的地方</h3> <h3>如今的大河边,当年有知青点的地方</h3> <h3>大海子水库,知青点就在水库边上。知青们白天出工在外,晚上羊廐房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在石头腰磨上磨着第二天的口粮苦荞或者燕麦。<br></h3> <h3>大山包山路曲曲弯弯细又长,1969年我请假回城探母,杨建华、汪范伟兄长般的护送我走几十公里山路,知青情谊永不忘怀!</h3> <h3>老知青不陌生的雪景,冬天出工在外,冰天雪地,头上的留海都凌成冰棍,甚至连眉毛都凌起。<br></h3> <h3>当年大山包的生活,一日两餐荞麦、洋芋,到了农忙时节一日三餐仍然荞麦、洋芋,要想吃餐米饭和肉,那简直是奢望……</h3> <h3>大山包,大海子湿地的黒颈鹤,当年知青所在地</h3> <h3>在那遥远的小山村,那里曾经是知青的家。<br><br><br></h3> <h3>洋芋花成为一道风景线,当年大山包村民流传着一段话:快正月,慢二月,挨饥受饿三四月。因为洋芋才开花,正是青黄不接。</h3> <h3>知青该读书时没书读,找工作时沒文凭,在谋发展时没实力,那是一场耐人寻味的人生体验。</h3> <h3>下乡五十四年纪念日从返大山包,大家心情激动,感慨万千,留下这难忘的回忆。</h3> <h3>五十四年纪念日从返大山包,老知青姜锐武背着相机专业水平为大家拍下最美一刻,那可是永久的纪念!大山包又留下老知青的身影……</h3> <h3>大山包的黄土地上又留下老知青的足迹</h3> <h3>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龄人,真正尝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无悔。</h3> <h3>知青姐妹当年一起出工一起放羊,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h3> <h3>人生是条无名的河,是深是浅都要过。</h3> <h3>一户的知青,男士是户长他是个知识渊博、幽默之人当年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h3> <h3>大山包玻璃栈道上,留下最美的一刻。</h3> <h3>大山包又留下老知青的身影</h3> <h3>纪念日从返大山包,老知青情不自禁的高呼:这就是我们的壮举……</h3> <h3>当年下乡在大寨公社雨霏大队尖山小队的知青,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日,从返故地⋯</h3> <h3>下乡五十四年纪念日从返大山包,感慨万千……</h3> <h3>下乡五十四年纪念日,老知青欢聚心灵家园,感谢组织者姜锐武、李世辉安排的非常到位,姜锐武的专业摄影技术,为大家拍下一张张难忘的美照。</h3> <h3>当年车路大队的老知青,下乡五十四年纪念日从返大山包</h3> <h3>故地重游,心情特别激动!</h3> <h3>时光如水,亲情似蜜。</h3> <h3>天天各自忙,情谊放心上。</h3> <h3>想起当年的我们懵懂无知</h3> <h3>当年的如青姐妹,又是姑嫂让我们彼此牵挂,互相祝福吧!</h3> <h3>如今我们已满头白发,但我们仍有健康的心态。</h3> <h3>几十年后相聚心灵家园</h3> <h3>无情的岁月雕刻在我们脸上,岁月如烟,且行且珍惜!</h3> <h3>当年的知青姐妹几十年后在昆明偶遇,非常高兴。</h3> <h3>老知青相聚昆明莲花池公园</h3> <h3>欢聚昆明大观楼公园,老知青的友情地久天长。</h3> <h3>岁月是漫长的,时光是珍贵的,风景是美丽的,友谊是永恒的!</h3> <h3>我们满怀喜悦欢聚一堂,深情追忆过去的岁月,细细品味人生的真谛。</h3> <h3>大家共同经历了人生的一段风雨历程</h3> <h3>往事如烟,多少回忆在心田</h3> <h3>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情谊却在无时无刻中沉淀。</h3> <h3>大家走过了岁月,却留下了痕迹。</h3> <h3>幽默的老知青人在笑声在</h3> <h3>愿老知青所有的付出,换来今天的健康平安</h3> <h3>人生如梦,岁月如歌,那些尘封的记忆始终刻在心中。</h3> <h3>下乡五十周年纪念合影</h3> <h3>登上西山龙门的老知青</h3> <h3>金秋十月,秋高气爽。</h3> <h3>知青的黙契从未消失,知青的友情地久天长</h3> <h3>活出自已的风彩</h3> <h3>让我们用观赏的心情,去看待世间的一切。</h3> <h3>愿我们共同拥有,平安、健康、快乐!</h3> <h3>秋高气爽,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健身祛病。</h3> <h3>九九重阳节登高来到昆明西山公园</h3> <h3>愿老知青们健康相伴,快乐相随。</h3> <h3>相聚云南民族村,愿美好的2020年我们携手同行。</h3> <h3>笑看世界,乐对人生!</h3> <p class="ql-block">淡淡的岁月,相守一份友情的温暖!</p> <h3>云南知青纪念碑,由云南知青协会于2020年8月18日立,中国知青历史将永垂青史。纪念碑在蓝天白云下,永远矗立大地。<br></h3> <h3>云南知青纪念碑,位于滇池之畔,玉案山脉,花乐姆山庄。</h3> <h3>下乡五十五周年纪念!</h3> <h3>良好的心态才是健康的基础。</h3> <h3>这是一枚岁月的纪念章!</h3> <h3>岁月无情,时光飞快!在变老的路上善待自己,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h3> <h3>大家共同经历了,人生的一段风雨历程。</h3> <h3>知青一个曾经响彻神州大地的的名字,一个令共和国骄傲而又尴尬的名词。</h3> <h3>风景是美丽的,友谊是永恒的。</h3> <h3>愿友谊长存,天长地久!</h3> <h3>愿老知青们携手行走在不老的路上,笑得开心、玩得自在、过得幸福、活得健康!</h3> <h3>珍惜感恩所有的相遇!</h3> <h3>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不一般的情谊。</h3> <h3>愿老知青的世界迎来春暖花开!</h3> <h3>2020年不离不弃,愿充满希望的2021年携手同行!</h3> <h3>岁月即将送走不平常的2020年,又迎来美好的2021年。愿老知青们在新的一年健康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