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复兴中路1331号的复兴公寓(黑石公寓),以其宏大的规模、精巧的设计和丰厚的历史积淀,成为上海近代城市建筑的经典之作与重要研究对象。该楼始建于1924年,为六层高钢筋混凝土建筑。折中主义风格,主立面左右对称,底层建有超大门廊,由简化的科林斯双柱支撑,并带有丰富的古典主义装饰。门廊顶部构成一个大露台,外形由三段弧线构成。大楼立面中部墙体采用弧线形,加之屋顶中部弧形山墙及装饰,显示出巴洛克特征。</b></h1><h1><b>在民国时期,这幢大楼曾被称作花旗公寓,1949年后改称复兴公寓,但上海市民更喜欢把它称为黑石公寓。作为上海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复兴公寓深受市民喜爱,同时也是上海城市历史爱好者的重要参观地点。</b></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尽管复兴公寓是现在复兴中路1331号大楼的正式名称,但很多市民和历史爱好者还是喜欢把这座大楼称为黑石公寓,以至于后者的知名度远远超过前者。</b></span></h1><h1><b>复兴中路,过去叫做“老佛爷路”,亦即“拉斐路”。</b></h1> <h1><b>96岁的黑石公寓历来以其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与其鲜明的大露台而备受瞩目,1924年建成时是当时上海最高级的公寓之一。</b></h1> <h1><b>黑石公寓的片区,除了“幸福荟集”咖啡书店之外,还包括一个酒店、一个将来会举办音乐会的报告厅等,形成音乐主题街区。</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被命名为“黑石M+”空间中,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黑石公寓幸福集荟店率先与大家见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从幸福集荟门口一踏入便能看见黑石公寓1924年马赛克地砖原貌(复刻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处文化空间被满墙满墙的书籍包围,音乐、艺术、甚至厨房书籍都应有尽有,书架上的图书可以买单带走也可以在店内翻看阅读 ,对原版书有阅读与收藏需求的人们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个宝藏空间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各个板块互相连通,有种四通八达的感觉,左转或右转都能通往另一个“独立”空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精心细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颇有仙骨道风的老先生</b></p> <h1><b>音乐区</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黑胶唱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难得一见的黑胶唱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空间中也不乏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产品,文创空间还直接连通另一侧的咖啡店,从武康路迁至黑石公寓一楼的Drops,是一家既能喝咖啡又能体验手冲咖啡的技法、品鉴不同产区咖啡豆的咖啡工作室。</b></p> <h1><b>建造在原先的游泳池上的咖啡厅。</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沿街的窗户正对着上海交响乐团的大门,一动一静两处音乐空间遥相呼应。</b></p><p><b style="font-size: 20px;">将“音乐”注入调性,与黑石公寓所处的街区颇有关系——公寓对面是拥有140周年历史的交响乐团,再往北则是建校93年的上海音乐学院。这片街区四处洋溢着音乐的味道。在徐汇区的规划中,这片街区的定位就是“音乐特色”。</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上海交响乐团剧场</b></p> <h1><b>黑石公寓、伊丽莎白公寓、克莱门公寓仿佛是三剑客,竖立在林林总总经典老洋房的复兴路上,仔细看过了这里的老洋房,大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觉。</b></h1> <h1><b>伊丽莎白公寓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复兴中路1327号,公寓建于1930年,现在公寓内几乎全为居民住宅。2005年,伊丽莎白公寓列为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b></h1> <h1><b>克莱门公寓</b></h1><h1><b>复兴中路上最美的法式老公寓</b></h1> <h1><b>克莱门公寓建于1929年,是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春天里这里四周绿树环绕,鲜花云集。</b></h1> <h3><h1><b>附:</b></h1><h1><b>伊丽莎白公寓</b></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伊丽莎白公寓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复兴中路1327号,公寓建于1930年,现在公寓内几乎全为居民住宅。2005年,伊丽莎白公寓列为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公寓为单栋四层点式住宅楼,总建筑面积约为1700平方米,每层4户,北侧的两户两室户面积约为82平方米,南侧的两户三室户面积为120平方米左右,共16户的规模。</b></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伊丽莎白公寓呈左右对称形,北侧设置主出入口和主楼梯间。建筑立面材料以水泥砂浆抹灰为主,上下窗之间的墙面饰有水平勾缝线,没有其他的装饰,屋顶为平屋顶。主楼梯间北侧外墙呈锐三角形向外挑出,上部女儿墙以数层重叠式水平线条装饰,北侧东西两端的2个圆形旋转楼梯檐口部平行向外挑出,增强了该建筑在外观造型上的表现力度,窗户为钢框玻璃窗。巧妙的使用圆弧形和空间凹凸轮廓变化构成了整个建筑外观造型,同时将外立面上的窗归纳为纵向线条,体现了没有过多装饰、简洁明快的新艺术运动后期的住宅风格,具有现代建筑设计的倾向。</b></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克莱门公寓</b></h1><h1><b>复兴中路上最美的法式老公寓</b></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克莱门公寓建于1929年,是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春天里这里四周绿树环绕,鲜花云集。建筑由五幢完全相同的公寓楼组成,高三层,连屋顶四层,屋顶有老虎窗采光。屋面为红色机制瓦,南立面山墙为跌檐式山墙。外墙面主要为水泥拉毛粉刷,局部以清水红砖饰面。红砖砌法考究,极富装饰性。砖饰图案既有西方传统特点,又有现代装饰意味。该建筑造型上最大特点即是精致的砖工。室内部分装修如楼梯栏杆、门扇等处已具有现代装饰艺术派风格的特征。</b></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克莱门公寓原来的主人是比利时人A•克莱门。民国初,他在法商电车公司任大班,后来有个法国人任副手,将他排挤出电车公司。他看到外来人住房需求增加,便在瑞金戏院对面建出租房,以后又在复兴中路兴建这五幢西式楼房,取名克莱门,供包月出租,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抗日胜利后,克氏侄女将房内的餐厅改建成森内饭店,日间供膳,夜间是舞厅。由于地段清雅,档次太高,光顾者不多,生意并不好。解放后,栖息上海滩的西方人纷纷回国,遂改成市民住家。</b></h1></h3><h1><b>伊丽莎白公寓因是住宅不能进入拍摄,克莱门公寓由于防疫也无法进入。</b></h1><h1><b>文字来源于网络</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