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典范。是北曲的压卷之作。有人认为可以与《红楼梦》比肩。文人墨客这样评价: “新杂居,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前无作者,后掩来哲,遂擅千古绝调,自王公贵人,逮闺秀俚儒,世无不知有所谓《西厢记》者” “联络顾盼,斐亹映发,如长河之流,率然之蛇,他曲莫及” 崔,张可谓一见钟情。佛殿里,一个见之忘俗,一个捻花而笑。然后互害相思(不会相思,学会相思,便害相思)。在红娘的帮助下开始传递情书。当她得知张君瑞思念成疾,便写了“药方”给张生:寄与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接着,在红娘的安排下自带铺盖来到书斋与张生约会。每每读到这里便会感叹莺莺的爱情表达,古代女子真是胆大直接啊,比现代人还开放嘛!但《红楼梦》贾母却这样说: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才子佳人,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得那么坏,还说是佳人,编得连影儿都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只是一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便想起终生大事来..........,”贾母的意思,现实中没有这回事。这不是在说崔张吗?按老祖宗的说法,他们必须一个门掩梨花深院中,一个蓬转飘零天地间。从此就只能一辈子互相暗恋了,也就没有《西厢记》了。但人家偏偏“一声莺啭出墙来,惹起无限春色”。这部元杂剧之所以深得大家喜爱,除了其很高的语言艺术造诣,还有一点应该是崔张两人反礼教,冲破禁锢,尽人性而为之的率真与痴情。很多人心中都向往情感的本真与自由,但迫于环境与现实,不得不“收敛”而遵循条规。所以崔张的爱情也许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人们内心的渴望与追求。《西厢记》也就获得了认同与赞赏! 机缘巧合,我来到了山西永济,于是朝拜了爱情圣地——永济普救寺!西厢记故事的发源地。历来,寺院以清冷无欲为主题,而这里的普救寺因西厢记而使得周遭尽显情思意绵之境。似乎与梵净之地格格不入,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也未尝不可:佛法不离世间法,小爱,大爱,不二!佛法慈悲救世,世人最执者,情也!所以,欲破之先予之。</h3> <h3>普救寺,赵朴初题字</h3> <h3>1.浮雕广场:西厢记故事的浮雕壁画。完整地雕画了初遇,借厢,闹斋,和诗,匪惊,邀宴,赖婚,听琴,传简,赴约,赖简,相思,佳期,拷红,饯别等故事情节。</h3> <h3>2.大雄宝殿有缘来到这里,必然要为“张生”祈福的(在这里供养了三宝,愿佛菩萨护佑张tx幸福平安,快乐吉祥!)</h3> <h3>3.崔张初遇的回廊</h3> <h3>4.崔家在寺院的住处。一个三合院,莺莺和红娘住西厢,因为西边属金,千金小姐一般住这个方向。东边属木,莺莺的弟弟欢郎住处。北边是老夫人住处,也是拷红的地方。</h3> <h3>换个方向</h3> <h3>“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莺莺同志第一次对张生的邀约简,但后来赖简)</h3> <h3>拷红</h3> <h3>5.张生借厢的地方,西轩</h3> <h3>6.崔张约会的书斋</h3> <h3>7.逾墙之地</h3> <h3>8.莺莺塔为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其他三个: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蛤蟆塔,四川潼南石琴)。塔有十三层,高度50米左右。以石击之,可以听到蛙鸣声。我站在石阶三米左右,真的可以很清楚听到蛙鸣声。</h3> <h3>9.后花园崔张谈情说爱的地方。张抚琴凤求凰就在这里。<br></h3> <h3>司马相如因为凤求凰有了卓文君。<br>张生因之有了莺莺。<br></h3> <h3>10. 西厢犹在,落红依旧。春风面,玉人影却早已无处寻觅。留下的是美好的爱情寓意: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h3> <h3>后记:<br>溶溶月下空许约,西厢门前枉诉情<br>浓浓云雨幻中现,遥遥高塘虚境生<br>玉人音容时空隐,犹如狂风送散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