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太和殿前,东边的日晷和西边的嘉量增设于乾隆九年(1744年),日晷代表时间,象征着授时;嘉量代表计量法制,意为向全国颁布度量衡。</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日晷,古代用太阳在地上的投影来查看时间,盘面和赤道平行,指针和地轴同向,此处日晷依然有一些可以清晰地看到上下两面的刻度,从子到亥,十二个时辰均匀分布。每年,从春分到秋分的半年中,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晷针的影子投在晷盘正面;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要从晷盘的背面读取刻度。随科技的发展,这个传统的计时工具被逐渐取代。</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嘉量,中国古代计算重量的标准量器。嘉量为铜制,上面是斛,下面是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嘉量摆放在这里,昭示四海之内度量一统,象征政权统一。</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统一度量衡对国家治理非常重要,秦始皇的贡献之一就是统一度量衡。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莽政权后,下令用青铜制作了一件含有5种容积单位的容器,作为全国统一的容积标准器。</p><p>这件王莽嘉量在乾隆初年被进献给了皇帝。乾隆觉得此乃天意,就命人按照王莽嘉量和原存宫中的唐太宗时期嘉量的形式,制作了几件乾隆嘉量,安放在最重要的宫殿之前。</p><p>王莽嘉量是圆形的,唐太宗嘉量是方形的,乾隆嘉量则有方有圆。从现存的嘉量上看,午门外和太和殿前都是方形的,乾清宫前是圆形的。此外,皇极殿前原有一个嘉量,现仅存石亭,从亭中痕迹判断,应该也是圆形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