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问诗情—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心

兰州的毛毛

<p>纯美性灵的山水田园诗,将一幅幅壮美山川、雅致小景、采菊东篱下、把酒话桑麻,穿越历史时空,呈现在我们面前。</p> <p>王维是田园诗人的代表,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p> <p>“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彩常映衬得浓淡相宜,他保留下来的诗有400多首。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诗词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p> <p><br></p><p>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王维的田园世界,观山看水品意境……</p> <p>他的代表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p><p> 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为我们细细描绘出这样的场景:秋日幽静的山刚刚下过雨,天气像晚来的秋天.一缕缕明亮的月光从松树枝叶缝隙过,远方若隐若现清泉击石之声. 竹林中不时传来一阵阵喧笑,那是洗衣的女子结伴而归.溪中的莲叶摇曳,是渔船沿水下行.春天的芳菲虽已消散,但秋景亦佳,我自可留连山中.此诗描绘了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秋雨过后山村的风光旖旎,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p> <p>巜山居即事》:</p><p>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p><p>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p><p>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p><p>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p><p>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村庄附近,有松树、有小河、有荷花、有竹子,来访的人无比稀疏,诗人看着余晖,在渡口出的烟火星星点点时,河中到处都是坐船回来的采菱人。可是诗人的心是孤寂的,寂寞还是难以掩饰。</p> <p>巜终南别业》:</p><p>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p><p>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p><p>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p><p>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p><p>此诗描写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p> <p>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p> <p>巜竹里馆》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现实生活苦闷的释放,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p> <p>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p> <p>王维又有很多诗远离尘世,充满禅意,由山水意境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他看空名利,摆脱烦恼,在诗中可见其心境;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p> <p>品一首诗,赏一阕词,给予我们的往往是一种难以忘怀的体会,一种妙不可言的乐趣,一种意味深长的哲理……</p> <p>组名:宁卧庄小学六二班夏滢珺组</p><p>组长:夏滢珺</p><p>美篇制作:吴睿祺</p><p>封面绘制:夏滢珺</p><p>封底绘制:杨佳鑫</p><p>思维导图:吴睿祺</p><p>王君函:《山居秋暝》</p><p>夏滢珺:《山居即事》</p><p>孙文晶:《终南别业》</p><p>杨涛睿:《竹里馆》</p><p>单楠栩:《鹿柴》</p><p>吴睿祺:《过香积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