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陇海铁路潼(关)西(安)段, 是陇海铁路第一段由中国人自筹资金, 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线, 也是陕西省境内的第一条铁路线; 始建于1931年(民国20年)4月, 1934年(民国23年)底完工; 1935年(民国24年)元旦举行通车典礼; 同年5月, 交付陇海铁路管理局运营。全段共设车站14座, 计有: 潼关、东泉店、华阴、下营、柳枝、华州、赤水、渭南、零口、新丰、临潼、窑村、灞桥、西安。1957年, 因兴修三门峡水库, 致使陇海铁路潼西段大部分区段改线南迁, 部分车站也随之废弃。今天尚有踪迹可寻者, 仅有华阴火车站旧址、华州火车站旧址、赤水火车站旧址、渭南火车站旧址、零口火车站旧址和临潼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张贤亮在《出卖荒凉》一文中写到, 他的"镇北堡影视城", 是在"出卖荒凉"。刘晓庆曾给张贤亮拍过一部电视专题片, 片名就叫《荒凉无价》, 在香港卫视中文台连续播放了三个月。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 "对荒凉的欣赏需要一种极高的文化品味"。可见, "荒凉"在文化意义上, 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今天, 我们之所以执著于对于这种"荒凉"的寻访和欣赏,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共同具有一种怀旧感和寻根感: 这是我们先人的遗泽。我们在获得广义美感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厚重的历史感(广义的审美, 包括狭义的审美和狭义的审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阴火车站旧址</p><p class="ql-block">位于华阴市太华街办八一村原第四军医大学华阴教学基地(东区)院内。坐南面北, 宫殿式设计, 大屋顶、琉璃瓦、飞檐斗拱、重彩精绘, 是一座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单层建筑。建筑主体由售票厅、休息室和办公场所三部分构成; 以售票厅为轴, 采用传统的结构对称式布局。其格式规模与临潼车站同属一等, 对研究民国时期关中地区中西建筑极具价值。</p> <p>门头额枋, 先声夺人</p> <p>琉璃筒瓦, 气派非凡</p> <p>五脊六兽, 辟邪消灾</p> <p>髹漆彩绘, 雕梁画栋</p> <p>四角攒尖, 奇巧雅致</p> <p>飞檐翘脚, 势若凌空</p> <p class="ql-block">歇山顶, 四坡九脊, 转盈秀丽, 如曹衣出水, 又称"曹殿"顶。此种单檐歇山顶形制, 为封建礼制中第四等建筑物专用。在中国传统的古代建筑中, 外观变化最为丰富多彩的莫过于屋顶造型。</p> <p class="ql-block">华州火车站旧址</p><p class="ql-block">位于渭南市华州区城北约1.5公里处的华州街办团结村, 是目前华州区境内唯一保留下来的欧式风格建筑。车站始建于1934年(民国23年), 停运于1966年; 初名"华州车站", 后改为"华县车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 为单层砖木结构。目前保存尚算完好。</p> <p class="ql-block">该址现为华州区防汛物资储备库圈占, 故三顾其门, 方得偿所愿。</p> <p class="ql-block">一只小猫惊上树</p> <p>通气窗, 以字为图, 构思精巧</p><p>陇海</p> <p>潼西</p> <p class="ql-block">室内装修, 简单大方</p><p class="ql-block">售票厅与办公区</p> <p class="ql-block">赤水火车站旧址</p><p class="ql-block">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向阳办淹头村八组。现存站舍北墙一面, 库房一间, 养路工区工房一栋。</p> <p class="ql-block">中国建筑既于"以避风雨"的实用价值外, 更具有"取诸大壮"的形象工程和文脉传承的文化意义, 故书法艺术在建筑中的运用十分普遍, 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赤水车站匾额, 由时任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会主任的国民党元老张继亲题。其在西京主政期间, 对西安名胜古迹的保护, 贡献良多。</p> <p class="ql-block">渭南火车站旧址</p><p class="ql-block">位于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街办解放路中段; 始建于1933年(民国22年), 停用于2009年12月20日; 现由渭南市临渭区文物管理所管理; 经报批, 拟建为"渭南火车站旧址纪念馆"。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的法式风格, 坐北朝南, 面阔七间, 进深二间, 由中央的候车大厅和两侧的售票厅和办公室组成。大厅内部为梯形装饰顶, 别具一格。潼西段改线南迁后, 老站旧址改为新站货场。西安铁路公安处渭南火车站派出所老站警务区, 即设在大厅东面侧房的办公区内。</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12日, 为部署追剿北上红军事宜, 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及张学良一行由洛阳乘火车赴西安, 时因陇海线潼西段尚未完全竣工, 故于渭南火车站下车换乘。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力子、陕西绥靖公署主任的杨虎城, 均携夫人到站迎接。</p> <p>站名匾额由时任铁道部部长的顾孟余题写</p> <p class="ql-block">零口火车站旧址</p><p class="ql-block">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零口镇零口村第十一村民小组。目前, 站舍的保存状态, 着实令人揪心。</p> <p>候车大厅, 一片破败</p> <p>小木装修, 细微之处见功夫</p> <p>候车室西侧L型生活办公用房, 还有村民借居占用。</p> <p class="ql-block">镶嵌在站舍北墙上的这块汉白玉质地的站名匾额, 是零口火车站旧址最有价值的遗存。"零口车站"四个大字, 由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居正题写。在居正的名字下方, 阴刻有"秋曹之长"(秋曹, 刑部别称)闲章一方, 阳刻有"广济居正"(广济, 今湖北武穴)名章一方。</p> <p class="ql-block">临潼火车站</p><p class="ql-block">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办人民北路, 始建于1934年(民国23年)。其建筑格式规模与华阴车站同属一等, 均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临华夏脉源, 赏唐韵秦风", 车站候车室正门前的这副门联, 画龙点睛!</p> <p class="ql-block">正门"临潼车站", 相传为汪精卫亲笔</p><p class="ql-block">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九月二十五日《西京日报》载: "潼西段十三站(不含潼关), 其站名分别由林主席(林森), 蒋委员长(蒋介石), 五院长(行政院长汪精卫、立法院长孙科、司法院长居正、考试院长钮永建、监察院长于右任), 铁部顾部长(顾孟余), 铁部曾钱两次长(曾仲鸣、钱宗泽), 陕西邵主席(邵力子), 杨主任(杨虎城)及西京筹备委员会张委员长(张继)等书额用留纪念云。"</p> <p class="ql-block">站内三字匾额, 有于右任所书之说</p><p class="ql-block">此匾何来?妾身未明。较为合理的解释应是: 抗战初期, 汪精卫、曾仲鸣, 叛国投敌, 其所书匾额被撤换更替。当然,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大胆假设, 仍须小心求证。</p> <p class="ql-block">庑殿顶, 四坡五脊, 宽博明朗, 如吴带当风, 故称"吴殿顶"。单檐庑殿顶, 用于封建礼制中第三等级的建筑物。临潼车站的屋顶, 采用的是: 单檐庑殿顶加歇山顶的组合形制。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 建筑的功用, 不仅止于"安居"的实用意义, 更在于"乐业"的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站虽旧舍, 其命维新 </p> <p class="ql-block">装饰彩绘, 修旧如旧</p> <p class="ql-block">进站出站, 通畅便捷</p> <p class="ql-block">合理利用, 有效保护</p><p class="ql-block">作为陇海铁路潼西段唯一保留了当年风貌的火车站, 《西安事变》《满仓进城》《平凡的世界》《黄土高天》等多部影视剧都曾在这里拍摄取景。</p><p class="ql-block">2012年8月1日, 临潼火车站(老站房)被评为西安市临潼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4日, 为了加强对临潼火车站(老站房)的保护力度,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联合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向临潼区文化旅游局和西铁新丰镇火车站下发了首例涉铁文物保护检察建议书, 使之成为陕西省公益诉讼保护涉铁文物工作"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听民意, 顺民心, 千呼万唤始出来</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18日, 停办14年的临潼站恢复办理客运业务, 同时新建成的临潼站新站房也一并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黄沙吹老了岁月, 吹不老我的思念, </p><p class="ql-block">曾经多少个今夜, 梦回秦关 ……</p><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14日. 图南堂</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4日. 增补 </p> <p class="ql-block">附: 老物件会说话</p><p class="ql-block">由时任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林森题写的西安车站老站名牌, 原石现存于西安市临潼区西铁培训基地陕西铁路陈列馆, 今西安车站候车大厅陈列者为翻刻。</p> <p class="ql-block">岁月无声, 唯石能言</p><p class="ql-block">陕西铁路陈列馆, 今藏有陇海铁路老站名汉白玉匾额11块, 其中潼西段2块, 分别是: 西安和灞桥; 西宝段9块, 分别是: 咸阳、茂陵、兴平、马嵬坡、普集镇、武功、蔡家坡、阳平镇和卧龙寺。其书额者分别为: 灞桥站, 孙科, 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长; 咸阳站, 曾养甫, 时任铁道部次长兼新路建设委员会委员长; 茂陵站, 钱宗泽, 时任陇海铁路局局长; 兴平站, 邵力子, 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马嵬坡站, 龚继成, 时任陇海铁路西段工程局第一总段段长; 普集镇站, 张競立, 生平不详; 武功站, 李仪祉, 我国著名水利专家, 时任陕西水利局长; 蔡家坡站, 李毓庠, 时任铁道部高级工程师; 阳平镇站, 情况不明; 卧龙寺站, 陈士牧, 时任陇海铁路西段工程局副工程司。"以匾研史, 可以佐旺; 以匾研涛, 可得涛眼; 以匾学书, 可得笔髓"。</p> <p class="ql-block">下营村防空洞遗迹</p><p class="ql-block">位于华阴市罗敷镇桃下管区下营村下营火车站旧址南约20米处。据传, 这是抗战时期, 下营火车站为防止侵华日军空袭而挖建的防空洞。此说虽事出有因, 但查无实据, 只能姑妄听之。</p> <p class="ql-block">事如春梦了无痕</p><p class="ql-block">在今华州区赤水镇楼梯村南, 老陇海线潼西段华州~赤水间, 还曾存在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楼梯车站; 不知何故,《西安铁路分局志》和新编《华县志》均无记载。其名字, 也仅散见于华州文史荟萃网站的网页上。上世纪60年代, 潼西段改线南迁, 楼梯车站及周边土地划归赤水农场; 文革中, 被改建为知青点; 知青返城后, 废弃至今。</p> <p class="ql-block">实业救国, 铁道先行</p><p class="ql-block">陇海铁路西(安)宝(鸡)段, 1935年(民国24年)6月开工建设; 1936年(民国25年)年底正式完工; 1937年(民国26年)3月交付陇海铁路管理局运营。全段共设三桥、咸阳、茂陵、兴平、马嵬坡、普集镇、武功、绛帐镇、常兴、眉县、蔡家坡、阳平镇、虢镇、卧龙寺、斗鸡台、宝鸡等车站16座。百年沧桑, 雪泥鸿爪。今天, 这块曾在茂陵车站老站房通气窗口矗立了80余载、由熟铁切割而成的"西宝"二字, 此刻, 正靜静地躺在茂陵车站站史馆的展柜里, 仿佛在向人们轻轻地诉说着陇海铁路百年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此情可待成追忆</p><p class="ql-block">绛帐镇火车站旧址, 犹如一位离群索居的逸士, 隐匿在扶风县绛帐镇今绛帐火车站西闸口北侧的棚户区内, 堪称是陇海铁路西宝段老火车站最后的倔强。上世纪70年代, 陇海铁路西宝段增修复线, 须择址另建新站, 绛帐镇车站遂遭废弃, 岂料因祸得福, 幸得留存至今。绛帐镇车站匾额由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数学史学科的奠基人, 对中国铁路建设尤其是对陇海铁路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 时任陇海铁路西段工程局副总工程司李俨题写, 字迹工稳雅健, 庙堂之气俨然。</p><p class="ql-block">无情的岁月, 无助的守望; </p><p class="ql-block">无声的倾诉, 无言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