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无论是在酒店或居家的你们,可能早已耐不住回校复学的心了。看着疫情在全球施虐的数字、想象着昔日老师、同学在校园里绘声绘色、妙语连珠、书声朗朗、奋笔疾书的样貌,自己却一笔、一书、一电脑,内心的着急、焦虑、无奈、恐慌、不安都是在所难免的。正如作家斑马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复学可期我们在七中等你。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我们也将要陆陆续续踏入期待已久的校园,为能让大家科学防控,积极应对疫情期间身心产生的影响,烦请大家做到以下几点:<br><br> <h1><b>理性认知 科学防护</b></h1> 尽管国内疫情已被控制,但处在酒店或居家的人还是忍不住会搜集各种与疫情相关的信息,或对自己和家人在返疆过程中是否被感染产生恐慌,对自己不能返校上课所落下的课程担忧,对自己不能外出、行为限制所懊恼,随之自己的心情和注意力不自觉地跟着疫情的发展而变化,很难旁若无闻地专心学习。其实,以上种种表现都是人们在疫情爆发这一特殊时期的“正常反应”,心理学叫做“应激反应”。 当个体或全体遭遇到突发危机事件或重大生活事件时(如疫情、考试、求职、竞争、离婚、疾病、亲人去世),原有的心理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入了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应激反应是人类进化用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一种保护机制,能使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调动身体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一般会在几天至一个月左右逐渐消失。时至今日,距离疫情爆发已有两个多月,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的应激状态是消失还是存在呢?如果这种状态长期存在可能会削减消化或免疫系统的功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大家要正确认识心理应激反应,尝试接纳自身当前的身心反应,了解疫情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必要时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援助。 <h1><b>积极应对 有效减压</b></h1>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应激压力下引起的心理反应。可分两类:一种是消极的心理反应,产生负面的认知(比如灾难化、全盘否定、绝对化、不可控等),也可能采取一些不当的应对方式(比如情绪压抑、手机或网络成瘾、自我否定或指责他人);另一种是积极的心理反应,一些积极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产生积极的效应,如以下方面: 1、 积极认知:正念、冥想、静坐等方式可以让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的感受和行为上,增进对自己思维、情绪的觉察,缓解紧张的状态,提升专注能力;也可以通过对未来的希望、对他人和社会的感恩、对目标的设定等,促进认知更加积极、理性、平和,减少和化解负面认知。<br><br> 2、积极行动:适量运动、听音乐、唱歌、游戏、闻香、养花等都会有利于情绪调节,缓解应激压力。运动会促进大脑会产生内啡肽(内啡肽是我们缓解肌肉疲劳、恢复平衡状态的特别重要的神经化学递质),促进身心平衡。音乐、游戏可以释放负性情绪,带来愉悦感。香气通过嗅觉不经大脑中枢神经直接促进神经兴奋,调节情绪。<br> 3.积极体验:每天抽空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培养自己的兴趣,欣赏电影,适当社交,合理安排学习都会带来心理学中一种叫“福流”的心理体验——全神贯注、物我两忘、酣畅淋漓、时空消失、融会贯通的高峰体验。相反,无所事事、看手机、做杂物等很少获得这样的积极体验。 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帮助各位同学在复学可期之际,积极调整心态,安心静待,迎接别样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