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国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笼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庙宇中、大门外,处处都有灯笼。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知他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在每年过年前后,家门口经常悬挂两盏大红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p> <p>清明四月,绿意渐浓。居家隔离的日子还在继续,宅家办公的日子里,有这样一群守初心、有责任、善担当的教研团队,他们积极发挥“互联网+研训”的作用,依托地域特色,传承灯笼文化,开启了在场不在校、教研不聚集、交流沟通无延迟的“空中校本教研”课程,针对“灯笼”特色课程,开展了网络教研和在线讨论等研训活动,他们互相激励,抱团成长,享受线上教研的苦与乐,为我校灯笼特色课程的建设添砖加瓦。在努力提升学生居家学习与发展质量的同时,持续迈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p> <p>视频教研活动</p> <p>学校灯笼社团是最受我校学生欢迎的社团之一。为继续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决定把灯笼课程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应时瞬势地开展相关活动。孩子们享受动手的乐趣,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感,让民族传统文化更加入脑入心,得到很好的传承。</p> <p>“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上灯笼课啊?”......孩子们曾多次询问灯笼社团活动开课时间和上课形式。经过学校多方协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终于让孩子们居家也能通过微信视频、钉钉等多平台,继续学习灯笼课程啦!为了保证学习的最佳效果,学校还将灯笼制作材料提前做好消毒、分装等工作,黄花城小学教导处主任赵久孝逐一将材料送到各村口防疫站,让家长们来领取,保证孩子们在家视频学习时,能自主制作灯笼。</p> <p>灯笼线上课程</p> <p>灯笼微信交流群</p> <p>疫情期间,经过多方协调,灯笼村的孩子们在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有幸代表其他同学到灯笼厂去参观。参观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始终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并且互相不接触,不触碰任何设施,完成了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灯笼课程实践活动。灯笼非遗传承人还全程为学生们进行了讲解。</p><p>赵主任在非遗传承人讲解完后,与非遗传承人关于灯笼课程建设、社团活动如何更有利于学生发展进行了近一步的沟通,并达成共识。确定了学生线上社团活动的安排,保证学生们在此特殊时期内,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正常的社团活动。</p> <p>为学生代表讲解</p> <p>与教师代表交流</p> <p>通过我们系列的教研活动,学生们扎起了火红的灯笼,企盼着疫情早日过去,能回到久别的校园——黄花城小学。教师们也在这特殊时期里,强化自身业务能力,继续发扬教学教研精神,通过线上交流,提高自身水平,相信在返校教学时,全体教师一定能够通过线上教研,有所收获。我们全体城小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拥抱这美丽的春天。愿大红灯笼高高挂,国富民强日子美!</p> <p>大红灯笼高高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