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砂子塘小学的张煌老师为我们带来书本中第一篇章第一篇文章《核心素养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的分享</p> <p>非常感谢老师精彩的读书分享。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提出来也有一段时间了,它是国家层面上的教育动向,尹少淳老师的《美术核心素质大家谈》一书对于它究竟是什么有着深刻的解析。书中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以记者与专家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的,很好的为我们进行了答疑。</p><p>第一章,记者问到当今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源流在哪里时,尹教授剖析了中国美术教育和西方的一些异同。“艺术改良运动” 聘请了史密斯作为美术教育的督学,将单纯的图画课,拓展了美术史、美术批评、手工等内容,内涵日趋丰富,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而中国的美术教育早在左宗棠时期的马尾船政学堂专门培养绘图人才,美术学科因社会需要而产生。经济社会的工业产品本身需要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备的特点。除了产品的艺术性以外,还需要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广告等大批的美术人才的参与。</p><p>美术教学因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要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更新颖、完善的改变,我们要让孩子们感到学习美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人生是有用的,即便不是画家,将来也能活跃到各领域产品的设计实践中。</p><p>今后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育追求的是一种智慧的美术教育。更加强调知识之间的综合联系,大的改变了传统教育的面貌。我们的教学应该真正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发展与个人的兴趣。一枫树山 李佳淇</p> <p>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参与今天的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读尹少淳教授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这一小节。</p><p>第一次做分享,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也请大家多多指教与交流,谢谢!</p> <p>谢谢张老师和陈老师的分享,同时也庆幸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公共的平台听大家分享美术课堂及美术教研的成功与汗水。</p><p>《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一书是以访谈的形式,从课标修订者、课程研究者、教育教研者、教育实践者等不同角度针对有关核心素养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话题,各抒己见,分享教育心得。 《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这本书从各个方面都给予我们教师许多启发和思考。所谓“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针对美术学科方面,专家们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美术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堂,应该是集审美、文化、生活、情趣、个性化发展和融合创意为一体的新模式。教师在美术学习教学过程中,应从关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走进关注美术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将其转化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因为教学的目的是育人,学科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本身,以人为本,关乎人的发展。所以美术课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是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之不断深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获得成长。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中反思当下,美术学科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美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的规划和设计仍然值得教育者的探索和研究。如何针对学生个体经验的唤醒,如何选择学生适合的学习方式,如何让核心素养美术教育落地不再飘?当下,面对“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对教师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p>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和教育情怀,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通过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必备的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这应该成为我们教师们不断追求的教育目标。</p><p>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是生动的演绎,而不是生硬的归类。艺术教育要走心,要注重内心的体验,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核心素养引领下的美育将是滋养我们心灵的,学校会是学生成长的乐园。</p><p> 一红花坡 鲁娟</p> <p>学习张煌老师解读的奚传绩《核心素养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对核心素养有了更多的认识。开篇导语中,引用习主席的话,明确美术教师要求。张老师将本章提炼出六个方面进行解读,了解到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何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因为高中这一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顺应了广大群众的呼声。文中从国内到国外多方位了解改革的必要性,始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去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张老师展现的树状图更是一目了然的看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各个层面的关系。通过解读,也了解了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教育理论中最新的教育理念之一,它的最核心的意思是能力,也明白,这不仅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创新,也使基础教育的美术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也让美术教师有了明确专业发展方向。</p><p>学习陈阿镧老师分享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解读,从中受益匪浅。陈老师以脉络图示,清楚的整理了文章的关键。在此篇文中,了解到学校美术课程的发展经历三个时期,美术课程也由内容的单一性转向完整性,美术教育由过去的“关注学科”转变为“关注学科与关注人”,这也让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了解到,当今的学校美术教育不应只是关注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关注人本身。学生的水平高低并不是决定其美术素养的关键,而应该注重其参与性。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核心素养”则是实现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与学科具体教学实践过渡的中间层次。作为一线美术教师,我们除了了解什么是美术核心素养,更关注的是“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基本的教学路径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总的来说,知识与技能必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价值。</p><p>今天的美术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对老师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老师更应该走在教育的前面。同时,新的学习方式,让读书变的更加丰盈。</p><p> 一砂子塘嘉和小学 林娟</p> <p>感谢张煌老师对于奚传绩的《核心素养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的解读让我对于奚老师的言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p><p>奚老师主要从以下几点为我们解释了核心素养和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及实施手段和意义:</p><p>1.为什么改革的整体背景:一是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深刻意义。二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重大任务和挑战,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p><p>2.为什么世界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基于一个共同的话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世界的部分组织和国家围绕了“核心素养”对未来人才的标准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共涉及了二十四个指标,寻找到各国的共同点就是大家普遍会关注自我的发展、社会交往、文化学习三大领域,总而言之就是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型人才。</p><p>3.如何做到培养全面站发展的人才:我国培养学生的基本框架为一核心、三方面、六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既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共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基于这一基本框架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提升国家的人才竞争软实力。</p><p>4.核心素养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一是对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具有重要意义,深化了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实现了高中课程改革的创新。二是使我们基础教育的美育又了更明确的方向和路径,既能指导老师更好的落实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又能更好的指引学生明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美术老师也更能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从传统中走出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体系。</p><p> 通过奚老师的想法让我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的,也更清晰明了的知道从哪些方向来培养学生,美术老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去进行美术创作,还要让孩子们学会运用美术这种视觉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感受,我也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保持初心做“四有”好教师。</p><p> 感谢陈阿镧老师对尹少淳老师访谈篇章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一文的进行的解读与分享。对于尹老师的谈话我明白了以下几点:</p><p>一、中国与西方的美术教育发展源流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主要是由“单一的美术内容”发展到今天“以视觉文化为代表的、异常丰富的学科教学门类”。</p><p>二、美术课程发展的推动力量不仅仅是纯粹的审美,世界上大规模的普及美术教育基本上都是从图画开始,由工业和商业进行推动。</p><p>三、1949年以来美术课程发展的三个时期先后为:</p><p>1.单一的学科期(改革开放以前)图画称为课程的主体</p><p>2.完整的学科期(改革开放以后)欣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篆刻、媒体艺术出现在课程标准之中</p><p>3.关注人的发展期(课程改革开放后)关注人包括美术素养在内的素养</p><p>四、美术学科的五大学科素养及其内涵:1.图像识读: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p><p>2.美术表现:指运用一定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图像。</p><p>3.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p><p>4.创意实践:指在创新意识的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p><p>5.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和现象,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p><p>五、五大核心素养之间,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基本素养,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都是衍生的素养,五个素养共同基于的是视觉形象,所以美术的立科之本就是“视觉形象”,美术学科的所有价值都是由此发生的。</p><p>六、基于美术学科素养老师引导学生有几个关键要素:</p><p>1.问题情境:我们要在现实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去任务,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p><p>2.知识与技能:学生反复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有了量变积累,慢慢的就会积累积淀成为素养</p><p>七、美术教育未来的教学“新常态”:</p><p>1.以主题来统筹,形式可能为单元主题化教学。</p><p>2.强调学习的经验化。</p><p>3.继续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p><p>4.注重美术教学的评价作用。</p><p>以上是我对于尹少淳老师的看法的解读和重点梳理,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如何实施,尹老师认为还需要继续探究,相信在我们美术教育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对于未来的美术教育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对于学生的美术教育一定会日益完善!</p><p> 一砂子塘泰禹 雷雱</p> <p>感谢张煌老师对《美术素养大家谈》第一章奚传绩教授关于——核心素养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的解读分享,让我对这一章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p><p>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无论是更好的应对当今国际社会激烈的竞争,满足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是满足个人的立足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等方面都对当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改革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p><p>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命题。很多国家都围绕“核心素养”对未来人才的标准提出了各自的要求。我国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把握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入解读核心素养的内涵,能为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p><p>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提高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只有我们紧跟上了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践行终身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能更好的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完成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p><p> 一 圭白路 邹晗</p> <p>听张煌老师对于奚传绩的《核心素养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的解读,通过张煌老师的解读,我更加意识到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往大了说教师也是“军师 “,他是国家战略重要的营养师。我们是国家的强大、国家未来的引路人,在大数据时代,一切都太快,如何培养优秀的人才,关键是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解读。那么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什么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找到了这些关键的核心素养对于我们授课有了明确的要求,针对自己所教的年级进行思考。使我们更加清晰更加坚定的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这样才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p><p>感谢陈阿镧老师对尹少淳老师访谈篇章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一文的进行的解读与分享。这一篇让我们知道早期美术教育的起源并不是为了纯粹的审美,而是工业革命革命背景下的“工艺改良运动”。实际上世界上大规模的普及美术教育基本由工业和商业推动的,而且基本从图画开始的,这也让我想到孩子们经常会叫我们“画画老师”。没有人告诉他们我们是画画老师,他们自己从最开始对美术的认识你就是画画老师,他们认为美术教师就是画画的。从“双基”到“三维”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观点和要求提出来了,运用到实践还需要时间的消磨,作为i当代教师,我们任重道远,美术里的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前面两个我们一直在做,但从审美判断开始我们发现现代社会正在慢慢转变,从室内设计可以明显感受到,我们的家都在越变越美。创意实践需要动手和不同材料的配合,美术已经不再单一,世界已经是多元化,美术也不再是单一的纸和笔,还有新媒体。文化理解,更多的需要学科融合。从这里看出美术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变高了便复杂了。我们需要大智慧,需要团队,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p><p> 一砂子塘万博汇 沈霄</p> <p>非常感谢张煌老师的阅读分享。张煌老师按照自己的阅读把核心素养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剖析的清楚到位,也为我们之后的提高美术核心素养教育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p><p> 在分享中让我认识到核心素养和课程改革已经不再是一门学科的需要了,它是这个时代乃至未来社会中国际和国内对人才全面发展的培养的根本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要提高国民素质、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战略行为,是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更是培养自我发展培养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全面发展的人的行为。</p><p> 在分享中我们得了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核心素养对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具有深刻的意义,使我们的美术教育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路径,可以更好的指导教师在实践中落实国家交给我们的教育方针和任务。对美术教师本身发展也是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深刻的课程变革中教师的教育思维也应该全面打开,美术教育不再是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更应该是培养有自我审美能力有能创造美的艺术的能力,同时也有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审美的信心和不断自我艺术水平发展的能力,美术教育也是培养一个具有完整人格全面发展的途径。 </p><p> 当然在这个深刻的改革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具有高度的道德情操,具有一颗仁爱之心。</p><p> 非常感谢阿镧老师的读书分享,从分享中和自己阅读中给我了一些思考。</p><p> 美术教育从以前的“有用论”的工业艺术教育发展到现在的“无用论”全民的普及的纯粹的审美视觉艺术的教育,这恰恰反应了艺术随着社会历史变化而变化,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发展。在这种大的艺术环境下,美术课程性质也随之变化。</p><p>从前的“双基教育”到“三维教育”再到现在的“美术核心素养教育”,每一次的变化发展都是教育艺术家对艺术的社会性质的深刻反思和积极推动。当然不管美术教育如何发展变化始终离不开的是对全面人才的培养的这根主线。</p><p> 文中提到“文化理解主要是指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和现象,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我认为这也是全民艺术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大艺术家,但是我们的全民艺术教育应该使我们的国民达到具有“文明理解”这样的高度。达到和提高国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感,并能够尊重理解人类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艺术形态,在这样的“文化理解”中产生达到“良性循环”发展。</p><p> </p><p> 一长塘里阳光 刘正玲</p> <p>感谢张煌老师和陈阿镧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读书分享。通过张老师从改革起因、整体背景、改革趋势、核心素养体系、内涵、改革意义六个方面的阐述,我更加清晰了什么是美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培养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书中讲到的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张老师用一张树状图表现清晰明了的让我知道了这其中的关系和认识。这也让我更加清晰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方向。</p><p> 跟着陈老师再次细读尹少淳老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这一篇文章,让我深刻了解到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国美术的变化、美术课程的发展三时期、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等内容。在书中说到以前的美术课又被称为“图画课”依葫芦画瓢,而当代的的美术课十分丰富,由过去的“关注学科”转变为了“关注学科与关注人”,并且从之前的小面积,转变成了现在的大面积,这是一种很大的跨越。在之前的美术教育中基本都是找共性,千篇一律,但是现在的美术教育是在教学生如何在共性中寻找特性,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老师不仅关注学科与人,还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内涵。这就是与现在区内所进行的生命化课堂相得益彰。教师也是在不停的摸索中成长着,转变着。熟读美术核心素养能够更好的转变我们的思维,有了理论方向,才能在教学上有更好的探究和成果。继续深入阅读书本,提高自身素养。</p><p> 一砂子塘万境水岸 文宇婷</p> <p>尹少淳教授在《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第25页中提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p><p>对于这段话,他举出“司马光砸缸”的例子进行解释。“司马光砸缸”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技能必须置入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并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产生智慧。这刚好和我校的“问题化学习”研究课题相契合。</p><p>“问题”是激发思考的“通道”,有了问题就有了思考的起点、探索的方向。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具体现实问题情境中教技能,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同时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塑造美好心灵的美术学科育人目标。在这个循环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良好品质和创新思维,促进个体的发展。</p><p> </p><p> 一 雨花区育新 李艳忠</p> <p>在读《核心素养大家谈》这本书之前,只是对“核心素养”比较耳熟。刚好我们的美术学科教研开展了这次的读书活动,就在网上订购了一本来读。书中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展开的。记者问的精准到位,专家则根据记者的问题来阐述,我觉得这种方式还比较直接,更能让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迅速的提取书中的信息。</p><p>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读了第一篇章的前面几篇专家采访,印象最深的是尹少淳教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这篇访谈,可能是因为里面熟悉的字眼比较多,比如说:“双基”、“三维”、“核心素养”等,这些词语在当年考编的时候已经刻在脑子里。这次读尹少淳教授的这篇访谈,又加深了一次印象,因为之前的印象还留在“三维目标”那个时期。</p><p>由于课程的改革,“三维目标”已经成为了历史时期。我们一路从“双基”时期(2000年以前)到“三维”时期(20000年—2015年),再从“三维”到“核心素养”时期(2015年以后)这一次一次的转变其实是我们的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本身,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发展与个人兴趣,而不是美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学观念的重要变革,在这里有点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感觉,但是感觉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来概括有又不全面。用尹少淳教授的话来形容就是“技近乎道”,“技”是指学科本体的知识与技能,它是一个门类的知识体系,每一个门类的美术内容都是独立的。现在的“道”是指将各种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我理解的这里的“技”就好像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为人处世的方式、我们所受的教育等这其中的一点,“道”则是所有点的综合,在这些点的相互作用下影响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决定,从而影响我们一生,最终形成不同的人生。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育就是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人的综合性品质。</p><p>说到这里,并不是说要将知识与技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辩证的看问题,因为没有知识与技能根本谈不上素养,如果没有知识与技能就解决不了问题,而我们的美术学科的特点“技能性”特别显著,我们只有不断地积累、练习,让我们的知识与技能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综合性品质,知识技能是途径,核心素养是目的。</p><p>以上是我对这一章节中尹少淳教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这篇访谈的浅显的理解,后面我会认真的把整本书读完,让我们沿着未来美术教学的方向前进。</p><p> 一砂子塘泰禹二小 胡茜</p> <p>在尹少淳教授的访谈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中,我被两组词吸引:“以小观大”“以大观小”。在文中,尹少淳教授提到“对于美术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作品‘以小观大’,透过当时的作品进而感知当时的社会文化,也可以‘以大观小’,通过对当时文化特征的认识,理解具体作品的意涵”。</p><p>在这段话里,事实上隐含了美术课程中欣赏教学的一条双向互通的通道,即“由作品感知社会文化”和“由社会文化理解作品”。这也就是美术核心素养中,所提及的“文化理解”最为精髓的内涵。</p><p>“文化”如何感知?在美术学科中,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为通道,为媒介,这也是美术学科与其他类别学科最大的不同点所在。</p><p>只有真正从“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去思考“看作品”“如何看”“看什么”的问题,才会真正触及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核,才能真正体现美术学科最大的价值。</p> <p>感谢张煌老师和阿镧老师的精彩分享。</p><p> “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改革中最热的词。不少国家对“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不仅远远早于我国,提出的框架体系也各有特色。我们国家与国际进行同步课改,适应国际全球的教育改革大趋势,提升中国培养人才的质量与竞争力,在国际舞台各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培养中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p><p> 为了培养好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要清晰地意识到,将知识、技能、方法转化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里,并由自己完成探究性学习,然后,再次回到关联生活真实情境环节,对学生成长而言事关重要。 我们的美术教育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更多的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所帮助。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注重传授美术技能,要更多地注重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素养和能力。</p><p>因此,美术教学应该为了学生美术能力发展而研究。作为美术教师,日常美术课堂教学研究是基础美术教育的主业。真正把握育人为本的方向,为了全体学生美术能力发展目标而进行不懈努力,只有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才能更好的为了学生的发展。</p><p> 一一砂子塘第六都 周婧</p> <p>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一书, 尹少淳谈到了核心素养的来由、美术核心素养的提炼及其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他凝练出五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认为随着摄影、摄像现代媒介的发展,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在美术课堂中,每个学生的体验、感受、转化都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把知识点细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情景创设、有资料的选择、有教法的运用、有教师的示范、有评价与展示,所有的环节和教学手段的选择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在教材中将隐性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把低中高年段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从而将这些系统的知识点落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极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潜能。</p><p> 一一德馨园 罗赛红</p> <p>感谢老师们的分享。受益匪浅。</p><p>目前只浅浅阅读前面一小部分内容,但是能感觉到专家们的专业,谦虚,仁厚,对我们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和担当。</p><p> 在采访过程里,读出专家们的亲和力,只有对核心素养这一理论理解透彻,才能以如此谦卑状态和我们分享。这也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p><p> 美术核心素养相较之前的三维目标感觉更加开放,包容,关注更加长远,全面,也更加先进。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动态发展的平衡,而且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肯定对未来美术教学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学生受益,咱们作为一线的老师也受益终身。</p><p> 美术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学生动态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的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而逐渐深入到与其他学科,领域知识的融合,实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另外三个素养的形成,让美术学习作为桥梁,内化经验,培养自信,丰富情感,热爱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立思考,协调沟通,批判反思,热衷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的本身的包容性,既能满足培养不从事专业美术学生需要,也能满足培养一些像美术专家那样思考和行动的学生的需要,也适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学习和实践。《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思考,去实践。</p><p> 一劳动路小学 杨敏</p> <p>感谢张煌老师和陈阿镧老师的分享。</p><p>针对张老师分享中的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这一点,我有如下思考:近几年,核心素养一直是当下教育的热门话题,为什么会有核心素养这样一个新词汇的提出呢?追其缘由是国际形势的改变,社会的改变,国家必须进行全面深化课程改革。那么当下的背景具体是什么呢?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打印等现代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从国内看,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迫切需要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培养各类紧缺人才。这些文字看上去好像不太容易懂,我们换个方式去理解:这次新冠肺炎来说,我们就能看到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当国家,国际面临危机时,我们需要的人才第一就是要身体健康,然后社会情绪稳定,能分分清楚网络舆论中谣言与权威发言,有家国担当。然后是拥有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底蕴等等。很多人利用这次肺炎大发国难财,也有人不顾身死,奋战一线。这只是各种形式中的一小点案例,证明了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已经不再是单单的只会某种技能。而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那么作为教师,新一轮教育改革到来,我们应该跟随教育部一起思考,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这就为我们一线的老师做了很好的指引。这就有了中国学生的发展核心:全面发展的人,分三个方面和六个小点。也就是我们重点要去研究和实践的环节。</p><p>关于陈老师分享的这一小节我有如下理解:一开始尹少淳教授首先为我们梳理了美术教育的发源,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的主要脉络。尹少淳教授认为学校美术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000年以前的双基时期;第二时期是2000-2015年的三维时期;第三时期是从2015年开始的核心素养时期。而在双基时期以前,美术教育最早普及是工业和商业的推动,当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图画课,我国的美术教育最早开始就是左宗棠创办的马尾船政学堂,设立了船政绘事院,专门画船图和机械图。到1978年才改为美术课,涉及了绘画,雕塑和手工。然后慢慢的转向了完整。到了现在的美术课,就包含了欣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篆刻,甚至媒体艺术等领域。逐渐的由过去的关注学科转变为关注学科与关注人。其次,重点为我们讲述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尹少淳教授提出五大美术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五大素养他们并非截然不同,他们之间是有交集的。对于美术,我们可以通过作品以小观大,透过当时的作品感知当时的社会文化,也可以通过社会文化感知美术作品的意涵。这五个素养共同基于的就是视觉形象。视觉形象就是美术学科的立科之本。最后讲了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学。尹少淳教授提出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就是核心素养下美术教学的基本路径。美术的教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但最终要将知识和技能转变为一种素养,并非为知识而知识,为技能而技能。以主题统整,单元教学,设置问题情境,以达到解决现实情景的能力。以此循环,最终沉淀成一种素养。这种素养源于美术课堂,最终最用于所有学科,成为一种能力和素养的体现。这是我对尹少淳教授此章节所作回答的理解,尹教授这三点的解答让一线的美术教师理解了什么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也能让老师们做出思考: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如何选择有效教学方法?为我们未来的美术教学明确了新的方向。</p><p> 一砂子塘二小 刘晓玲</p> <p>感谢张煌老师和陈阿澜老师的精彩分享!制作精美课件为我们梳理了本书开篇第一第二章的精髓内容。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与发展,对老师的要求越来高。正如书中提到的现在的教学是由过去的“技”转变为现在的“道”,就个人理解,结合核心素养,是由过去重视相关技法知识、基本技能到现在强调通过基本知识相关技能对整个背景文化乃至哲学精神的更深层的事物的理解。老师除了在“学科”与“教育”上做提升,还应该要培养“胸怀大世界”的格局,开阔眼界,关注自然、社会、个人。同时,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有利于学生从学会一门技法到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转变。简单的教给学生技能只是浅层,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浅层深入到更内在的意义,将知识融合贯穿,真正形成学生内在的素养。为师→传艺→树人,是作为一线教师的目标与追求。核心素养的提出,也为教师带来了解惑的声音、带来了碰撞与探讨,指引了未来的方向,任重道远。</p><p> 一红星二小 颜宇露</p> <p>感谢张煌老师对于奚传绩的《核心素养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这一章节的解读,通过张煌老师的解读和梳理,让我对这一章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p><p> 在这一章节中,奚教授从四个大方面为我们解释了核心素养和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及意义: </p><p>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属于国家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和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两大方面看,都需要抓住“教育”这一最基础环节,推进优先发展,提高国家发展水平。 </p><p> 2.世界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基于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因此,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围绕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对未来人才的标准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核心素养”共涉及了二十四个指标,虽然各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由于价值取向不同,所规定的的都有侧重,但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即普遍关注自我的发展、社会交往、文化学习三大领域,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p><p>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即为一核心、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在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问题上,奚教授指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关键。 </p><p> 4.核心素养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现在提出的美术核心素养,是基于对美术学科的特点,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角度提炼出来的。对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和明确我们基础教育的美育的方向和路径,以及在指引学生明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和促进美术教师明确专业发展反向上,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p><p> 在此之前,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一直是处于比较模糊和不太理解的状态,通过学习奚教授的见解,聆听张煌老师的解读,让我对于“核心素养”这个新的教育理念有了清晰的理解,同时对于自己的美术教育和专业发展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体会。</p><p> 感谢陈阿镧老师对尹少淳老师访谈篇章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一文的进行的解读与分享。</p><p> 此章节从论述当今美术教育的发展源流、美术课程发展的推动力为起点,尹教授为我们梳理了其间的主要脉络。从之前的图画课到美术课,再到现在的美术教育,逐渐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转变为关注学科与关注人,也就是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三个发展时期。这样逐步的发展也为我们的一线美术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同时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育,对美术教学也有了更深更好的要求。尹教授认为,我们今后的教学需要理解知识、运用智慧去综合性地发现一些问题并通过艺术的手段去解决问题。 </p><p> 继而尹教授详细讲授了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内涵与相互联系。美术学科素养是基于视觉形象上,由两个基本素养:即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和三个衍生素养:即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 </p><p> 对于在此五大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应怎么做?尹教授利用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形象辩证的解释了问题情境和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即问题是“内核”,情境是“外表”,它们之间是包容关系。此外,对于关注经验、强调探究学习方面,也做了精彩的阐释。 </p><p> 如何实施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是值得我不断在实践中反思探索的问题,也当以此为自我进步的方向。</p><p> 一韶山南路 蒋艳云</p> <p>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现在科技技术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当时,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由此看到教育的重要,作为一名教育人为新时期培创新人才的使命与担当。</p><p> 曾在大学期间就听老师说起“核心素养”,这个词直到现在都是“热门话题”。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从曾经的懵懂未知到现在的似懂非懂。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首先应该搞明白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什么又是“美术学科素养”?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借这个机会做了一翻梳理。对于“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概括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为了与学科更紧密的联系,中国学者又创造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它被界定为: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我理解这也就成了我们“美术学科素养”中五大素养的形成。</p><p> 从尹少淳老师的这篇文章中让我了解到中国美术教育和西方美术教育的关系,以及中国美术教育的主要发展脉络。我国美术教育从一开始称为“图画课”到现在的“美术课”。在名称的改变上也体现着美术教学上从单一性转向了完整性。在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育由过去的“关注学科”转变为“关注科学与关注人”。关注这一点的理解,尹少淳老师在书中显示的深圳市罗湖区翠竹外国语学校艺术节学生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件美术作品体现了这一个班级每一个孩子的智慧。我认为在以后的美术教育中这也给我们一线教师例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一个班级中,每个孩子在美术表现上的水平有区别,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如若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其中,对学生的意义就不同了,而这就是对于关注人本身,而不是只关注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最好的诠释。</p><p> 对于如何改革教育以培养能够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当今社会的新人才,我理解孩子的创造力很关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言不是三两天就能形成的;作为教育者要培养孩子能的这种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学会的。需要我们不断钻研,不断学习,时刻把“核心素养”这种大理念放在心里,不断检验自己的课堂,多向自己提问,在教授孩子知识和技能的同事,能否培养孩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还需要做到的也正如奚传绩教授所言:努力提高自身核心素养,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美术教师。</p><p> 一东澜湾 袁小集</p> <p>感谢陈阿镧老师对尹少淳老师访谈篇章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一文进行的解读与分享。</p><p> 中国基础美术教育从“双基”时期经过“三维”时期已正式走进“核心素养”时期。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奥运五环和五角星图形可以巧妙地表现它们的关系,它们之间各具意义,但又有所交集。核心素养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顺应了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p><p> 我们的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尤为重要。</p> <p>读《核心素素养大家谈》第一篇章第二小节的点滴感想</p><p> 美术核心素养这一说法是在2015年在推进《普高美术课程标准》这一背景下提出,五个核心素养内容: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对于每一位美术老师应该是能倒背如流,可真正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中,却有着重重困难,核心素养的概念是和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不谋而合,我们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从过去单纯输出变成自主、探究、合作的互动课堂,将学生的需求作为课程设计中重要的一环,显示出人文关怀和个性发展。</p><p> 结合前段时间听的一个线上讲座,李加力老师的《育人的美术课不好上》,也是围绕今天我们的话题,核心素养进行延伸和展开,强调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法训练,应是一种文化学习,“美育”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而是基于每个儿童身心感知体验,个体潜在思维唤醒的具象化表达,听了讲座,也看了书,结合自己的教学引发一些思考:</p><p>1、问题与情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它们之间是本质与内容的关系,问题应该是这节课的本质,即教学目标,而情境教学、情境导入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与形式,关键是如何在现实情境中如何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自主、合作等方式去获取知识与技能。</p><p>2、美术教学中技能、技法的渗透以及教师“示范”的度在哪里?</p><p>这个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的赛课、教学中,老师们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备课的过程中会考虑到这一点,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信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意思,很多老师就会想,比如我现在要用水墨形式画一条小鱼,如果我不教授学生关于水墨画的基本技能和技法,学生可能就会画不出来,其实,我个人认为,技能与知识的授予要辩证地去看,是要教,但绝对不是单一地输出与学生地模仿,现在的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就很强,可以通过主动尝试去探索,在他们探索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总结与适当地点拨,孩子就会掌握方法,这种在实践中自主学习与探索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其实,说总是很简单,践行才是硬道理,改变是需要过程,教师需要,学生更需要,我也会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带着思考慢慢改变。当然看完书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比如:书中提到主题与单元教学,我们现行的湘版教材有没有这样的体现?一节优秀的美术课是不是必须得涵盖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内容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冒出来,这些问题都以待在实践中得到反馈,这些仅代表个人的一点思考与想法,望各位老师多加指点。</p><p> 一一三仙岭 田勉</p> <p>感谢陈阿镧老师对尹少淳老师访谈篇章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一文的进行的解读与分享。视频制作精美,声音悦耳动听,让人赏心悦目。</p><p>尹教授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五环”图示,很形象的表达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的唯一性,是基本素养。创新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是一些学科的共有性,是衍生的素养。这五个素养共同基于的就是视觉形象。美术的立科之本就是“视觉形象”,美术学科所有的价值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p><p>一直以来,在我的身边,强调美术技法和强调快乐学习两种声音一直相互排斥,在文中,尹教授很好的给我解惑: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没有必要刻意排斥知识与技能,因为没有知识与技能根本谈不上素养。技能是需要练习而达到熟练状态的,而技能熟练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并将人的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方面。</p><p>未来的教学“新常态”:以主题来统整,形式可能是单元教学,单元教学要求我们根据主题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包含问题的现实情境,问题是创设情境的核心。未来我们要做的,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时候,更多的应该将知识融入生活,从现实情境中出发,让学生有目标的去学习,学有所用,让美术广泛的应用于学生的点点滴滴生活中。</p><p> 感谢砂子塘小学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关于奚传绩<核心素养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的解读》。张煌老师的解读清晰、明了,通俗易懂,课件精美,让我对课程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p><p><br></p><p>通过奚传绩的介绍了解到目前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不是孤立的,而是国家有计划的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线教师要想了解此次课程改革的来龙去脉,对核心素养和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了解是必需的。</p><p><br></p><p>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不是孤立的,而是国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包容、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是全世界教育发展的新目标。</p><p><br></p><p>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有了这一总体框架,我们便能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具体的表现要求。</p><p><br></p><p>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而不再是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优良的品格。</p><p><br></p><p>学习不再只是为了知识技能而学习,而是为了终身发展而学习,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学习,为了更好的健康生活而学习,全面发展的人不再是孤立学习美术学科技能知识,而应该关注人,关注学生个体思维方式、社会责任感、劳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精神、探究精神、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的发展。</p><p><br></p><p>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节课两节课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潜移默化,日益积累才能形成的,只有老师有了这样的培养意识,将这样的理念融入到课堂的点点滴滴中,教育的改革才能落地。</p><p><br></p><p>以上为我读过这篇文章后的一点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p><p> </p> <p>“核心素养”属于国家层面上的教育动向。今后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育追求的是一种智慧的美术教育。它更加强调的是知识之间的综合联系。这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教育的面貌,让我们的教学真正的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发展与个人的兴趣(人活着一定要有一个爱好,学习美术可以让人独处的时光变得充实而有意义)。</p><p> </p><p>从这节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专家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很是强调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为了贴近美术教育的公民化,专家们也是煞费苦心的在不断地降低难度。</p><p> 但个人认为:我们的受教育者虽然不是天才,但大部分也是智商绝对正常的受教育者。注重趣味性很好,但只注重趣味性就有点儿低了。现在孩子们眼光越来越高,迎合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感官上的些许刺激的东西可以说越来越少了。我们的教育应该对受教育者产生一种引领性的作用,应该是智慧的开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