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首诗词入选《中华传世国学教材》 荣誉证书 目录 入选诗词十五首 入选诗词 入选诗词 绛都春·永远的丰碑<br> ——咏解放军援鄂医疗队(新韵) <br> 林正德 <div>临危受命。<br>正尽岁夜夕①,江城驰骋。</div><div>疫祲蔓延,八架军机相呼应②。</div><div>火神山转坤遒劲③,赖以拄④、持颠匡拯。</div><div>四千将士,能征善战,克歼威胜。<br> <br>彪炳,铮铮矢誓⑤,盼春到,最后班师装整⑥。<br>淡若细风,婉谢长街人欢送,敛声息语浮光影。<br>获嘉奖⑦、丰碑歌咏。<br>忆昔石勒燕然⑧,驻心隽永。<br>注:<br>①正尽岁夜夕:从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开始,军队先后派出3批共4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形成了前方指导组、联勤保障部队、一线医护人员的支援力量体系。<br>②八架军机相呼应:2020年2月2日,空军出动8架大型运输机,从沈阳、兰州、南京、广州四地出发,空运医疗队队员和医疗物资飞赴武汉。8架飞机依次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第一时间将医务人员和医疗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br>③火神山转坤遒劲:8天时间,一座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正式落成,这是一场与时间持续赛跑的“战役”。2月2日上午,武汉火神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举行移交仪式,军队抽组的1400名医护人员已于2日正式进驻武汉火神山医院,3日开始救治患者。<br>④赖以拄:出自毛泽东《十六字令》“天欲堕,赖以拄其间。”<br>⑤铮铮矢誓:解放军代表在媒体面前、在人民面前立下铮铮誓言:“不获全胜,解放军决不收兵!”<br>⑥最后班师装整:4月16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最后一批离开武汉,不搞警车开道,不搞夹道欢送,危难时刻从容出征,转危为安淡定回撤。就那样轰轰烈烈地来,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撤。不带走一片五彩云,却留下浓浓双拥情;不带走一滴长江水,却留下绵绵鱼水情。<br>⑦获嘉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中,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成绩斐然、功勋卓著:4000名白衣将士,84天英勇征战,3家抽组医院开展床位2856张,累计收治确诊患者7198名,在重症救治、疫苗研发、科学检测、远程会诊等方面创造多项世界奇迹,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预定目标。4月17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嘉奖军队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全体人员。<br>⑧忆昔石勒燕然:出自燕然勒功,亦称为“燕然勒石”,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曾几何时,石碑上的文字在历史的风云中浸漶不清。惟有人心长在,惟有人民长存,代代相传无穷尽。</div> 2020年2月2日,空军8架大型运输机飞抵武汉天河机场(网络图片) 飞抵武汉的军队医疗队(网络图片) 飞抵武汉的军队医疗队(网络图片) 8天竣工的火神山医院(网络图片) 2月4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首位新冠患者(网络图片)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网络图片) 雪梅香·逆行 <br> ——献给上海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新韵)<br> 林正德<div>疫情厉,寒风冽冽踏征程。</div><div>望沉沉江汉,天河①夜幕灯明。</div><div>渺渺茫茫客机降,乘车无语雨淅声。</div><div>大街旷,静寂悄悄,萧飒封城。</div><div><br></div><div>披荆,赴东院②,“铁布衫”装③,气定眉峰。</div><div>硬件八门④,号吟满耳求生。</div><div>痕面拙姿几晕倒,华佗神手汗青评。</div><div>春归盼,尽把相思,托付鲲鹏⑤。</div><div>注:<br> ①天河:即武汉天河国际机场,2020年2月6日晚8时,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组队驰援武汉。领队朱畴文在一录音讲话中回忆说:“我们7号下午4点乘坐东航330的包机飞武汉。抵达武汉天河机场的时候,一架飞机也没有,就我们一架降落了。整个机场的灯是为我们开的,机场商店都是关着的。他们说你们走了以后我们还要熄灯,想想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到了武汉我们直接去宾馆,货物由武汉方面运过来,一件不少。沿路过来,过长江大桥看见黄鹤楼,大家都没有说话,因为街上没有车、没有人,又是雨夜,我们的心情非常复杂。”<br>②东院: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上海中山医院医疗队接管东院区两个传染病病房,共80张床位,东院区原来有1700多张床位,现将其中800张改造成专收重症的隔离病房。<br>③“铁布衫”装:即金钟罩铁布衫,传说练成金钟罩铁布衫的人不但可以承受拳打脚踢而丝毫无损,甚至普通的刀剑也伤不了他们,更甚者可达到罡气护体的程度。这里喻严格穿上全套防护服,如同有金钟罩铁布衫功夫,可以防护不让病毒侵入医护人员的身体。<br>④硬件八门:指各地援助物质五花八门,规格不一,隔离设施也简陋、不规范。朱畴文在录音讲话中说:“进病房看的时候,大家心里真的是有点瘆得慌,因为隔了门就是个传染区。虽然有两个通道,一个是清洁通道,一个是污染通道,清洁通道和污染通道之间有三个区: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有两道门隔着,但这些都是非常简陋的,不是感应门,要用手推,风一吹就会吹开。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我们从医好多年,还是比较紧张的。”<br>⑤鲲鹏:喻东航飞机,出发前,朱畴文说,要让队友们意气风发地去武汉,平平安安地回上海。在飞往武汉的航班上,东航乘务长也曾许诺,“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接大家回来。”当飞机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触地的那一刻,他再次默念了一遍:“一定要把他们平安带回来。”朱畴文在录音讲话中说:“出发的时候领导对我有要求,零感染。说带多少人去,就带多少人平平安安回来,安全防控是我的头等大事情。”他终于做到了带去的136人零感染!</div> 朱畴文带领医疗队宣誓(上海中山医院供图) 朱畴文带领医疗队登机飞往武汉(上海中山医院供图) 上海中山医院副院长、领队朱畴文(朱畴文供图) 汉宫春·她在春天静静离去(新韵)<br> 林正德<br>瘥疠汹汹,向江城横噬,危殆频频。<br>三元手印①,赴黄冈雨烟淫。<br>荆棘不畏②,束光明③、泽厚仁深。<br>惟雪化、南来归燕,谁知静静愔愔④。<br> <br>彼岸牛郎惊耗⑤,叹封航断路,插翅难奔。<div>包机绕回背后,茹苦含辛⑥。</div><div>天山跨越,救耿恭、复返玉门⑦。 </div><div>承继继、轩辕血荐,英雄自沁芳馨。<br></div><div>注:<br>①三元手印:三元,正月一日是农历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称为“三元”。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湖北疫情紧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静静和5位同事自愿在“请战书”上留下红色手印和签名。1月26日深夜两点半,山东医疗队抵达武汉,随后被分配在黄冈市。<br>②荆棘不畏:“我们扎根于这个伟大的国度,不畏一切考验和锤炼。哪怕荆棘仍在,依然扑向山顶。”——张静静的生前独白。<br>③束光明:有患者告诉张静静:“凌晨4点,当看到你们还在,我心里无比踏实。你们真的是暗夜中期望的一束光,帮助我们找到归岸的路。”<br>④谁知静静愔愔:3月21日,在奋战57天后,张静静和队友们圆满完成任务返回济南。4月5日7时,在解除隔离即将与亲人团聚时,张静静突发心脏骤停,经全力抢救无效,于4月6日18时58分去世,生命定格在33岁。<br>⑤彼岸牛郎惊耗:牛郎,指张静静丈夫韩文涛,其系援非的塞拉利昂唐克里里铁矿公司(投资项目)员工。当他获悉妻子噩耗几乎绝望了,“人已经没了,我还没有回家”,这时仅存的办法就是祖国包机把他从遥远的西非塞拉利昂直接接回中国,谈何容易,怎敢奢望!<br>⑥茹苦含辛:“多方协调”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其工作量不言而喻:两个国家密切对接、大使馆跟航空公司接洽、大使们亲力亲为等等,为韩文涛回国之事以国家的力量和祖国的名义经多方协调,韩先生于11日从塞拉利昂乘包机到布鲁塞尔,从布鲁塞尔搭乘海航HU492航班回国,完成英雄丈夫的心愿。<br>⑦天山跨越,救耿恭、复返玉门:《后汉书·耿恭列传》中,记载了东汉军队一次跨越数千里、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军的行动。当援兵来到耿恭守城时,城中仅余26人。待随汉军回至玉门关时,仅剩下13人,而且衣服洞破褴褛,形容憔悴枯槁。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13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给皇帝上疏为13名勇士请功:“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当代画家左国顺根据耿恭的故事,创作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13个衣衫褴褛的大汉,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但目光如炬,手里牢牢攥着自己的武器。</div> 张静静在黄冈(网络图片) 张静静离别黄冈之际(网络图片) 张静静离别黄冈之际(网络图片) 7日晚,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大使胡张良(图左)看望了张静静的丈夫韩文涛(网络图片) 左国順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网络图片) 蓦山溪·跨越八十余载的守望相助(新韵)<br> 林正德<br>金陵遗恨①,喋血身倾殒。<br>拉贝②恻怛心,室庐腾、安全区顿。<br>庇灾黎众,勠力济饥虚,存轸悯。<br>尊尚品,日记千秋韵。<br> <br>八十跨越,瘟疫全球凛③。<div>孙辈④药亟需,信声声、殷殷恳恳。</div><div>秉德相友,滴水涌泉回,双守望,嘉谊亘。</div><div>协契乾川顺。<br>注:<br>①金陵遗恨:金陵,南京别称。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 )沦陷后,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遇难人数超过30万。 <br>②拉贝:约翰·拉贝(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是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以其在1937年—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为以及作为南京大屠杀翔实证据的《拉贝日记》而著名。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约翰·拉贝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协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其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安全区内,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拉贝还在南京的家中收容了600多名中国难民,自己掏钱供养他们,让每人都能在这个死亡了的城市里咀嚼着生命的味道。他的行为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他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洋菩萨”,成为这个无比黑暗的城市里最后一盏仍旧亮着的明灯。<br>③瘟疫全球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br>④孙辈:指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其目前是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医生,近日,他给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写信求援,急需一批抗疫药品,这批药品是中国企业生产的。中国驻德国大使馆随即与国家工信部联系,很快找到生产这种药品的一家浙江企业,企业方面决定免费赠送这批药物,并第一时间送到托马斯·拉贝手中。吴恳说,80多年过去了,中德友人之间这种守望相助的情谊仍在延续。</div> 约翰·拉贝(网络图片) 电影《拉贝日记》海报(网络图片) 长亭怨慢·咏敦煌守护人(新韵)<br> 林正德<div>渐沙近、三峰①窟洞。</div><div>首座书鸿,绿洲萦梦②。</div><div>睿智文杰③,逸超锦诗④,任肩重。</div><div>画龛危境,何以救,临摹拯⑤。</div><div>带舞绕飞天,璀璨焕、激情奔涌。</div><div><br></div><div>助鼎,望高城数字⑥,《梦幻佛宫》轰动⑦。</div><div>行难晓易,大道简,对接无缝⑧。</div><div>至美矣、宛若流云,去游览,绝伦风景。</div><div>赞守护敦煌,戈壁扎根思永。<br>注:<br> ①三峰:这里指三危山,敦煌东南有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br>②首座书鸿,绿洲萦梦:常书鸿 (1904年—1994年),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1935年法国巴黎塞纳河畔,在旧书摊上一部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震惊了他。这位已在法国声名鹊起的中国画家,自此为敦煌魂牵梦绕,开始了跨越大半个地球的旅程。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建议下,经多方努力,促成了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设想。1944年元旦,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先生为首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br>③文杰:段文杰(1917年8月23日—2011年1月21日),男,汉族,曾任敦煌艺术研究美术组组长、敦煌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分会副主席,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br>④锦诗: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br>⑤画龛危境,何以救,临摹拯:段文杰开始摒弃娴熟的西方油画技巧,研究壁画的构图和颜料,苦练线描和晕染,为临摹保存敦煌壁画,重锻自己的本领。段文杰既临摹壁画,也为石窟编号,并立下新规:禁止把纸拓在壁画上临摹,禁止触摸壁画,禁止使用蜡烛。段文杰临摹《都督夫人礼佛图》,因壁画损毁严重,人物形象模糊、服饰难辨。他通读史书,查阅上百种文献,摘录了几千张卡片,历时两年有余,终于临摹成功。<br>⑥望高城数字: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原名: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总投资3亿多元,总占地面积100000平方米(包括室外广场和停车场),其中数字展示中心主体建筑面积11825平方米。<br>⑦《梦幻佛宫》:《梦幻佛宫》超高清实景球幕电影是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最大的看点,这种特殊的球幕技术常被天文馆、科技馆用来播放天文科普片。用球幕电影手法展示璀璨绚丽的莫高窟佛教艺术,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18米直径,500平方米超大球形荧幕、鱼眼镜头拍摄的180度超视角逼真画面以及全方位立体声的音响效果使观众恍若置身于一个个异彩纷呈、如梦如幻的洞窟之中。精美的塑像触手可及,绚丽的壁画近在咫尺,细节纤毫毕现!美轮美奂的佛国世界和叹为观止的精彩景象将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震撼和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br>⑧行难晓易,大道简,对接无缝:知易行难。要将壁画完整地搬到电脑里,首先要设计周密、完善的数字摄影采集方案;然后,使用定制轨道、摄影车等专业设备进行拍摄,图像色彩、清晰度都受到严格控制。最后,将上千幅原始图像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像。</div> 常书鸿在莫高窟第103窟临摹壁画(网络图片)<br> 段文杰在莫高窟130窟甬道临摹壁画(1955年7月20日摄)(网络资料图片) 樊锦诗(左一)在洞窟内指导《敦煌石窟考古全集》的编写工作(网络图片)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外景(网络图片) 《梦幻佛宫》片头(网络图片) 雨霖铃·咏文化长征——故宫文物南迁(新韵)<br> 林正德<div>狼烟直上①。</div><div>故宫文物,累卵危象。</div><div>京门论辩歇憩,南迁不二,慷慷悲壮。</div><div>荏弱身躯负重,竟承载绝唱。</div><div>念使命、迢邈河山,峻峭峨眉蜀天旷②。</div><div><br></div><div>安贫乐道江湖闯,写春秋、鲁壁③心胸朗。</div><div>稽之往史难保,惟抗战、胜功交响④。</div><div>血脉连绵,当贺、菁华辗转无恙⑤。</div><div>守护队、吾舍其谁,共聚歌嘹亮⑥。<br>注:<br>①狼烟直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故宫文物危如累卵。文物南迁,当然是明智之举和不二选择,可放到1932年北平的历史时空里,却遭遇到汹涌的反对声浪,甚至来自一些“有识之士”。1933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反对文物南迁的声音才戛然而止。1933年1月31日,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br>②峻峭峨眉蜀天旷:此故宫文物历经五次南迁、三次西迁,终于在日寇来临前安全迁往大后方地区,使得中华文明的文脉得以保留下来。<br>③鲁壁: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认为“秦非吾友,……吾将藏之,以待其求”,就将这些经典藏在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到嵩山隐居去了。孔鲋到死也没有把它们取出,但“竹简不随秦火冷”,这些经典终于保存下来。<br>④稽之往史难保,惟抗战、胜功交响: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上有言:“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西南联大的成立为我国高等教育保留了大批火种,而文物的西迁亦将我国文明的火种保存下来,功在千秋,利于万世。<br>⑤菁华辗转无恙:19557箱南迁文物经历尽劫难却无一受损,除了对战局的准确判断、见机行事、果敢和运气之外,还离不开巧妙的装箱和严密的文物典守制度。<br>⑥守护队、吾舍其谁,共聚歌嘹亮:1945年10月10日,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前举行。次年2月15日,故宫交接大会召开。参加故宫交接大会的北归英雄和留守职工齐聚中和殿,唱响了《故宫守护队队歌》。歌词“惟吾队士”中那种舍我其谁的文化担当,为十余年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涯贴上了无悔的标签。<br></div> 第三批古物南迁木箱装运情况。(故宫资料照片) 集聚在午门前预备南迁的故宫文物(网络图片) 工人正在将内阁大库未经整理的档案搬出,准备装箱(网络图片) 故宫文物开始南迁(网络图片) 三路文物随战局变换目的地(网络图片) 故宫文物在南迁过程中(网络图片) 锦堂春慢·咏国立西南联大(新韵)<br> 林正德<div>京兆倾沦,金瓯破碎,三庠①奉命移迁。 </div><div>暂撤星沙②,绝徼再徙维艰。</div><div>辗转武陵苗界,筚路蓝缕风餐。</div><div>纵瘴毒肆虐,旷古长征③,终抵西滇。</div><div><br></div><div>始知青春无悔,叹求学不易,壮毅卓坚④。</div><div>今日茅屋札住,锦绣诗篇。</div><div>海子升平忆旧⑤,耻勿忘、南渡犹鲜。</div><div>火种疆陲烨烨,发聩之呼⑥,永在心间。<br>注:<br> ①三庠:“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决定搬迁华北及沿海沦陷区的国立大学,在长沙、西安、福建等地设立临时大学。1937年8月28日,教育部任命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三人为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对搬迁到长沙的三所大学进行了合并。<br>②星沙:长沙的别称。<br>③旷古长征:1938年2月19日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为持久抗战、保存文化计,西迁云南。其中,二百余名师生不畏艰难,徒步穿越湘黔滇三省,途经三千五百里,历时六十八日,终于抵达昆明,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br>④壮毅卓坚: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12月2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第95次常务委员会决议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并周知布告。 <br>⑤海子升平忆旧:当时任教于联大的陈寅恪有诗云:“景物居然似故京,荷花海子忆升平……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br>⑥发聩之呼:1946年,冯友兰教授撰写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中写道:“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一士之谔谔。”这精辟地概述了西南联大教学治校的精髓。<br></div> 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沿途烧柴做饭(网络图片)<div><br></div> 学生抵达昆明城(网络图片) 国立西南联大旧址(网络图片) 西南联大部分师生合影(网络图片)<br> 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网络图片) 烛影摇红(慢曲)·十三将士归玉门(新韵)<br> 林正德<div>大汉雄风,耿恭驻守金蒲拱①。</div><div>匈奴争战势汹汹,神箭杀伤众②。</div><div>遽变攻城炽猛,水截流、喷泉异井③。</div><div>煮食弓弩,断拒招降,增兵未逞④。</div><div><br></div><div>鲍昱疾呼,救之将士于危境⑤。</div><div>驰援全胜柳中腾⑥,离恨天山冻。</div><div>争辩喋喋蹭蹭,范羌坚、双千韧劲⑦。</div><div>共相零涕,悴槁归来,十三彪炳⑧。<br>注:<br> ①耿恭驻守金蒲拱:公元74年,东汉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耿恭率数百人驻守车师后国之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br>②神箭杀伤众:次年,北匈奴单于派兵进攻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转而攻打耿恭驻地,将其围入城中。此时正值汉明帝驾崩而无暇发兵,救兵不至,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两万人把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耿恭由于城中兵少,形势危急,耿恭便亲自登城与北匈奴人交战。耿恭把毒药涂在箭上,传话给北匈奴人说:“这是汉朝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于是用硬弓射箭。中箭的北匈奴人,看到伤口处血水沸涌,大为惊慌。当时正好出现狂风暴雨,耿恭军乘雨攻打北匈奴,杀伤众多北匈奴人。北匈奴人十分震恐,相互说道:“汉军有神力,真可怕啊!”于是解围撤退。 <br>③遽变攻城炽猛,水截流、喷泉异井:永平十八年五月(《资治通鉴》作六月),耿恭因疏勒城边有溪流可以固守,便率军占据该城(位于今天新疆奇台县)。七月,北匈奴再次前来进攻耿恭,耿恭招募先锋几千人直奔北匈奴,北匈奴骑兵逃散,在城下堵绝溪流。这一招很毒辣,守军开始缺水,一度“笮马粪汁而饮之”。耿恭下令打井取水,打到十五丈深,仍不见水。耿恭下拜祈祷,奇迹出现,“飞泉奔出,众皆称万岁”。耿恭便命官兵在城上泼水给北匈奴人看。北匈奴人感到意外,以为有神明在帮助汉军,于是领兵撤退。 <br>④煮食弓弩,断拒招降,增兵未逞:永平十八年八月,汉明帝去世,朝廷正是大丧之机,没有派出救兵。于是车师再度反叛,和北匈奴一道进攻耿恭。几个月过去了,城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了,战士们一个个死去,但要塞仍然没有陷落,幸存者宁死不降,汉军大旗高高飘扬。匈奴人也精疲力竭了,使出招降一招,许诺让耿恭当他们的白屋王,给他找美女当老婆。耿恭说:好啊,叫你们的使者来。匈奴使者来了,耿恭把他抓到城头,一刀杀了,然后用火烤其肉。匈奴人见了,跪倒在地,一片哭声。一千年之后,岳飞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典出于此。北匈奴单于大为愤怒,又增派援兵围困耿恭,但仍不能攻破城池。<br>⑤鲍昱疾呼,救之将士于危境:当时,关宠上书朝廷请求救援,另一高官司徒鲍昱也站出来,竭力请求派援兵,他面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出一段至今荡气回肠的话:“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汉章帝采纳司徒鲍昱的建议,派征西将军耿秉屯守酒泉,派酒泉太守秦彭(一作段彭)、谒者王蒙、皇甫援征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部队,共七千多人,前往救援。<br>⑥驰援全胜柳中腾:公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军赶到柳中城,大败匈奴与车师联军,“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虽然柳中城守将关宠此前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守城中战死了,但救援关宠一部的战役已大获全胜。<br>⑦争辩喋喋蹭蹭,范羌坚、双千韧劲:要不要救天山以北的耿恭,众将又争执不休。反对的意见称:柳中城距离耿恭部还有数百里路,而且中间横亘着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节,救援成本太大,再说,耿恭被围困这么长时间了,说不定早就全军覆没了……大伙儿还是撤吧。但范羌站出来,坚决说:不!几个将领都不愿意继续往北走了,见范羌这态度,便分了二千士兵给他。范羌经由山北之路去接耿恭,途中曾遇到一丈多深的积雪。援军精疲力尽,仅能勉强到达。耿恭等人夜间在城中听到兵马之声,以为北匈奴来了援军,大为震惊。范羌从远处喊道:“我是范羌。朝廷派部队迎接校尉了!”城中的人齐呼万岁。于是打开城门,众人互相拥抱,痛哭流涕。<br>⑧悴槁归来,十三彪炳:次日,他们便同救兵一道返回。北匈奴派兵追击,汉军边战边走。官兵饥饿已久,从疏勒城出发时,还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断死亡,到三月抵达玉门时,只剩下十三人。这十三人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但他们是伟大的胜利者。</div> 耿恭画像(网络图片) 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网络图片) 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网络图片) 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网络图片) 当代画家左国顺根据耿恭的故事,画过一幅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13个衣衫褴褛的大汉,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但目光如炬,手里牢牢攥着自己的武器。(网络图片) 玉蝴蝶(慢调)·咏小凤仙 ①(新韵)<br> 林正德<div>自古女侠风采,凤毛麟角,仙露明珠②。</div><div>受束松坡③,胡同作乐心舒。</div><div>遇知音、眷留嬿婉,滴血联,设计逃出④。</div><div>义军突,命殇公瑾⑤,生死倏忽。</div><div><br></div><div>嗟乎,流离转徙,几经星月,续嫁茅屋⑥。</div><div>拜会梅师,否极阳至是平途⑦。</div><div>恋听戏、如痴似醉,望旧照、空识难抒⑧。</div><div>始糊涂,断鸿声里,荷败披拂⑨。<br><br>注:<br> ①小凤仙:小凤仙(1900年8月-1954年),原名朱筱凤,偏房所生,后改名为张凤云、张洗非。原籍浙江钱塘。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她的记载,甚至连她的生卒日期都没有能说清楚,但她却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她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软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段爱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电影。<br>②凤毛麟角,仙露明珠:蔡锷赠小凤仙联: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作于1915年,北京。<br>③受束松坡:松坡即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人。1914年,蔡锷是云南督军,手握兵权,镇守边疆,权倾一时。袁世凯为称帝拉拢蔡锷,请蔡锷进京,封为“始威将军”,做他复辟的左膀右臂。当袁世凯看出蔡锷并不对他忠心耿耿,而是反对他当皇帝时,便把蔡锷软禁起来,不准他离京,怕他跑回云南起兵造反。蔡锷住在西城的棉花胡同,百般无聊之时,常常化装成商人模样,串八大胡同,找妓女寻欢作乐。<br>④遇知音、眷留嬿婉,滴血联,决计逃出:那时候,小凤仙住在八大胡同陕西巷里的云吉班。妓院老鸨把蔡锷带到小凤仙这里,小凤仙一见来客就断定他不似一般寻常的狎客,真诚以待。相处过程中,小凤仙掏心挖肝地将自己的身世,向蔡锷尽情地倾诉,并要求蔡锷以诚相待。二人历经波折,终坦诚以待,蔡锷甚至为了小凤仙与发妻闹翻。蔡锷在云吉班兴之所至,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小凤仙——“自古佳人多颖悟,从来侠女出风尘。”这副对联吻合小凤仙的身份和性格,也流露出蔡锷的心情和感情。据说当时蔡锷在这副对联的上方题写了一句“凤仙女史灿正”,但下面没有署名。小凤仙有所不满,对他说:“你我虽贵贱悬殊,但又何必隐姓埋名?”他才只好写上“松坡”二字,松坡是他的字,小凤仙立刻明白了,眼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蔡锷将军。当场,小凤仙便把自己的舌头咬破,血滴对联之上,以示对蔡锷的忠诚。由于袁世凯的密探对蔡锷层层监视,他苦思脱身之计,最后想到小凤仙。蔡锷对小凤仙说:“决计不顾生死,非要逃脱羁系不可。”小凤仙决定与蔡锷生死同行。蔡锷说:“同行多有不便,将来成功之日,必不相忘!”小凤仙当夜为蔡锷饯行,为他歌唱、为他流泪,仔细叮咛。<br>⑤义军突,命殇公瑾:1915年年末,蔡锷称和小凤仙游玩并趁机逃离北京,回到云南,通电讨袁。次年元月,蔡锷率军出征,称帝仅八十三天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结核的蔡锷在日本英年早逝,年仅34岁。小凤仙得知此讯,痛不欲生,亲自书写挽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公瑾为周瑜(175年—210年)字号。<br>⑥续嫁茅屋:蔡锷的离世带给小凤仙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那以后,小凤仙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她离开公众视线后,下嫁给当时东北军一个姓梁的旅长,二人生活多年,后阵亡,无留下子女。小凤仙喜爱听评书,在沈阳市金城电影院得遇锅炉工李振海。李振海旧日曾在大帅府公干,有缘一睹小凤仙之芳容。异日相见,自是格外亲切,又恰好使君无妇,罗敷无夫,沈阳解放第二年,二人便结为连理。小凤仙改名张洗非,做了四个孩子的继母。<br>⑦拜会梅师,否极阳至是平途:小凤仙旧日曾与京剧大师梅兰芳有一面之缘。1951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小凤仙和梅兰芳联系之后,得以见面。后来梅兰芳托人将小凤仙安排至东北人民政府机关托儿所做保健员,家庭窘境稍有缓解。 <br>⑧望旧照、空识难抒:小凤仙晚年闲暇时常常拿着一张戎装军人旧照痴痴地观看,晚辈询问,她只说那是旧时的朋友。<br>⑨始糊涂,断鸿声里,荷败披拂:1952年,小凤仙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于1954年去世,享年五十有四。<br></div> 小凤仙的概述图(网络图片)<br> 蔡锷将军的概述图(网络图片) 小凤仙(网络图片) 小凤仙剧照(网络图片) 凤凰台上忆吹箫·弘一法师的决绝(新韵)<br> 林正德<br> 2020年7月初,春山油子在日本最南端,母亲的冲绳老屋去世,享年102岁。老屋是中式四合院,屋内挂着一个女人的裸体 油画。画中的女人正是油子的母亲——春山淑子,而画油画的则是油子的中国父亲——李叔同。<br> …………<br> 1988年,春山油子作为日本海外协力基金的项目官员来中国考察,曾独自前往杭州寻找亲生父亲的踪迹,才得知李叔同1942年去世,已离开人世46年。<br> 1992年,李叔同去世后的第50年,春山淑子将一封家书《致淑子:请吞下这苦酒》,转交给女儿珍藏。信中李叔同写道:“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br> 1996年,油子的母亲——春山淑子在冲绳老屋去世,享年106岁。淑子,正是李叔同的日本妻子。<br> ——摘自雨云《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决绝》<div><br></div><div>东渡扶桑,广侯描画①,恰逢神女飘然。</div><div>竟笔搁截辨,颔首开颜。</div><div>模特②情生缱绻,云雨意、比翼联翩。</div><div>双飞燕、贞松岁岁、并蒂交欢。<br><br>乡还③、拽妻带子,依恋置申城,任教临安。<br>辟谷归佛遁④,思悟三禅⑤。<br>踪觅轻舟流水,绝万念、挥《送别》寒⑥。<br>慈悲爱⑦,从今永诀,古道声残⑧。<br>注:<br>①广侯描画: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学名广侯,1905年<br>秋,26岁的李叔同东渡日本,在东京美术学院学习美术绘画。有一天,李叔同正在房中作画,突然窗外一个姑娘飘然而过。他情不自禁搁下画笔,冲出画室,原来是房东的女儿春山淑子,一个樱花般的娇羞女子。他颔首展颜一笑,激动地邀请春山淑子做自己的模特。<br>②模特:几天后,春山淑子终于成了他的专职裸体模特,她笑容可掬地走进画室,第一次在异性面前脱下衣衫,静坐着一动不动,他定格了她的美。不久,两人跨越了画家与模特的界限,春山淑子成了李叔同的第二位妻子,李叔同以她为原型,创作了大量的女子裸体油画。<br>③乡还:1911年,李叔同携妻子淑子和两岁的儿子回到上海。1912年,李叔同应聘到在杭州的浙江师范学校担任绘画与音乐老师。<br>④辟谷归佛遁:“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br>1915年的秋天,李叔同和同事夏丏尊闲聊,突然听闻辟谷一事,据说可以治疗疾病,更新身心。第二年,李叔同去虎跑寺辟谷20天。在寺院,李叔同看到僧侣们的生活,有脱胎换骨的感觉。回校之后,像变了一个人,开始吃素、读经、供佛。1918年3月底,淑子生下了女儿。1918年5月,李叔同又到杭州虎跑寺辟谷一个月,并拜了悟法师为师。了悟法师给李叔同取名演音,号弘一。1918年8月19日,38岁的李叔同,在虎跑寺正式剃度出家。<br>⑤三禅:解释为佛教谓色界之第三禅天,此天名离喜妙乐地。离二禅天粗动之喜受,而住于胜妙之乐受之地,故名。<br>⑥挥《送别》寒:李叔同归佛的消息当天就传遍了杭州,3日后传遍了上海,但妻子淑子却一无所知。两周后,淑子得知消息,携带幼女从上海赶到杭州。找了六天,跑了六个寺庙,最终在杭州虎跑寺找到了丈夫李叔同。下午,在寺庙前临湖的一个素食小吃店,李叔同与妻女见了面。吃过饭,李叔同雇了一艘小船,把曾经刻骨爱恋的妻子淑子送上船说:“淑子,这是我三个月薪水,你们回日本吧。”李叔同从衣衫里掏出一沓钱,递给了淑子。并把一只佩戴多年的手表、一绺胡须、一封信和《送别》一首诗交给妻子作为离别纪念。<br>⑦慈悲爱:“叔同,抱抱女儿吧。”淑子痛哭着,把幼女递给叔同。李叔同双手合十,谢绝了:“阿弥陀佛,请叫我弘一。”听到这绝尘的声音,妻子淑子悲伤地问:“弘一,请你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合上双眼:“爱,就是慈悲。”“你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妻子淑子责问李叔同。<br>⑧古道声残:小船载着伤心欲绝的妻女离去,李叔同转身进入庙门,此次永诀,再无见面。那一年,是他们两人相识后的第11个年头,李叔同38岁,淑子28岁。妻子淑子回到上海,大病了一场。两个月后,拉着9岁儿子,怀抱5个月的幼女,携带着李叔同的画作和离别纪念物离开中国。1918年10月底,淑子返回日本东京。淑子因与李叔同相爱,遭到家人极力反对,与家人断绝了关系。举目无亲的淑子受尽了屈辱,无奈之下带着一双儿女离开东京,乘坐渔船于40天后来到日本最南部的冲绳岛,以春山淑子的名字,到一家乡村医院从事医护工作。不管生活多艰难,丈夫李叔同赠予的所有画作,春山淑子悉心珍藏,李叔同的一只手表、一绺胡须、一封家书以及李叔同手写的《送别》等离别纪念物从未离身,与淑子终生相伴。<br></div> 少年李叔同(网络图片) 早年时期穿戏服的李叔同(网络图片) 裸女(李叔同作,网络图片) 李叔同(网络图片) 李叔同概述图(网络图片) 《弘一大师的遗像》丰子恺画(网络图片) 弘一大师(李叔同)绝笔:“悲欣交集”(网络图片) 瑞鹤仙·一百零八条生命(新韵)<br> 林正德<div>汶川天象异①,雕叫瘆、马路蟾蜍挤挤。</div><div>金牛骤翻体,树摧山崩惨,倾欹披靡。</div><div>什邡震继,产院危②、何处转徙?</div><div>幸哉罗汉寺,悲悯住持,救难民济。</div><div><br></div><div>“破戒”杀生不讳,孕妇荤腥,血光无忌。</div><div>呱呱坠地,新希望,最欣喜。</div><div>善良晖信仰,菩提明镜,禅心清净旎旎。</div><div>壹零捌后起,合影衲衣谨记③。<br>注:<br> ①汶川天象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br>地震前天空出现佛光、地震云等异常天象,成群的老鹰在天空中盘旋怪叫,汶川路上能看到成群成群的蟾蜍黑压压一片。<br> ②产院危:四川省什邡市妇幼保健院受损严重,滞留着几十名孕妇无处转移安置,时任院长桂逢春想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医院附近的千年古寺——罗汉寺。没想到罗汉寺住持素全法师不但应允请求,还给产妇们腾出产房、食堂,连给菩萨遮雨的棚也都腾出来给孕妇和医护人员用。到7月31日,共有108个婴儿先后在罗汉寺诞生。<br>③合影衲衣谨记:罗汉娃3岁时,108个罗汉娃的父母将孩子出生时的床单剪下一块,用108块布料拼接成一件“百衲衣”作为礼物,送给了素全住持,以表深深的感恩与祈福。11年后罗汉娃们已长成少年模样,他们重聚罗汉寺与素全住持合影。</div> 什邡市罗汉寺(网络图片) 身穿百衲衣的素全法师(网络图片) 11年后罗汉娃们已长成少年,他们重聚罗汉寺与素全法师合影(网络图片)<br> 汉宫春·飞越黄河(新韵)<br> ——悼念柯受良<br> 林正德<br> 1997年6月1日13时19分,一辆白色跑车从汹涌咆哮的黄河壶口瀑布上空掠过,从山西一侧起飞,历时1.58秒,汽车在壶口瀑布上空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最终落到了陕西一侧,完成了飞越黄河的壮举, 创造了人类驾车飞越黄河的历史纪录。香港艺人柯受良,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这个享有“亚洲第一飞人”的美誉的男人,驾驶汽车成功飞越黄河。<br> ——摘自《回顾1997:柯受良飞越黄河精彩瞬间》(人民网-山西频道2017年6月1日)<br><br>九曲黄河,束流悬壶口,崩浪滔天。<br>浚波颓垒,赑屃发怒激湍。<br>黑哥①挑战,试春寒、驰骋翩翻②。<br>惟甚幸、一身无碍,光吞万象扬鞭。<br><br>十里山梁长阵,爆游人若鹜,争睹奇观。<br>铮铮受良亮相,祭拜香燃③。<br>追星赶月,瞬间停④、电掣犹酣⑤。<br>弧线跃、雷惊鼙鼓,香江璀璨新篇⑥。<br><br>注:<br>①黑哥:即“小黑子”柯受良。<br>②试春寒、驰骋翩翻:1997年3月9日,柯受良在广州东莞首次模拟“飞黄”试飞马失前蹄,当车飞越38米后,突然翻转360度,幸好他经验丰富,汽车失控翻滚撞地,他却被800个纸箱组成的塑胶气垫包于其中。柯受良在瞬间失踪,全场近万人吓得目瞪口呆、鸦雀无声,60余名工作人员跑上前去紧急抢救,好半天才把他从巨型纸箱中“捡”了出来,还好人未受伤。<br>③铮铮受良亮相,祭拜香燃:在人们的一片欢呼声中,身着印有“飞越黄河”字样与徽号红色运动服的柯受良走上表演台,他为大家演唱了专为本次飞越制作的歌——《河》。12:15,柯受良在弟子们的陪同下,燃起一束香,向他要飞越的黄河——母亲河祭拜。<br>④追星赶月,瞬间停:13:20左右,柯受良跨入那辆早已停放在跑车道旁的白色三菱小车中,在主持人牵动人心的解说中,近十万观众站立起来,把目光聚焦到跑车道上,车发动了,前冲!加速!观众们盼望着那一瞬即逝的飞越,车在将要脱离跑道的瞬间突然停下,又倒回到原来起动的位置。<br>⑤电掣犹酣:几秒钟后,车又一次俯冲而下,以最快的加速度冲上最前面的斜坡,飞起来了!1.58秒,那辆三菱车在跃过50米的距离后,车向右倾斜,一头扎入对岸接车台用塑胶封盖的纸箱中,视野中,“小黑子”与车一同消失了,主持人拿着话筒,遥望着接车台上在纸箱中寻找柯受良的几十名工作人员,直到柯受良安然无恙地从纸箱中被大家拽出来,才高声宣布——成功了,柯受良先生成功了!<br>⑥香江璀璨新篇:一个月后,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飞黄成功为香港回归谱写新篇。 1997年6月1日下午13时19分07秒,柯受良驾驶一辆白色跑车,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网络图片) 跑车成功飞越黄河,落在壶口瀑布西岸,飞越过程仅用时1.58秒(网络图片) 柯受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车飞越黄河之人(网络图片) 飞越成功之后,柯受良特地来到黄河边留下了这张经典照片(网络图片) 黄河壶口瀑布为纪念柯受良成功飞越黄河而建立的一座雕塑,名曰“飞越黄河”(网络图片)<div><br></div> 宴山亭·“法国哪吒”飞越英吉利海峡(新韵)<br> 林正德<br> 扎帕塔当天(8月4日——笔者注)身背燃料包,脚踩由5个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的“飞板”,6时17分从法国加来城外的桑加特海滩垂直起飞,取道英吉利海峡东部最窄处多佛尔海峡,最终安全抵达英国多佛港附近的圣马格丽茨贝。飞越全程由3架直升机护航,扎帕塔中途在船载平台降落,加油一次。<br> …………<br> 扎帕塔7月尝试操作“飞板”飞越英吉利海峡未果。那一次,他中途加油时落水,飞行器电子部件损坏。法国7月14日举行国庆阅兵式,扎帕塔驾“飞板”出现在香榭丽舍大道上空。<br> ——摘自《“法国哪吒”飞越英吉利海峡》(河北新闻网)<div><br>咏法哪吒,滑板自研,丽舍①横空出世。<br>别样靓妆,猛士钢侠,响遏碧云声势。<br>百炼雄才,指头断②、乐疲于此。<br>鸿志!欲挑战迢遥,海峡③疾驶。<br><br>初驾颓靡重重,坠折戟销尘,篑功伊始。<br>天高岸远,浩浩汤汤,多佛尔④苕峣峙。<br>降落加油,腾空去、踏风轮⑤至。<br>神智!圆梦也、追求不止⑥。<br><br>注:<br>①丽舍:即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br>②指头断:为在空中翱翔他断了手指。<br>③海峡:指英吉利海峡。<br>④多佛尔:指多佛尔海峡。<br>⑤风轮:指哪吒的风火轮,脚踏它能腾云驾雾飞行,此将飞板喻风火轮。<br>⑥追求不止:扎帕塔的下一个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制造出一辆“飞行汽车”,时速达到每小时300至400公里。他计划驾驶这辆“飞车”从家乡马赛出发,飞到100公里外的蒙彼利埃。<br></div> 扎帕塔的“亮相”方式当天也吸引了网友目光(网络图片) 飞人在埃菲尔铁塔上空(网络图片) 飞人飞过法国阅兵式上空(网络图片自推特) 扎帕塔日前脚踩自己发明的“飞板”,成功飞跃英吉利海峡(网络图片) 8月4日,扎帕塔在飞行途中经过法国加来市政厅的钟楼(新华社/法新) 8月4日,法国“飞人”扎帕塔驾驶自己发明的飞行器飞越英吉利海峡(新华社/路透) 8月4日,法国“飞人”扎帕塔准备在英国多佛尔降落(新华社/法新) 飞越英吉利海峡(网络图片) 成功降落(网络图片) 扎帕塔(网络图片) 临江仙·英雄机长空中惊魂(新韵)<br> 林正德<br>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遭遇了他人生中最为惊险的时刻,他执飞的客机在从重庆飞往拉萨的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面对突发状况,刘传健带领全体机组成员沉着应对,成功备降成都双流机场,确保了机上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br> 9800米高空、800多公里的时速、零下40摄氏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次返航备降的难度堪称"世界级",是全球民航史上的奇迹。<br> ——摘自2019-05-14《纵相新闻》《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的过去一年:荣誉纷至沓来,事迹将搬上银幕》<br><br>西藏天门如往静,雪峰万笏威仪。<br>座舱①忽地去玻璃。<br>惊魂副驾,窗外半身羁②。<br><br>骤降气温失控表,英雄岂惧熊罴?<br>返航手动杆岌岌③。<br>世级备降,无恙泣全机。<br><br>注:<br> ①座舱:这里座舱特指驾舱。<br>②惊魂副驾,窗外半身羁:机长刘传健描述,事发时没有任何征兆,风挡玻璃就突然爆裂,发出“轰”的一声巨响。“我往旁边看时,发现副驾驶的身体已经飞出去了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还好他系了安全带。”<br>③返航手动杆岌岌:由于失压,驾驶舱气温迅速下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大多数仪表都已失灵。危急时刻,机长刘传健机靠目视和手动操作,成功将飞机从32000英尺(约9800米)的高度备降到成都双流机场。<br><br> 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英雄机组成员(网络图片) 英雄机组在2019年央视春晚现场(网络图片)<br> 刘传健在央视《开讲啦》节目现场(网络图片) 绕佛阁·从南极跑到北极(新韵)<br> 林正德<br> 加拿大时间2019年5月8日7点19分,这是李白跑地球的第433天,从南极到北极,24000公里,跨越13个国家,219个城镇,全世界只有一个人做到了。他的名字叫白斌。<br> ——摘自《中国玩家花433天从南极跑到北极 全球只有他做到了》<br><br>不积跬步,千里罔至,极限狮虎。<br>迢递何怵,“李白跑地球”①骁骏齐赴。<br>北京上路,南极起点②,骐骥寒土。<br>吁气成雾。<br>尽头世界之城首先顾③。<div><br></div><div>智利最心虐④,赤道炎炎穿越酷。<div>还地堑达连独划艇渡⑤。</div><div>但暴晒长时,疡溃足苦⑥。</div><div>坐机重睹。</div><div>叹墨境遭劫⑦,惊险艰阻。</div><div>北极终⑧、第一威武!<br>注:<br>①“李白跑地球”:“李白跑地球”是一项以白斌为主角的极限挑战活动。“李”和“白”,就是李镇宇和白斌,真正完成穿越地球壮举的跑者是白斌,李镇宇更多是负责团队运营、财务管理……甚至还要兼职司机和厨师。<br>②北京上路,南极起点:2018年2月25日,白斌从北京前往中国南极科考长城站,3月2日正式开启“李白跑地球”的征途。<br>③尽头世界之城首先顾:南极出发后抵达的第一座城市是被称为“世界的尽头”的乌斯怀亚,因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城市,处南纬54°47′、西经68°20′,在比格尔海峡北岸乌斯怀亚湾。<br>④智利最心虐:白斌交错穿梭在阿根廷、智利之间,里奥格兰德、里奥加耶戈斯、特木科……,在前往圣地亚哥的路上他突发肠胃疾病,好在首都圣地亚哥医疗条件还行,但虐心的“穿城跑”加上高速公路上被巡警驱逐,让他直呼“这是开跑以来最虐的路程”。<br>⑤地堑达连独划艇渡:达连地堑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人类未来十大探险”之一,却又是穿越中北美州的必经之路。这片“无人区”除了没有任何基础设施外,还有大批鳄鱼、毒蛇出没,而且,这里充斥着走私犯、毒枭、哥伦比亚游击队以及其他一些准军事武装,他们会绑架前来探险的极限挑战者,并索要大量赎金。白斌提出以划皮艇的方式代替跑步穿过达连地堑,8月9日开始渡海之旅,其他成员乘坐快艇为他保驾护航。<br>⑥疡溃足苦:长时间的暴晒,白斌的脚发生溃烂性细菌感染,必须接受医疗干预,加上武装威胁、不可预知的洪水和气瘴,穿越达连地堑计划搁浅,8月17日改乘私人飞机直飞巴拿马城。<br>⑦墨境遭劫:2019年1月12日上午,白斌奔跑在墨西哥97号公路上,李镇宇在前面缓速驾驶护送,保持1公里左右的间距却没有等来白斌。原来,白斌遭劫匪绑架,在被带到匪帮老大处时,头目问他是不是中国人。白斌回答是,结果头目因为自己女朋友是中国人而释放了他。<br>⑧北极终:2019年5月8日,在历时433天、奔跑2.4万公里后,白斌从南极中国长城科考站终于抵达位于北极圈内的加拿大图克托亚图克。</div></div> 李白跑地球(网络图片) 乌斯怀亚——世界尽头灯塔(网络图片) 白斌在海上划皮艇(网络图片) 白斌双脚遭细菌感染(网络图片) 最后5公里(网络图片) 李白跑地球(网络图片) 李白跑地球(网络图片) 加拿大时间2019年5月8日7点19分,白斌抵达终点(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