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我从教已经二十余年了。前些年我在偏远的山区小学任教,后来我调到另一所农村学校——余井小学任教。不论在哪个学救,我都是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一遇到阅读题就会感到头疼,就会不知所措。平时我跟同行们也常聊起教学,当然聊得最多的还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我看来,阅读教学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由于农村孩子的父母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他们还比较忙,忙于挣钱,忙于生活。有不少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很多学生都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只能跟爷爷奶奶生活,隔代教育和监护无法达到正常监护和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真的非常薄弱。作为这些孩子的老师,教起来自然就更加困难了。那么作为一个农村语文老师,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呢?下面我就粗浅分析一下,以求抛砖引玉。</p><p class="ql-block"> 一、注重阅读兴趣培养 </p><p class="ql-block">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阅读难,难就难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上。针对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强,阅读习惯不好的现状,我一直尽己所能,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一直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我特别注重新课的导入。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爱听故事,我就会抽一定的时间,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跟学生讲述某个与课文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即故事导入法,来吸引学生;每个班都有不少学生爱音乐,音乐具有神奇魅力,有时我会用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课文,引入学生的心扉,让他们产生共呜;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悬念导入法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导入方法,我也会用设置悬念来导入新课。总之,导入时一定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一定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需要穿插与生活相关的实例,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课中也可通过赏析名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还坚持诵读,我让学生一起比赛,他们在一起学习,互相激励,从来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次,要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积极创新模式,将课本知识拓展延伸,来开拓学生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也重视结语。如果说课中要做到言之有味、言之有物,那么结语就应形成“余音悠长,绕梁三日”的奇效。</p><p class="ql-block"> 二、建立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 </p><p class="ql-block"> 课堂是师生共同研讨的阵地,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只有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能顺畅,教学内容才能成为一种艺术享受。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课下我认真备课,总是把教案写得很完整,从课堂导入,到重点、难点的讲解,还包括课堂小结以及作业的布置等。我还经常与同行探讨,时不时听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听课可以打开思路,找到更多的上课方式,以便取长补短。在课堂上,我总会以饱满的热情、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把呆板枯燥的教学内容赋予感情色彩。</p><p class="ql-block"> 在课堂教学中,我多用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他们敢于发言,勇于交流。学生读书时,我会说“你吐字清晰,没多字、没漏字”;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全面时,我会说“你答对一点,有贡献,能不能再补充点”;当基础不佳的学生,又答对了题时,我会说“你今天表现很棒,老师为你喝彩!”……多年来我已养成了以引导、鼓励、点拨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并能让学生身心放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学习中,所以我的课堂气氛总会很融洽、很和谐。</p><p class="ql-block"> 三、抓教材,刺激学生主动阅读 </p><p class="ql-block">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是很捧的阅读教材。我就根据作品的文体特征,抓住各篇最鲜明的特点,因文制宜,找有关的诗词、歌曲、影片、绘画等,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我的语文课堂就会“春色满园”。 </p><p class="ql-block">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优美散文,教授这课时,我除了重视诵读外,还着重从修辞手法上赏析。从开篇的排比句的作用讲起,着重强调这样写的好处:不仅吸引了读者,还能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带学生分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这个反问句,让学生领悟其警醒作用:时间如流水,不论你是少年也罢,青年、老年也罢,日子总在悄无声息中流逝,我们都要珍惜时间。作者在行中还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行走的太阳、顽皮的日子、针尖上的一滴水,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才把原本空灵而抽象的时光写得形象而又具体,读着读着就能让人感到时光易逝,不能负了春光、负了韶华!总之,我在教授《匆匆》时,就着从重从修辞手法上来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修辞上鉴赏作品的语言美。</p><p class="ql-block"> 在教授《晏子使楚》时,我把重点放在人物性格分析上。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刻画了一个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机智勇敢、不卑不亢的晏子形象。晏子之所以能完成使命,是因为晏子有三寸不烂之舌,能随机应变!楚齐都是大国,但楚国还是强于齐国。晏子只是齐国一个使臣,况且个子又矮。侍强凌弱的楚王一开始就诬陷晏子,晏子不是勃然大怒,不是忍气吞声,而是有理有据有节,“避席”而对。他用庄严的态度,用有分寸的语言,寓刚于柔,最终使刚愎自用、不可一世的楚王“长跪而谢之”,自己才没辱使命。</p><p class="ql-block"> 在教《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我先播放西藏的风光片,让学生观赏一碧千里的大草原,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接着我再向学生介绍西藏的有关情况:那里海拔高,天气恶劣,高原缺氧;那里交通落后,西藏人民期盼着能把铁路修到那儿。随着我国西部的大开发,在那修铁路终于成了现实。我牢牢抓住“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不只是因为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还在于它是行文线索,更是铿锵有力的誓言。此外,这句话也很好地体现了铸路工人的喜悦和信心。</p><p class="ql-block"> 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经典名篇,老师理应抓住这些课文,让它们成为语文阅读的标本。</p><p class="ql-block"> 四、丰富课外阅读</p><p class="ql-block"> “腹有诗书气自华”,课内阅读和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小学生也必须进行课外阅读。但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他们的鉴别能力有限,课外书籍包罗万象,不是所有书籍适合小学生阅读。挑书也要技巧,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之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做好推荐工作,才能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顺利地发展。其次,我认真的研读教材,找到教材与名著异同点,进行比较,从而激发孩了一们阅读之乐。再次,我会推荐不同类型的课外书籍,童话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让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西游记》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想象奇特,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学了《猴王出世》后,我就推荐学生读原著。“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五庄观行者窃人参”,这些精彩情节会吸引学生,书中的八戒,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诈也会让学生忍俊不禁。我还建议学生读《鲁宾逊漂流记》,我想让学生们学习鲁宾逊勇敢追求、大胆开拓的精神;我想让学生们学习鲁宾逊永不放弃、自信乐观的精神;我想让学生们学习鲁宾逊勤于动手、与困难作斗争的超强意志……我还向学生们推荐《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等作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积累,是吸收,是消化,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不只是知识面广了,同时语文实践能力增强了,阅读的速度也提高了。</p><p class="ql-block"> 五、阅读习惯指导</p><p class="ql-block"> 习惯决定效率,好的习惯将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阅读时要静心,不能盲目的读,要自觉的读;不能有口无心的读,要专心致志的读。这就需要老师来引导、去培养。我还跟学生强调阅读贵在坚持,切忌一曝十寒。我会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我会培养学生自己能合理安排略读、通读和精读的能力。什么是略读?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对那些不是阅读重点部分的文字,采用快速阅读的一种读书方法。何为通读?它是将文章全部内容阅读一遍,观其大概,快速掌握文章主旨的另一种读书方法。至于作品中那些精彩片断,就应仔细研读。如《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等故事都值得精读。还可以让学生猜读、对比阅读。根据题目想象故事,根据上文情节猜测下文,把相似的或相反的故事放在一起比较。读书方法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读书,以上讲的都是个体阅读法。其实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把个人阅读与班级共读结合。独行快,众行远。和同伴分享、讨论不仅可以提高阅读兴趣,还能提高阅读质量。“不动笔墨不看书”,在阅读时,我建议学生做摘录,摘好词、好句、好段;我建议学生做点评,评语言、评结构、评内容;我建议语文功底好的学生写读书笔记。</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既重要又难教。在多年的农村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他们好胜心强的特点,釆用多种有效方式,激发孩子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我重视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我重视规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重视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发展求异思维的能力;我重视学生知识迁移,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的拓展。不曾忘记我同他们一起欣赏过“千朵万杂压枝低”的百般红紫;同他们一起感受过“空山新雨后”的山明水秀;同他们一起领略过“大漠孤烟直”的边塞烽烟……农村的教学生活是单调的,也是多彩的;是孤独的,也是快乐的!我愿意做一个孩子王,看着他们一个个勤奋学习,健康成长,不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