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人为人

一苇

《视人为人》<br> 最近的一段时间的感觉进步不少,感悟很多,体会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人在做具体的事时进步是最快的。二是用行为教育人效果最好。这几天一直很忙,没太关注孩子,当我遇到困难,困惑烦恼的时候我儿子拿了他一直在看一本书,说妈妈你看这个,是一篇关于高效达成目标的文章。儿子拿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来激励我。我很感动为儿子的行为,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知道激励妈妈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感动之余反思这么好的行为怎么养成的。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很画面,曾经很多时候孩子懈怠时,我不也是拿孩子喜欢的书上的故事来激励他吗。<br>孩子的行为甚至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模仿来,所以我们身为父母想让孩子成长为什么样子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吧。当孩子的表现不是你想要的时候,家长是否要反思自己给孩子提供的环境是怎样的。孩子从中提取到的信息是怎样的。<br> 上次分享时我提到过孩子在会说之前我们要多跟他说,当孩子会说后我们要多听他说。孩子说出的往往是他对环境的理解或者说是环境对他的影响输出。做父母的人会有这样的体验孩子在2、3岁时问题特别多。这是孩子社会化很关键的时期。父母要通过听孩子说来了解他对环境的认知,并通过交流来达成共识。所以我们认真的听孩子说话很重要,把孩子当成朋友认真的、平等的交流。做父母的很难平等的和幼子交流,这源于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父子如君臣。现在在年轻的家庭中好像翻过来了,孩子是家庭的皇上或公主。这样的亲子关系都不是平等的,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如何来把握平等的亲子关系呢,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面对的是朋友或同事我们会怎样。有人会说孩子不听话,我也不能眼看着他犯错呢,当我们和孩子打不成共识时,要学会让孩子去体验逻辑后果。而不是强制他按我们说的做,我们能强制他的行为,强制不了他的思想,在他能和我们抗衡时会集中爆发的。比如青春期的叛逆。<br> 孩子年幼的时候思想可塑性强,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积极的参与孩子的成长,引导他建立与我们相近的世界观,从根本上减少矛盾。怎么做到,听他说。平等的交流。<br> 今天就到这里,下次跟大家分享《学会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