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王玖瑭</p> <p> 川压厂的全称是四川空气压缩机厂。这个曾经的我国国民经济骨干企业,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重大装备的大型国有企业,从1966年建厂到2004年改制结束国企使命,四十年里走过了成长、辉煌到衰落的历程。 </p> <p> 艰苦建厂过程 </p><p> 川压厂的历史,要从三线建设的大背景说起。</p> <p>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周边局势十分严峻。1956年之后,中苏由于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苏联单方面撕毁合作合同、撤走专家、逼迫中国偿还抗美援朝时期购买军备的债务,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两国长达7300公里的边境线,出现了空前的紧张局势。</p> <p> 美国第七舰队公然进入我台湾海峡,挟迫我周边国家签订条约,结成反华联盟,在这些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对我国东南部形成半圆形包围圈。1962年后,美国在台湾海峡多次举行以入侵中国大陆为目标的军事演习。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1964年,美国制定了绝密计划,试图袭击中国核试验基地。8月,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全面介入越南战争,并将战火延烧到包括北部湾和海南岛在内的中国南部地区。?</p> <p> 鉴于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作出为了加强战备,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建设重点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这就是新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三线建设”。</p> <p> 三线建设,是自1964年起,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 <p> 川压厂就是我国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期间,在国家加强三线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国家工业建设布局的重点由沿海转移到内地,为了与大型空气分离设备配套,为了给石油、化工、军工、冶金等工业提供装备而确定新建的三线建设项目之一。</p> <p> 厂址和包建单位的几经变迁。川压厂从1966年1月开始筹备,厂址最初选在自贡市郊的城南高峰公社土门口地区,并与四厂一所(四川空气分离设备厂、四川特殊泵厂、四川铸造厂、自贡机修厂和四川深冷设备研究所)组成四川空气分离设备总厂。</p> <p> 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各派群众组织相继成立,各级党组织和行政机构陷入瘫痪。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建厂工作难以进行下去。12月21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撤销四川空气分离设备总厂。接着,各造反派组织和现场人员纷纷要求另选厂址。1967年6月,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四川空气压缩机厂改在四川简阳县建厂,厂址选在简阳城西烂泥沟一带,即现在的简城镇建设西路打石坳。对外代号为7号信箱。</p> <p> 川压厂在自贡建厂期间,一机部确定由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包建,厂址改迁简阳后,一机部又确定改由上海压缩机厂包建。1968年8月,上海压缩机厂筹建人员全部撤回上海,包建工作再次中断。川压厂成立革命领导小组,负责施工及日常事务管理。1970年3月,成都军区命令成立川压厂军事管制委员会,朱奎任军管会主任。7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再度明确由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包建。</p> <p> 川压厂隶属关系和厂名的变更。川压厂从1966年6月至1971年2月,属国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直属企业。1971年下放给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管理。1974年12月,成都军区命令撤销川压厂军事管制委员会。1985年1月,四川省机械工业厅将管理权下放给内江地区行署管理。1991年1月1日起,由内江划归四川省机械厅管理。1998年,又由省机械工业厅划归资阳地区管理,直至2004年改制时终止。</p> <p> 厂名的几经变更。1966年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确定厂名为自贡气体压缩机厂。同年7月,一机部定为四川气体压缩机厂。1967年厂址变迁后,一机部将四川气体压缩机厂更改为四川空压机厂,并授铜印正式启用。1971年厂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将四川空压机厂改为四川空气压缩机厂。1988年9月,内江市计经委批复,同意四川空气压缩机厂更名为四川华西通用机器公司。这一名称沿用至2004年10月企业改制时终止。</p> <p> 试生产和打通生产线。1973年11月,为打通生产线,工厂确定以L8-60/8型空气压缩机为主要产品进行试生产。1975年至1978年,川压厂先后完成了四川维尼纶厂空气透平压缩机、氧气透平压缩机商检测绘任务、抗硫压缩机和摩托压缩机试制任务、燃气摩托压缩机研制任务、天然气压缩机试制、氮氢气压缩机试制等任务。</p> <p> 1977年,全过程生产线基本打通,即从原材料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线活动所构成的路线基本打通。工厂实现了产品工艺过程生产组织形式,按产品专业化原则,配备完成生产产品(零、部件)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各工种岗位的工人和各部门管理人员,能够完成产品(零、部件)的全部制造工作。</p> <p> 川压厂在投产前的筹备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上没有工厂行政机构,也没有厂长这个职务,经历的领导机构为筹建小组、包建小组、革命领导小组、驻厂军代表、军事管制委员会、包建领导班子、工厂革委会。1978年验收投产后,成立工厂行政管理机构,王兴和是川压厂第一任厂长。</p> <p> 二十年的辉煌 </p><p> 从1978年3月工厂验收投产到1997年,川压厂有过二十年的辉煌。川压厂地理位置上处于成都市的东门户,成渝铁路第一大站——简阳县城西3.5公里,简阳到三岔湖的公路途径厂区。</p> <p> 工厂占地面积30万平米(约450亩),其中建筑面积12万平米。截止到1995年,川压厂拥有固定资产1.4亿元,流动资产1.39亿元。各类机电设备641台套,各种车辆42辆,职工2504人。</p> <p> 川压厂的生产和技术发展经历了试生产、转轨变型和新产品开发等阶段,年工业总产值由投产初期的600万元,发展到1995年末的8100多万元,销售收入近亿元。</p> <p> 截止到1995年,川压厂党的组织为一委6部室25支部,党员504人。行政机构为25个管理科室,8个生产分厂,1个技工学校,一个职工子弟学校,一个职工医院。</p> <p> 工厂最初确定的设计纲领为年生产12个品种,58台产品,2752吨产量。截止到1995年,发展到三大系类,19个系列164个品种 ,产品100多台套,产量4000多吨。产品用途涵盖天然气、石油、化工、冶金、矿山、食品、制药、军工等行业,成为名符其实的为国民经济提供重大装备的支柱企业。</p> <p> 1983年进行企业管理全面整顿,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1985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工厂完全脱离计划经济,从单一的生产型转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p> <p> 川压厂的鼎盛时期是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每年销售收入在七、八千万元,最高时超亿元,年上缴给国家的税利最高时达到760多万元。职工人均年工资达到六、七千元,加上各种福利,有的员工年总收入七、八千元。</p> <p> 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由于川压厂的快速发展,来工厂视察的各级领导很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相关部委领导,多任省委书记、省长等领导都经常来工厂视察指导工作</p> <p> 九十年代,来工厂洽谈订货、开展技术合作的外国客商也较多。与西德、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客商开展技术合作。产品不但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还远销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巴基斯坦等东欧、中亚、东南亚等国家。</p> <p>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管深化,川压厂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先后向西南机械大厦、四川东方石化机械集团、简阳市人民医院、宜宾空压厂、天府海南公司、新市真空泵厂、简阳棉纺厂、西峰实业总公司、东溪镇江东塑料厂等企事业单位投资,通过不同方式发展横向经济联营。</p> <p> 这一时期,川压厂跻身中国三大压缩机生产企业之列(另两个是上海压缩机厂和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在四川省内,川压厂的名头在机械行业也是响当当的。当年有句顺口溜是这样表述的:一重一东,三长两空。即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绵竹东方汽轮机厂;泸州的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液压机厂、长江挖掘机厂;简阳的空分厂和空压厂。足见川压厂在中国和四川机械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 <p> 川压厂在环境建设上舍得投入,由于环境建设成效显著,被内江市园林协会接纳为会员,获得内江市园林企业称号。鼎盛时期的川压厂,每年度工厂都有固定的大型职工文体活动,如职工运动会、篮排球联赛、书法绘画摄影展览等。每逢重大节假日,要举办歌咏比赛、游艺活动、啤酒晚会、篝火晚会、卡拉OK大赛等,职工生活福利好,文体活动丰富。</p> <p> 计划经济时代川压厂的行政级别是正地级,科室分厂的级别是正县级。大学生分配到工厂感到荣幸,地方上各级领导的子女参加工作都往厂里安排。职工在社会上有一种荣誉感和优越感。 </p> <p> 走向衰落 </p><p>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川压厂开始走向衰落。川压厂衰落的原因,既存在那个年代国有企业的通病,也有自身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病是工厂领导班子思想僵化,观念转变慢,固步自封,内部改革跟不上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缺乏创新开拓思想。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不能与时俱进,经营思想落后,激励制度不健全,大锅饭现象严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没有激发出来。</p> <p> 川压厂自身存在的特殊问题是包袱过重,加之国家在那时的改革进程中,也拿不出钱来解决三线企业的包袱,过重的包袱成了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包袱就是工厂不是单纯的生产经营单位,同时要承担几乎所有的社会功能,因此有限的资金不能全部投入生产经营和技术升级改造。</p> <p> 工厂厂区外就是庞大的生活区,建有家属楼37栋,生活建筑面积5万多平米,住宅面积5万多平米。常住的职工、家属近万人,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是典型的大社会的缩影,职工和家属的生老病死全部管完。</p> <p> 生活福利设施有学校、幼儿园、医院、银行、公安、电影院、商店、菜市场、职工乐园、职工之家、职工食堂、招待所、洗澡堂、居管办、退休办、供水站、天然气站等等,有足球场、篮球场、门球场、职工班车,除了火葬场没有,其它都不缺。!</p> <p>1997年职工班车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成为川压厂衰落的加速器。事故严重打乱了工厂的生产生活秩序,打击了职工的信心,资金投入上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从此一蹶不振。</p> <p> 2004年,在四川省和资阳市两级政府的指导下,川压厂完成了改制。改制后的华西通用机器一分为二,分别组建了四川联众石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和四川大川压缩机有限责任公司。联众公司承接原川压厂的不良资产和债务,实际是一个空壳公司;大川公司全部接收原川压厂优质资产和流动资产,轻装进入市场。改制后的大川公司,员工七、八百人,留下来的主要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骨干。除少量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进入托管外,失业人员全部抛向社会。!</p> <p> 改制后甩掉包袱的公司,本应大展宏图,重铸川压辉煌,但由于种种原因,十几年来仍然没有走出经营困境。这是一个让改革者和被改革者都应深思的问题。 </p> <p><br></p><p> 谨以此文向曾经的川压人致敬!特别向老一辈川压人致以崇高的敬礼!他们是共和国机械工业的奠基人!还有包建川压厂的东北的父辈们和兄弟姐妹们,共和国的发展史有他们浓墨重彩的一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