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疫情挡不住春天的到来,困难挡不住青春的脚步。经过76天的漫长等待,76天的长久离别,76天的工作学习,76天的疫情防控,终于迎来开学的日子。4月7日,方城县第一高中2200余名高三学生返校,和亲爱的老师重聚在美丽的校园,重启新学期的校园新生活,开启面对面教与学的新篇章,共同迈出更有效、更扎实的复习备考新步伐,向2020年高考发起最后的冲击。</h3> <h3>早上6:30分,学校领导班子及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全部进入工作状态。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下,公安局、杨集派出所干警维护校园周边秩序,并进行临时交通管制,杜绝机动车辆通行;县卫健委派出120急救车辆,现场警戒,负责处理可能发生的突发疾病、突发疫情。</h3> <h3>上午7:00,分批返校开始,城区学生作为首批返校学生先行入校。学校划定专属区域用于学生排队等候,并设置专用通道对学生进行双手消毒和体温检测。按照不小于1.5米的间隔要求,组织学生保持距离、有序进入校园。学校多区位快速安检门,可对学生进行额温检测,并可对学生是否携带违禁品进行查验。微机员做好值守,仔细筛查发热学生。对可能出现的发热学生,学校设置了二次测温点进行水银温度计测温,同时设立隔离室,对可能发热的学生采取临时隔离、送中医院救治措施。<br></h3> <h3>为创造开学条件,方城一高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进行了一个月的积极筹备。抓网上教学,抓疫情防控,多渠道备齐备足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多次对校园进行全面专业消杀,制定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方案、开学准备工作方案、开学工作方案,以及校园封闭管理制度、定期消毒制度、晨查午检制度等15项制度,对师生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跟踪排查登记,开展学生返校、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相关演练。县委、县政府、县教体局领导多次到校调研督导,给予学校防疫物资等多方面支持,并就疫情防控、教育教学、开学准备工作进行科学、精细、严密、有力的指导。方城一高多次召开会议,优化工作措施,并按照上级“八个到位”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经过全面准备,学校具备了基本的开学条件,经县领导和市教育局领导检查验收,达到了开学标准,可以按照省教育厅规定的开学时间如期开学。为确保万无一失,4月6日下午,方城一高召开由宿舍、食堂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行管后勤人员参加的开学工作“战前”动员会,按照方教疫防组学生返校复学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工作人员职责进行明确,对开学工作进行全面部署。</h3> <h3>学校用红毯设出学生入校回班固定路线,并划出间隔线和指示标,学生按路线、方向,保持足够间距直接回到教室。</h3> <h3>“师爱深深润繁花万朵愿你前程似锦;思念长长化春风十里迎你平安归来。”为迎接学生返校,方城一高搭建了两个大彩门,铺设了二百多米红毯,气氛喜庆而又热烈。“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戒骄戒躁,坚定前行”等标语,蕴含着学校及老师对同学们的深切期望</h3> <h3>原有班级一分为二,学生被分到两个教室上课。学生入班后分散就座,班主任再次向学生点明疫情防控工作具体要求。</h3> <h3>4月7日上午,县委常委、副县长李荣胜到校详细了解学生返校工作组织情况,并对学生返校复学工作进行指导。</h3> <h3>4月7日下午,县委书记褚清黎带队到学校调研,察看了解学生复课情况和食堂管理情况,并就疫情防控、学生心理疏导、教学衔接、培优补差、临界生培养等工作提出要求,同时为学校领导加油鼓劲,指出只要坚定信念、主动作为、锲而不舍, 2020年高考预定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h3> <h3>为学生发放防疫中药;使用抑菌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对双手进行消毒。</h3> <h3>班主任对班级学生逐个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认真落实晨查午检制度。</h3> <h3>原有宿舍一分为二,由8人一间变为4人一间,实行错峰回寝、错峰起床、错峰入班。</h3> <h3>学生分批放学,错峰就餐。各班同学被分配到相应的食堂服务窗口,排队就餐,饭食一律实行“一碗端”,学生使用一次性餐具,同向分散就座用餐。</h3> <h3>王庆功校长接受记者采访</h3> <h3><br>黑暗有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有多让人热泪盈眶。此时,重回校园的同学们是幸福的,幸福的他们拥抱着梦想,升腾起新的希望,他们做好了奋力一搏,百米冲刺的准备,渴望着高考后另一个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春天。<br></h3> <h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方城一高将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教体局的坚强领导下,恢弘士气,提振信心,争分夺秒,提高效率,众志成城,合力攻坚,不断优化工作措施,扎实提高工作质量,努力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把受疫情影响的损失补回来,一鼓作气,奋战到底,善作善成,不负领导重托,不负百姓期待,力争再次书写高考新辉煌,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更加满意的答卷!</h3> <p><br></p><p><br></p><p>文字:沈兴伟</p><p>摄影:李庆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