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幼儿的数学活动实际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期特别是4、5、6岁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p><p> 要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质量,操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操作学习的基本方式之-就是动手操作。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数学游戏,帮助幼儿获得数学的感性经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p> 纸牌猜猜猜 <p>材料准备:一副纸牌。</p><p>经验准备:能完整的认识扑克牌。</p> <p>游戏玩法一:</p><p> 1.幼儿和家长面对面坐,每人各抽取纸牌10张。</p> <p>2.所抽取的纸牌进行分类(可以按照花色不同、颜色不同、有无人像图、比某一个数字大或者小等方式分类),分好后,让对方猜一猜,是按照什么不同分类的,猜对的一方胜利 加一分。猜错不加分,游戏可反复进行。</p> <p>按照颜色分类。</p> <p>按照有无人像分类。</p> <p>按照是方块♦️和不是方块♦️分类。</p> <p>按照比7大比7小分类。</p> <p>游戏玩法二:</p><p> 1.家长与幼儿面对面坐,家长抽出纸牌10张,并在其中选择一张纸牌为“心里的纸牌”。</p> <p>2.请幼儿用提问的方式猜出家长心里的纸牌, 家长只允许回答“是”或者“不是” 。例如:你心里的纸牌是红色的吗?回答“是”, 即可排除黑的纸牌,缩小猜测范围!</p> <p>3、幼儿继续提问直至纸牌猜出。例如: 心里的纸牌是红桃吗?”回答“是”, 即可排除,还剩两张,幼儿无论提问“是9吗?或者“是A吗?”都可以猜出答案。家长可鼓励幼儿动脑筋思考如何提问猜得比较快!</p> 教育建议 <p><br></p><p>1.纸牌是孩子在家中常见但不熟悉的游戏材料,有很大的数学游戏价值,家长可以在游戏之前帮助幼儿认识纸牌,例如:纸牌上有什么?花色、数字,有的还有人像等等。</p><p>2.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大胆操作习得数学经验,分类后要注意倾听幼儿分类的理由,家长也要大胆表述自己分类的理由。 </p><p>3.游戏的第一种玩法适合初期进行分类游戏,游戏第二种玩法适合幼儿已掌握多种分类方法后进行,不要弄反,以免影响幼儿游戏的兴趣。</p> 老师说 <p> 分类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能力之一,进行分类需要幼儿关注物体的属性特征(如:颜色、大小、名称、用途、事物关系等等),引发幼儿关注属性特征的最简单的活动是匹配,在匹配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活动是分类。</p><p> 纸牌猜猜猜这个游戏的两种玩法是在帮助幼儿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变通性,是一个材料简单,便于家长在家里和幼儿一起玩的游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