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日一早,又赴东山,从槎湾上去,途经山麓保安禅寺,从茂密的茶树和枇杷林、杨梅林之间,寻觅小径和可以穿越的树缝沟壑,七转八弯,攀岩爬坡,登上了玉笋峰。尔后又穿林钻棘,翻至碧螺峰。</p><p class="ql-block"> 在碧螺峰腰,邂逅4位素不相识的男士,他们指着峰顶问我:那上面有何景致?我说,这山名为碧螺峰,峰顶种有大片碧螺春茶,茶圃中有座碧螺亭,亭旁有块大石,石上镌刻有“碧螺峰”三字,是明相王鏊手迹。听我这么一说,4人兴致骤浓,邀我引领登峰观赏。</p><p class="ql-block"> 我带他们走小径,左拐右转,登上峰顶,来到了碧螺亭,并在杂草丛中找到了那块刻石。众人喜出望外,赞称这是极具价值的一处古迹。这正是:碧螺峰上碧螺亭,碧螺亭外碧螺春。美哉!</p><p class="ql-block"> 8年前我上碧螺峰时,见石上文字的阴刻处还有隐约的红色漆迹。而这次发现,虽然文字的轮廓还在,但漆色已全然褪尽。当我正为此嗟叹之时,一位与我一起在石旁留影的男士说:“老先生,为字补漆的事,包括石上的碧螺峰和亭中的碧螺亭等等,都由我包了,过几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我高兴地说:“很好!到时请告诉我一下,我也来。”接着,我们拿出手机,扫了一下二维码,互加了微信。我的微信名是“阿庚”,他的微信名为“victor红帽子”。经聊,我俩都属猴,我89岁,他65岁。</p><p class="ql-block"> 下山时,大家一路走一路拉呱,主题是谈文物古迹的保护。我指着山麓灵源寺旁那棵高耸蓝天的罗汉松说,那是一棵已有1500多年树龄的古木,堪列省内同类树木之冠;山坡上还有一株树龄达350年的板栗树,也是罕见之物。遗憾的是,对这样宝贵的活文物,目前在保护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当地一些村民及外地人士,将这棵罗汉松作为神树一般膜拜,常来树前焚香点烛烧纸,万一风骤火旺,很易引发森林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不发生此类事故,那焚烧时产生的烟尘,也会使古树的生长受到影响。大家听后,一致同意我的看法,希望有关部门在保护古树名木和森林防火方面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并进一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p><p class="ql-block"> (顺便说一下,原先给几位微友讲过,今日我准备登莫厘峰。因昨晩东山巢园的巢总有约,今天上午要先去一趟巢园,随后如时间允许,再去莫厘峰;如不凑,则不上了。)</p> <p>这是8年前(2012年)我拍摄到的碧螺峰石刻,那时还能隐约看到涂在阴刻文字中的红色油漆。现在漆色已全部褪去。</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