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right;">六年级组工作记录</h3> <p> 阳春三月,暮春时节。尚未平息的疫情,阻挡了学生走进校园的脚步。然而,病毒无情,老师有情;新型病毒打败不了百变老师。作为即将毕业的年级组,我们组的所有教师,从接到“停课不停学”的任务开始,一名名原本普通的人民教师就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改变。</p><p>一、变身主播,隔离不隔学</p><p> 坐在电脑前,戴着耳麦的主播;坐在手机前,很学生互动的主播;在各种录屏软件中,不停摸索的主播,他们是谁?他们是原本站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而此时,电脑即是三尺讲台;手机即是三尺讲台;各种录屏软件即是三尺讲台。尽管开始并不熟练,尽管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尽管网络不给力设备不完善,只要学生需要,老师们就可以完成这华丽的转变,把三尺讲台搬回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语文学科</b></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英语学科</b></h3> <p>二、变身学生,教学也自学</p><p>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老师也要变身成学生,和学生一起上课,详细记录省教育厅播放的视频课程,并认真撰写听课反思,从而更好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那一张张听课笔记上融入了老师们多少爱和责任,寄托着老师们多少期望和祝愿啊!</p> <p>三、变身债主,要债更要爱</p><p> 也许这个角色是老师最尴尬的角色,也是老师最不愿意却又不得不屡屡扮演的角色。没有按时签到,要催;没有及时上课,要催;没有及时交作业,要催;没有及时订正,要催……总之,老师以债主的身份出现在少数学生面前的现象时有发生,每次都不好意思再催了,可仍然要鼓足勇气,冒着再次失望的风险,再次拨通电话……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耕耘总会有收成。</p> <p>四、开展网上小测试活动,验收线上教学成果</p><p>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六年级语数外组每周进行网上小测试,并对成绩进行分析。表扬优秀学生的同时,对于薄弱的学生利用线上资源进行抓差补缺。</p> <p>五、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畅所欲言氛围好</p><p> 六年级教师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听课和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腾讯会议每周多次教研,表达自己的困惑同时也分享自己的优秀方案。</p> <p> 更值得一提的是英语学科为了确保孩子们能在家里有效学习,英语教研组坚持每周三次教研有时候一天一教研。更是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申请英语专题公众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解决有些家庭网络卡的难题,六年级英语教研组长吴玉萍老师克服困难,申请了“浮萍草英语加油站”公众号,每人及时更新省课。并提炼课本重要语法录制成视频推送,以方便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喜爱。</p> <p>六、养成习惯很重要、读书活动效率高</p><p> 英语学习学生必备四项技能:听、说、读、写,其中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六年级英语组统一安排早读时间,让学生养成了爱读的好习惯。早读课学生大声读,老师悉心指导,画面温馨和谐!</p> <p> 六年级组无论是资深老教师,还是年轻女教师,又还是帅气男教师,都在这几个角色中熟练切换,累并快乐着。变换的是角色,不变的是责任。变与不变之间都是隔离而隔不断的师生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