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记得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把灶台边装在罐头瓶里面的白糖,用小勺挖出來用舌头舔了一口,哇啊!好难吃!问妈妈怎么不甜啊?妈妈笑着对我说:“傻孩子你拿错瓶了,这瓶这是咸盐,那瓶是糖”。我问妈妈:“您说过糖是甘蔗做的,那咸盐是什么做的呢?”,妈妈说:“她出生在很远很远的大海,是海妈妈养育了他…”。我出生在祖国最北边的哈尔滨,离大海很远很远,也没有机去看看海盐的故乡。</p><p> 退休了,怀抱着几十年的疑惑,终于有机会到我国最大天然海水盐场之一的“莺歌海盐场”一探究竟…。</p><p><br></p><p>(请横版看)</p> <p> 海南岛西南部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区,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有利于晒盐。</p> <p> 莺歌海盐场是海南岛最大的海盐场,在华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p><p><br></p><p> </p> <p>{本航拍图取之互联网)</p> <p>海南莺歌海盐场位于乐东县,面临大海,背靠尖峰岭林区,是一片30多平方公里的滩涂地带。这里可见一望无垠的银白色盐海,渠道纵横有序,盐田银光闪闪,景象十分美丽。</p> <p> </p> <p> 莺歌海盐场建于1958年,总面积3793公顷,年生产能力25万吨,最高年产30万吨。</p> <p> 莺歌海盐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早己今非夕比,但在我的探索中仍然可以看到她的过去及遗留下來的沧桑历史痕迹…。</p> <p> 妈祖像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后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道教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为此建立妈祖像,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p> <p> 从1958年底生产出第一批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的时光。如今,莺歌海盐场废弃的铁轨、围墙、贮存盐的仓库等,在时代的变迁中保持沉默,过去的辉煌已成为一段往事珍藏在盐场职工的心中。 </p> <p>锈迹斑斑的铁路钢轨</p> <p>可能是储存海盐的仓库?</p> <p>完成当年历史使命的海水抽入机房</p> <p>把海水输入盐场的管道</p> <p>当年盐工进入抽水机房的小桥,只剩下桥桩还在默默站立</p> <p>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原来落后的盐厂已经形成年产几十万吨的海盐大晒场。</p> <p>海南的天气炎热,盐工人都是在早晚气温比较凉爽工作,天还蒙蒙亮就骑着摩托车来到盐场</p> <p>迎着初升的太阳开始推盐</p> <p>应用先进的PⅤC管道把海水抽到晒盐池内</p> <p>从晒盘池推出的盐洁白无瑕,堆积如山</p> <p>多么像一座银白色的雪山</p> <p>盐工用力把晒出的海盐从晒池中推出</p> <p>堆积如雪山的海盐</p> <p>盐工人们已推出盐装车运走</p> <p>利用現代化的大型传送机收集,从这里运送到食盐加工厂发往世界各地</p> <p> 根据乐东黎族自治县的发展规划,莺歌海盐场在不远的将来,会开发成一个独特、美丽的旅游景点。</p> <p>雪山之巅</p> <p>大海的呼唤</p> <p>正在修建的旅游观盐大道旁</p> <p> 探密结束,终于解开心中几十年的迷惑:“我们盐的故乡在大海,大海是生我的地方,是我成长的地方”。眼望着一望无际的盐田,堆积如山银光闪闪的海盐,仿佛我也成为一粒洁白的盐粒融入其中,回到了遥远的故乡、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p> <p>摄影 史有志</p><p>编辑 史有志</p><p>出镜 中 华</p><p> 陈小红</p><p>2020-04-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