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以爱育爱”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 做具智慧与美德的灵动幸福之人——北街小学“同读一本书”优秀作品展(三)

白森红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街小学 白森红</b></p> <p>  寒假是孩子们期盼的,作为老师的我也同样,寒假可以好好在家休息,但是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愉快的寒假让自己有点困扰。但这个困扰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突然降临,居家休息无疑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再加上学校延期开学,如此充足的时间,作为青年教师的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有许多,我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假期来给自己充充电、补补课,充实一下自己的业务知识,提升一下教学技能水平。放假前,学校教科室也为老师们着想,要求我们假期“同读一本书”,品一碗心灵鸡汤,在愉快的假期里不断成长。我有幸分到了《名校的那些“秘密”》和《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这两本书。先读那本书呢?我是一个好奇心非常强的人,第一眼看到“秘密”二字,这让我萌生了迫不及待先拜读此书的欲望。</p> <p>  她,一袭裙装,在实验二小古朴的四合院内常常笑声朗朗。</p><p> 她,举手投足透着不声张的优雅,言笑晏晏间却有着极严肃的思考、极认真的坚持和惊人的坦率。</p><p> 她,在记者的专访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也是她提出的“以爱育爱”“双主体育人”的办学理念在教育界的影响力经久不衰。</p><p> 她,是国务院参事,而且是唯一入选的小学校长。身兼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实验二小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李烈。</p> <p>  “爱”是李烈教育思想的灵魂。李烈校长在书中是这样诠释的: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在教育实践中,爱的能力远比爱的情感更重要。这句话让我感悟颇深,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所提到得爱,大多都是情感层面上的爱,现在觉得真是太狭隘了,我们应该从对学生情感得关心、关怀和物质的关照等上升为培养学生爱和学生对爱的价值体现的理解,进而让老师的爱成为爱的艺术体现,让学生的爱成为真正的内化与心的情感的爱,使其懂得老师这种大爱的珍贵。李烈校长在“未来会网站”(www.fuwill.com)上也曾发表过这样一段话:“以爱育爱”,是以教师的爱,去培养学生的爱。教师在育爱的过程中,自身又不断地生成爱,收获着爱。</p> <p>  爱,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不仅需要情感和行为,更需要能力和艺术。从这段话中让我感悟到:爱的博大精深和爱的艺术文化,“以爱育爱”是以教师的大爱去培养学生的爱,这个培养过程是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艺术手段。我认为,“爱的教育”其实就是一门汲情感、能力、艺术与一体的德育和思政课。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用一生去精心备课,这堂课备好了有益于孩子的一生,备杂了可能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p> <p>  当我看到文中提到的“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时,我当时也有很多理解不了的地方,可能是李烈校长在这一点上早就看出了我们大家的困惑,所以她列举了一个曾经在她主持的“20年前,一位美术老师在全校‘以爱育爱我来谈'大会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典型例子来诠释这一概念。李烈校长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她想对全体老师说:“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变化是爱的能力,艺术地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是爱的能力,出色的教学水平是爱的能力┅┅爱的能力需要开发,可以培养,爱的能力更来自教师深刻理解学校‘以爱育爱'理念后自动自发的思考与实践”。</p> <p>  从李烈校长举得例子和她的表述,我也从中感受到了爱的情感目标实现是通过教师艺术教育手段来达成的,而这些艺术教育手段的实施是以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为依靠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要不断的去学、去研究,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要达到教学上的艺术前提是自身知识的储备要足量。</p> <p>  “爱”是李烈教育思想的灵魂。“以爱育爱”为主旋律的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是李烈1997年担任校长的第一年提出的。在文中她强调教师和学生在不同层面各自的主体地位,提出以教师“爱的四有”即爱的情感、行为、能力、智慧去培养学生“爱的四有”。那么,到底如何诠释“双主体育人”的概念呢?2019年8月,同样在“未来会网站”(www.fuwill.com),李烈这样诠释:所谓“双主体育人”,是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的层面,通过自育、互育,协调互动,共同发展。李烈认为,对孩子的培养可以浓缩在一个最简单却又最意味深长的“人”字上。左边一撇,代表学业,是认知的发展,落点是思维品质,培养的是人的智慧;右边一捺,代表做人,是社会性的发展,落点是德行品质,培养的是人的美德。一捺托起了一撇。听起来还是有点深奥,所以李烈校长用8年时间,在全校老师的共同参与整理提炼,完成了十余万字的《“双主体育人”办学思路实施手册(修订本)》。文本虽制定出来了,我们都知道理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达成共识、内化与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或是反对的声音,这一点李烈校长也在文中提到了,尤其是她的那种敢作为、坚持不懈、善于思考的精神和品质让我敬佩和感动,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完善、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引领大家不断去实践、去转变。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最终形成了属于他们实验二小的《“双主体育人”办学思路实施手册》。</p> <p>  《人民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从理念的提出,到达成共识,其实很难。很多校长或是老师有很好的理念,但是难以在学校和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中落实,难以在每一位老师身上得到共鸣和进一步的诠释、提升。现在看来,我们还是缺乏实验二小的那份坚持和那股永不言弃的精神。</p> <p>  这段话是人民教育记者在采访李烈校长时,她提出的校长管理建议中的其中一条。我觉得这段话不仅适用于校长,更适用于学生、家长和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就谈不上教育。”孩子有问题,是不是他的家长和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够了解他,没有充分的认识他,没有找到真正适合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鲁迅也曾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不同,倘若不先行理解,不懂得尊重,一味蛮教,必有大碍孩子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只有我们真正做到尊重、信任、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遵循孩子发展的教育规律,才能得到满足,心灵才会处于舒展状态,我们也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从而走向教育的成功。、、</p> <p>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路小学校长孙双金在文中这样提到“职业幸福存在于每一天创造性的工作中”,我曾经读过肖川老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写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幸福快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感受,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师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p> <p>  教师的需求和需要是什么?孙双金校长引用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我认为教师最大的需求就是发展,最大的满足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最大的职业幸福就是创造性地开展好每一天的工作,这一点我和孙双金校长的观点是一致的。教师如果能正真做到用爱施教、用心思考,那么,你必将会成为一名幸福、卓越的优秀教师!</p> <p>  最后,我想引用北京一零一学校郭涵校长的这段话继续激励我坚持读书:“读书最好还是要读经典,读名著。人啊,跟谁在一块儿很重要,读书就是与谁为伍、跟谁对话。人生在世,不图钱财,可总得跟那些思想家、文学家对话!而做校长的,更要和历史上的中外教育家对话。这种对话,就是阅读。每当我潜心阅读的时候,书的作者好像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眼前”。</p> <p>  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 —— 莫洛亚</p> <p>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 伏尔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负春光 不负韶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温润而泽 上善之行</p>

李烈

教师

教育

校长

老师

以爱育

双主

幸福

情感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