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晚霞情教师 <p><b> 本学年,小学部又迎来七位晚霞情教师。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单位亦是如此。这些“老同志”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总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执著得近乎较真儿。也正是这种“老认真”的态度,感动,感染着身边的人。他们鬓染霜花却风华正茂,他们年逾半百却朝气蓬勃,所以,有他们就有力量,看到他们就能唤起希望。线上教学期间,信息技术,平台使用等,新事物新技术向她们提出了艰难的挑战,然而,年龄不是克服一切困难的障碍,关键在于想不想向上攀登。他们自己钻研,与人研讨,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很多方面甚至超越了年轻人,真是的“老当益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她们,走近她们平凡且真实的每一天。</b></p> <p><b> 网络授课对于一个接近六十岁的老教师来说确实困难重重,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面对上级“停课不停学,让学生在家快乐学”的通知精神,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担起了这份责任。开始授课时,确实有些吃不消,因为繁重的网络教学工作使她的眼病复发,眼睛视力急剧下降,只能手扶镜框调整角度。但她想到班里50多名孩子的学习一点不能耽搁,想起作为一名教师沉甸甸的责任,仍然精神饱满的投入工作,劲头儿十足,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她就是老年志愿服务团的赵秀凤老教师。</b></p><p><b> 为了上好网课,对网络一窍不通的她下决心学习使用各种软件,她给闺女发视频一点点的学习,给本组年轻老师打电话仔细询问,还把楼上的邻居请到家里帮忙解决……直至现在能熟练使用各种教学软件。可以说,天天手机电脑不离手,随时判作业,学生有问必答。她用行动诠释师者仁心,静守教育的精神家园!</b></p> <p><b> 万事开头难。依稀记得网课的第一天,本以为做足了准备,信心满满要打好第一仗,可是一上课,不曾预料的问题接踵而至,让刘老师措手不及,一会儿给学生发视频课件,一会儿告诉家长怎样打开进入,一会儿告诉学生怎样选课、听课,一会儿这个学生说黑屏了,一会儿那个学生又说听不清了,顿时方寸大乱,平复之后,她开始逐一解答,耐心引导。第一天网课下来,累得她精疲力尽,头发晕,手发木。</b></p><p><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刘老师开始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尝试,此时的她像一个好学的孩子,虚心求教,耐心钻研。学校全面推开直播课时,她向赵翠敏老师学习如何发起会议直播,并利用周六日拿着手机对照赵老师发的视频一次次试播,一次次演练。最终她攻克了技术难关,学会了直播授课。网络教学期间,她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真正做到全天在线,随时关注教学。小小的网线拉起师生情,美妙的云课堂架起知识桥。现在,每天和孩子们隔空间面,共同学习,成了刘老师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b></p> <p><b> 线上教学,最长情的是陪伴。对于班里一些特殊的孩子,许老师细致入微,关爱有加。记得刚开始上网课的时候,班里一个女孩,父母是重组家庭,这次疫情和奶奶住在一起,年纪人不会操作手机,爸爸上班,又无暇顾及。孩子只能等爸爸去看望时,隔三差五看视频,传作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许老师及时联系孩子的爸爸,共同商量监管的措施,并达成共识,给孩子再准备一部手机,与老师加好友,每天进行单独沟通。此后的日子,许老师除了上好全班学生的直播课,还会在课下给这个孩子“开小灶”,从指导手机操作到二次讲课,从督促作业到谈心鼓励。一段时间下来,孩子有了可喜的变化,愿意和老师聊天,也能主动提交作业了。爱孩子就要陪伴,就要让孩子感觉到,这样也就换来孩子对自己的爱。三十多年的教学中,许老师爱了太多的孩子,也饱尝着幸福的味道。</b></p> <p><b>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抗战中,一位多年站在三尺讲台,手握粉笔与学生面面相对教书几十年的教师,如今的停课不停学,又让她步入新的教学方式,网上授课无疑是考验,开始新的教学方式,她得到了同班搭档,语文老师张建春的帮助,求教过本校初中年级刘金秋老师,多次向年轻教师樊雅倩学习手机的使用,逐渐学会了微信录制,小视频讲解难题,又渐渐用语音通话的方法辅导学困生。</b></p><p><b> 一个月之后,她又向邰伟主任学习使用钉钉电话会议讲课,既能看见学生听讲、写作业的状态,效果也好于之前的微信上课,在邰伟主任推荐直播授课后又向组长张雪芹学着直播,效果一次好于一次,讲课中使用了连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上直播把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故事化、形象化、游戏化。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爱学,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教学路上阔步向前,是她永远的追求。</b></p> <p><b> 在这个特殊时期,网上教学是常态,可对于韩老师而言,堪称“再就业”。突然改变了手握教科书、心中有教案,面前有学生的讲课方式,怎么与学生互动?眼睛是否吃得消电子文档……诸多挑战,摆在眼前。怎么办?一个字,“学!”最初的云端授课,她总是每天上课前,把网站上的视频课听一遍,然后用微信语音点拨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习新知,讲解疑难。后来发现,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监控很不到位。怎么办?“改!”从零起步的她开始学习直播,如何发起、签到、连麦、共享,如何设置、统计、批阅平台作业等,为了熟练运用新技术,她先和本组老师发起视频会议,多少次的探索和尝试之后,她才胸有成竹地给孩子们上课。</b></p><p><b> 平台批改作业对于早已眼花的她也是一道“鸿沟”,戴上花镜,找个光线充足的地方,一坐就是小半天。小小的手机屏幕,密密麻麻的数字,时间不长,眼前就是朦胧一片。闭眼休息一会儿,继续。</b></p><p><b> 两个多月的线上教学,她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为了孩子们,为了教育这份“良心活”,她乐此不疲!</b></p> <p><b> 线上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她总是在上课前提前准备,让枯燥的网课变得更加有趣。她经常录制小视频,录制攻克课本难点的小视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受家长认可。对待后进生她更是关爱有加,总能想办法和他们沟通,让孩子们喜欢她的直播课,对有问题的学生她不厌其烦,及时视频单独讲解,引导孩子们大胆回答问题,并且经常鼓励孩子们,时刻给家长和孩子提个醒,让他们重视网课学习。</b></p> <p><b>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她就是那抹最灿烂的夕阳!“抓学习,退休不褪色,人老志不移,努力争朝夕。”这就是她的人生坐标。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犹如灿烂的阳光,关爱、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犹如潺潺清泉,滋润着每一棵幼苗🌱。她经常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王梓旭、王宇鹤等其他老师头疼的学生,在她面前都成了乖乖仔,是她以一颗火热的心温暖了学生,照亮了学生前进的路。她常说:“教育、教学对我是最大的心理安慰,在我这一生中,不求功,不求利,只要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就心满意足了!”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黑发攒银霜,无悔写春秋。活到老,学到老。网课期间,她克服心脏病、高血压、腰椎病等种种慢性病的困扰和痛楚,不断学习网络知识。从微视频录制到网课直播,从钉钉视频会议到滦州智慧云平台运用,她都做到了得心应手。做为56岁的老教师,可以说是“园丁皓首情难老,网络空间育人才。”最美不过夕阳红,她的多少情爱化作了一片夕阳红。</b></p> <p><b>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她们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从曾经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华发早生,她们把青春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神圣的教育事业,三十多年诚心守护,不忘初心,三十多年爱心付出,润物无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她们在教书育人的生命历程中不断追寻、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并且始终坚守那份历久弥新的教育情怀!线上教学的路上,她们还会继续谱写生命之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