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将永载史册的一年。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灾难与伤痛,更是无尽的温暖与力量。</p><p> 让我们记住这一时刻,尤其青少年一代更要记住这一时刻。它将激励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奋勇前行,谱写生命的华章。</p> <p>学生作品(一):</p> <p>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p><p> 2020年的开端,太不寻常。新冠肺炎的不期而至,把一幅幅平凡人演绎的、感人至深的画卷展开在我的面前,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简笔勾勒的人像,却总给人荡气回肠的感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又唱起了这首重复了无数遍的歌,这一次特别用心投入。</p><p> 疫情期间口罩是最短缺的货物,爸爸多次去药店买口罩,可总是空手而归。我心生一计,说:“要不然我们去网上看看。”我就在淘宝搜索起来。平常三四块钱的口罩,现在标价都是20多块钱。突然我眼前一亮,看到了一个标价五块钱的口罩。我就和店家联系:“你卖的口罩确定是正品吧。”“放心吧,一定是正品。有些钱可以挣,但有些钱不能挣,在现在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要跟国家站在一起。”店家回复道。听到他这么说,我顿时对这个店家刮目相看。</p><p> 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在村口建立了疫情监测点。工作人员同村干部一起对来往人员登记、测体温,从白天到黑夜,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点力。巡逻人员张贴疫情防控的政策和相关知识,发放防控宣传单,拉横幅,正确引导村民多居家、少出门、不聚集,做好防疫防控排查工作。看着他们的身影,我觉得是那么高大。</p><p> 有一天我出去倒垃圾,碰到了环卫工人在清扫街道。我的心忽然有点湿润,他们每天起早摸黑、默默无闻地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奋战在大街小巷的第一线。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以扫帚为矛,以簸箕为盾,用弱小的身躯,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橙色防线”。</p><p> 在新冠肺炎阴云下,身边平凡的人给了我许多的感动。有一首歌属于所有这样的人,让我们在吟唱中祝福他们:“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p><p> 姚村中学 1806班郑誉涵</p><p> 2020.4</p> <p>学生作品(二):</p> <p> 致敬英雄</p><p> </p><p>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p><p> ——题记</p><p> 他们与家人挥泪告别,他们携手战友除夕夜出征,他们带着救援物资亲赴疫情一线……他们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积极投身到这场“逆天改命”的“战争”中。他们是基层医务人员、警察,更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市民和为疫情焦灼的你我。</p><p>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武汉为圆心向全国发起肆虐,不足半月,已经发展到举国上下人人自危、闭户隔离的地步。新闻里每天直线上涨的确诊数字和救援一线传回来的采访视频,无不牵动着每个人的心。</p><p> 国士无双,84岁的钟南山院士倚靠在餐车一角,以短暂的闭目换来长时间的现场指导,因为买不到机票,他挤上了18日傍晚开往武汉的高铁。不知梦中17年前的“非典”是否还历历在目,那场连续38小时没合眼的攻坚战似乎又要重演。他让大家不要前往武汉,自己却带领团队冲向疫区。“把危重病人送到我这里来”是他最勇敢的决定。</p><p> 血痕密布,肿胀发白,这是22岁感染科护士胡佩的手,橡胶手套和消毒液的侵蚀,让她的双手惨不忍睹。 “非典那年我五岁,今年我22岁,那时候全世界保护90后,这次换我们90后保护世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最艰难的时刻,她用沧桑的手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p><p> 看着一篇篇报道,我仿佛也跟随他们去往救援一线。逆行路上,有最美的北大医学人,有自愿报名修建“火神山”医院的基建工人,有无偿将一车车白菜运往前线的河南老乡,有自发护航的滴滴司机……他们是谁的父亲,又是谁的儿子与爱人,不知不觉,泪水漫上眼眶。</p><p>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刻,这些真正践行家国责任、敢于逆行的人,就是英雄。 </p><p>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武汉,但我相信明媚的阳光总会照亮这片土地,樱花会再次的盛开,街道会再次人声鼎沸,我们会摘下口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 </p><p> 致敬在一线奋斗的人们!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你们是最美的英雄!</p><p> 姚村中学 1801 班牛家荷</p><p> 2020.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