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七百多年的岁月,郁郁葱葱的苍天古树中,古老的石墙与回廊被巨大的树根穿透,整个古寺建筑,被一种当地人称作蛇树的卡波克树粗大的根茎盘结缠绕。树根的生长与古寺的坚守,成为大自然与吴哥古迹的千古绝唱。</p> <p>1858年,吴哥古国重见天日,多数建筑得以修复,或正在修复中。但仍有部分建筑,保持着原来在丛林中沉睡的模样,散发着神秘的气息。</p> <p>这或是禅意、佛语, 也或是万物生灭的定律。</p> <p>我们知道,柬埔寨吴哥古迹群中,它最值得去探索和寻觅。</p> <p>塔逊寺</p><p>十二世纪下半叶,由阇耶跋摩七世建造。</p><p>塔逊寺属于巴戎建筑风格,是继吴哥窟之后突然从印度教转向佛教的全新建筑格局。</p><p>大门与其它巴戎风格的寺庙一样,也耸立着四面佛像。</p> <p>塔逊寺不大,四周被无花果树包围着。寺庙中央佛殿,通向各个方向的门廊纵横交错。</p> <p>塔逊最奇特的风景,是一株大树的根遮住了一座门廊,而进出的门洞仍然留着。</p> <p>这门廊树景被誉为塔逊的表情。</p> <p>日光从树顶的缝隙射下来,照在石墙上,照在扎根于石墙的树根上,可见墙上的雕刻。</p> <p>圣剑寺</p><p>建于1191年,是阇耶跋摩七世献给自己父亲的寺庙;占地 56 公顷,是吴哥最大的寺庙之一,也是高棉人最重视的寺庙之一,重要的节日典礼都在这里举行。除了寺庙,还包含行宫和佛学院。</p><p>据说当年修建吴哥王城的时候,国王就暂住在此寺。</p> <p>大门外有一条流经密林的护城河。</p><p>河两岸,原有村庄、城镇,高棉民族在此休养生息。随着吴哥地区由盛转衰,一百多万人口迁移、消失,这里只有森林无边,归于静寂。</p> <p>城河上有和吴哥通王成南门前一样的搅拌乳海。</p> <p>寺庙为方形,里外共 4 层,其中一座为双层长方形建筑,据说是藏圣剑之处;寺庙也因此称为圣剑寺。中间为中央圣堂,有一座浮屠石雕呈十字形往四方放射,通向寺庙的 4 个入口,每侧入口共有十九道门,外围有长 800 公尺、宽700公尺的城墙环绕。</p> <p>这幢有粗大圆柱的两层古罗马风格建筑,是寺内的藏经阁。</p> <p>圣剑寺的长廊错综复杂。</p><p>长廊的结构由外侧往内侧越来越小,越往中心点,门的宽度越宽,高度却越低。阇耶跋摩七世为表达对父亲的尊敬,运用建筑上的设计使进入的人逐渐地弯腰低头,越靠近中心,越庄重,谦卑。从这样的一个细节,可看出其用心良苦。</p> <p>沿着长廊走去,廊内和石塔、石门上有诸神雕像,墙上装点着无数的仙界女神。</p> <p>圣剑寺1927年至1932年曾被修缮,丛林有所收敛。</p><p>即使这样,寺院仍长满几十米高的大树,树冠罩住了头顶的天空,盘曲的树根在地面上四处突起。</p> <p>从廊下走过,脚下发出树叶枯枝的“悉嗦”声响,而古树和古迹正在无声地较量。</p><p><br></p> <p>阇耶跋摩七世去世后,阇因跋摩八世恢复了印度教,激进的印度教湿婆派信徒对佛教信物进行了破坏。穿梭在寺内坍塌与尚存的塔洞和殿堂中,不难发现佛像被人为移去的痕迹。</p><p>院内,看到一处空空的佛龛,树根仍紧紧地围护。</p> <p>圣剑寺的另一个重要看点是生殖象征物 “林迦”和“优尼”,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p> <p>“林迦”是印度 教“湿婆神”的化身之一,湿婆具有毁灭与创造的双重性格,印度教认为“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故代表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林伽,即是湿婆神创造力的象征。</p><p>道路两旁,竖立着一排排“林迦”图腾。</p> <p>斑黛喀蒂寺</p><p>12世纪末建造,据说原本是印度教的寺院,阇耶跋摩七世改造成了佛教寺院。</p><p>建筑规模不大,格局比较完整,塔门、围墙、参道、中央殿堂等基本留存。</p><p>附近有一浴池,传说是国王和皇后浴后小憩的地方。</p><p>在浴池后可看到五个塔在一起的塔群。</p> <p>东塔门,塔门上方典型的巴戎风格的四面佛像清晰可见。</p> <p>入内,可看到中央殿堂前被称为“舞女之台”的 平台。</p> <p>不是说这平台上可跳舞,而是这平台正对的殿堂墙上有多处舞女石雕和蒂巴特女神的雕像。</p> <p>殿堂中央,见到一尊观自在佛,我们称为观音佛。</p> <p>又见神鸟伽鲁达。</p> <p>西斜的阳光下,大树、巨大的树根、落叶、古庙、石堆,在时空交错中,显露凝重和沧桑。</p> <p>塔布茏寺</p><p>由阇耶跋摩七世于1186年建造,是他献给自己母亲的寺庙。寺曾被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700米的墙壁所围绕,当年曾有数千人居住寺中。</p><p>塔布隆寺是密密的丛林中最富想像力的一处遗迹,它被丛林吞噬,又和丛林合二为一。</p> <p>寺院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加之参天大树遮天蔽日,如同迷宫。</p> <p>树,粗壮的,挺拔的,硕大的树骑在神庙之上,破败中展露新容。根,粗壮的,坚硬的,硕大的根从四面八方侵入神庙,杀戳中又在催生。</p><p>没有人看到眼前的景象而不被震惊,来不及感叹,又一景象让你目瞪口呆。</p> <p>巨树无情地压迫着屋顶,树根在最不可思议的地方生长,顽强地插入石缝,顶开石块,四处蔓延,粗壮得如大蛇一样缠绕着石块。</p> <p>好莱坞电影《古墓丽影》在这里取景,低着头钻进一个个明暗交错的房间,抬头刹那间,瞥见屋顶的巨树上丽影一闪,没看过电影,凭实景已能想像。</p> <p>找到了那个藏在树洞中微笑的佛像。</p> <p>在这里留影。</p> <p>古树和带着斑斑青苔的断壁残垣,缠斗已进入僵持阶段。</p><p>千百年来,丛林围堵,巨树不依不挠的侵占,石塔已被攻入,高墙已被翻越,屋顶已被压在树根下,但塔布笼寺仍在坚守!</p> <p>巴肯寺</p><p>建在巴肯山平坦的山顶,由耶输跋摩一世于9世纪末建造。</p><p>登巴肯山有三条路:一条古道,因太过陡峭而废弃;一条林间象道;一条由游人徒步上山的长长的盘山道。</p><p>骑大象上山的游客。</p> <p>大象一侧就是废弃的古道。</p> <p>沿着盘山道徒步上山,一只神牛在圣坛前等着我们。</p> <p>巴肯山是座高约70米的小山,是吴哥古迹中的最高点,又是中心。</p><p>巴肯寺是供奉湿婆的印度教寺庙,共有6层平台,建有五座宝塔,一座宝塔在正中央,另外四个分布在四个角。</p> <p>山上是眺望丛林中的吴哥古迹和看日落的好地方。</p><p>西边的天空被厚厚的云层遮盖,我们明知看不到落日,还是痴心不改地上山登坛,站在高处。</p><p>暮色渐沉,落日造就的天际之美被一片灰色替代,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依然让人屏息。</p> <p>崩密列</p><p>由苏耶跋摩二世在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建造,它被丛林严密包裹着。</p><p>团队走入密密的树林。</p> <p>林间走出一个拾树枝的小女孩,瞪着大眼睛,打量远道而来的客人。</p> <p>阳光洒在树林、洒在草地上。这里偏远、荒芜,原是红色高棉游击队的根据地之一,曾地雷密布,现有地雷已清除的蓝牌标志。</p> <p>据介绍,崩密列的损坏,更多的是人为,内战中的炮弹、手榴弹、地雷炸毁了包括中央殿堂在内的多处建筑。原本是有三层回廊的平面式寺院,如今是林间的一堆堆乱石。</p> <p>寺内较为完整的雕像和柱石支撑的台基,难得一见。</p> <p>其中的一处塔门,门旁有美女雕像。</p> <p>游崩密列景点,颇似一趟探险之旅,必须有当地导游。</p><p>跟随瘦小、灵巧的导游先走一段木栈道,这是拍摄一部电影时搭建的,很短,更多的路需爬窗户,走屋脊,穿房屋;一边注意脚下,一边留意四周;随时有惊吓发生,永远有惊喜在前面。</p> <p>踩着树根交叉搭成的木梯,又登上一堵高墙。</p> <p>走过布满苔藓的墙脊,翻过倾斜的房顶,艰难地下到一个深沉的院落。导游说,到了。除了四周的枯枝、荒草、一排排石窗,什么也没有。但大家很刺激、很满足,一张张布满汗水的脸上,都挂着笑容。</p> <p>托玛侬神庙</p><p>由苏利苏跋摩二世于12世纪上半叶建造,供奉湿婆和毗湿奴神。</p><p>它与马路对面的周萨神庙的建筑形式完全一样,位置也相对称,很小,可算得上一座微缩模型。</p> <p>该神庙由法国修复,法国队的修复时间较长,做到了修旧如旧。</p> <p>它和其它周边的寺庙一样,在树林深处,在听得到落叶和林间鸟鸣的静谧里,我们静静地走过。</p> <p>周萨神庙</p><p>由苏耶跋摩二世于12世纪上半叶建造,是平地式寺庙,在托玛侬神庙的南侧。这两座寺庙规模都很小,格局与吴哥寺相仿,有人说这是修造吴哥寺前的预习。</p> <p>该神庙由中国负责修复,2000年初开始进场维修,到2004年竣工。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海外文物修复,大概缺乏经验,时间又短,不是修旧如旧,看上去就像一块块布丁。</p> <p>和托玛侬神庙一样,几乎没有游客光顾,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更加静谧。</p> <p>比粒寺</p><p>由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于1961年建造,典型的金字塔型结构,是印度教寺庙。</p><p>据说是国王嫌每次去东梅奔寺都要渡过东池太过不便,于是在东池这一侧修建了此寺。</p><p>但实际距离不远,大约在东梅奔寺以南1.5公里密林中。</p> <p>比粒寺建有外墙、四个塔门、三层平台,第三层四角各有一塔,中间是中央殿堂。</p> <p>平台四周和中间道路两旁,有雄狮翘首远望。</p> <p>还有多个藏经阁和小殿堂。</p> <p>据说比粒寺是为国王举行火葬,火葬后变身为神之神殿,又称变身塔。此后,皇族火化也在此进行,凑近看,可看到烧焦过的痕迹。</p> <p>尸体在石槽内火化,头朝东,脚朝西,火化之后灵魂起身,奔向天堂。</p> <p>有批老外,刻意地头东脚西趟着;异想灵魂西归。</p> <p>今天是我们在吴哥的最后一天,前几天起早摸黑,没看到日出,也没看到日落。这里视野开阔,也是看日落的好地方。现机会来了,天气尚可,我们站在最高的三层平台,借助古狮的背影,在神灵之祗等待日落。</p> <p>等待的过程中,俯瞰四周,正是这片郁郁葱葱的原始丛林,将吴哥掩埋了四百年,现相当一部分吴哥古迹还在丛林中挣扎。怅辽阔,落日余辉里,柬埔寨的吴哥古迹地域,一片苍茫。</p> <p>这一刻,红红的日轮下垂,我和千年古狮一起,默然守望,看最后一点日影跌入茫茫丛林。</p> <p>THE END.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