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二回” 心系家国——商丘市梁园区第二回民小学“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致全体师生的一封信

第二回民小学—叶婷

<h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h3><h3>你们好:</h3><h3> 梨花带雨,樱花飞扬。新冠疫情随四月春风的到来已慢慢退去,春天的美好将抚平人们被疫情所带来的心伤,疫情教育才是最佳课堂。&nbsp;</h3><h3> 梁园区第二回民小学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文件通知,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将疫情危机化为教育契机,大力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把防疫当成课堂,让灾难变成教材,积极对学生进行信念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让学生在灾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敬畏自然与生命,掌握科学知识,担当责任使命,提升思想道德素质。<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生命教育第一课——感知生死,敬畏自然</font></b></h1> <h3></h3><h3></h3><h3> 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因此每个生命都是无比珍贵的。但是每个人的生命又很脆弱,死神到来的方式有千万种,无论哪一种天灾人祸都会构成致命的威胁,所以说每个生命也是无常的。 人类与自然界都是命运共同体。人类生活在与其他物种共处的大自然中,必须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对待与我们共存的野生动物,应怀有一份敬畏之心,爱护他们绝不任意杀戮和食用他们。其实任何生命无轻重贵贱之分,不论性别、国界、物种,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敬畏。</h3><h3> 不要过度开采和利用自然,也不要企图征服自然,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破坏越大,自然界给人类报复越强。这是也是疫情给我们的警告。<br></h3><h3></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生命教育第二课——追寻生命的价值</font></b></h1> <h3></h3><h3></h3><h3> 当巨大的疫情不期而至时,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抛家别子,置生死于不顾,逆向而行。据报道,全国医务人员已确诊上千例,更有医务人员不幸因公牺牲。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筑起守卫生命的安全墙! 还有全国公安民警、辅警又一次义无反顾选择逆行,坚守一线,与全国医务人员并肩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短短11天,8名战友先后倒在抗击疫情一线。数字是悲壮的,他们是我们时代的勇士! 还有那些平凡、普通但却无畏医生和记者,勇敢地为大众生命安全“吹哨”。虽然他们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也正是他们工作在疫区前线,为传播真实而一直奔走! 还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昼夜不分、走街串巷、把守关口,他们同样值得我们为之点赞!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这才是生命的价值体现。<br></h3><h3></h3><h3></h3> <h1><b><font color="#ed2308">生命教育第三课——守卫健康,从我做起</font></b></h1> <h3></h3><h3>  生命之珍贵,更凸显健康之重要。守卫健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正确洗手,感冒外出戴口罩,居家勤通风,做好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不仅事关个人健康,还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强壮体魄,从我做起。居家生活勤锻炼,增强免疫力抵抗病毒。 在这场疫情大考,我们要用良好的生活习惯作答,每个人的自律来保证,这样才能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同学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套用血和生命换来的生动“教材”中,我们要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生命的价值,读出时代和国家赋予的“匹夫有责”,用行动来消灭病毒,让不幸成为通往幸福的桥梁,学好生命教育这一课。<br></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爱国主义教育——致敬英雄!</font></b></h1> <h3></h3><h3>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战“疫”中,平凡的英雄带给我们真实的感动。当人们都在躲避退让,他们却在勇敢逆行;当人们还在惶恐不安,他们却在坚定向前。他们用敬业奉献、医者仁心,温暖了寒冬,照亮了前路。 这群勇敢的人,有一个平凡而响亮的名字:白衣天使。为了14亿国人的安危,3.2万名白衣战士逆行而上,在看不见敌人的战场上,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守护生命的防线,用迎难而上的精神书写下了中华民族壮丽的战“疫”史诗。<br></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91919">  </font>老骥伏枥、志在千里——<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91919"> “高龄”英雄</font></span></b></h1> <h3></h3><h3></h3><h3></h3><h3>  他们老骥伏枥冲锋在前。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个小时,她的防护服上写着“武汉加油”;“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84岁的钟南山院士却义无反顾地冲向疫情一线;“这辈子我为什么,不就是为了病人嘛”,86岁的董宗祈坐着轮椅出诊;92岁的敖忠芳仍坚守一线,她说:“我现在还能干得动”……年龄并不能阻挡他们火热的情肠,他们虽然都已经到了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龄,现在却是全国人民最信任的人。<br></h3> <h3></h3><h3></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最美的逆行者——<font color="#191919">“巾帼”英雄</font></b></h1> <h3>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单霞剪掉及腰长发,剃发出征;上海浦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晓静退役时她曾许下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此次她带领一支50人的护理队驰援武汉;接到转岗到传染病科的通知,武汉市普仁医院医生黄晓霞退掉火车票,火速投入一线接诊病患……女本柔弱,但在国家需要的时刻,她们却用孱弱的肩膀扛起了救死扶伤的使命与担当。<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春的坚守——“战役”90后</b></h1><h3><br></h3> <h3>  他们用不退书写青年担当。“非典时,大家保护我们‘90后’;17年后,我们‘90后’要保护大家。”“危难险重我年轻我先上”“我不想哭,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圈,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对不起……”是的,这是中国的年轻人该有的模样。“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他们用不退不惧的担当,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欧阳夏丹含泪讲述——“战疫故事”</b></h1> <h3><a href="http://m.v.qq.com/play/play.html?vid=x0934f6ailg&amp;url_from=share&amp;second_share=0&amp;share_from=copy"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http://m.v.qq.com/play/play.html?vid=x0934f6ailg&amp;url_from=share&amp;second_share=0&amp;share_from=copy</a><br></h3> <h3></h3><h3></h3><h3>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他们是平凡的医者,他们也是战“疫”中的英雄。一个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个体,冲锋在前,远离故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扛起了责任。哪怕家中的孩子再小,哪怕爱人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哪怕有再多的牵挂,他们都责无旁贷,舍小家为大家,成为这个冬天里最暖的一抹风景,汇成了战“疫”中最强大的“中国力量”。 这是职业精神的彰显,这也是爱国情怀的集中张扬。致敬平凡的英雄,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他们每一个名字都值得被记取,每一个英雄的故事都值得被聆听。平凡而伟大的他们,用挺身而出筑牢了坚实的战“疫”屏障。一个个城市向“零”靠近,一个个“连降”的捷报频传。他们以“提灯精神”,为我们点亮了胜利曙光!<br></h3><h3></h3><h3></h3> <p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叶婷</h3><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稿:苏赛雅</h3><p style="text-align: right;">商丘市梁园区第二回民小学</h3><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4月9日</h3>

生命

战疫

疫情

他们

教育

平凡

担当

我们

英雄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