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场世纪瘟疫从天而降,世人猝不及防。先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接着是惊恐万状,寝食难安。最终走进囧境一一全面封城。</p><p> 我们全家腊月28即2020年1月22号下午从武汉回老家鄂州,准备在吃了团年饭和喝好年酒后,年初二就返回武汉。谁知隔一天武汉封城,紧接着鄂州封城。在毫无准备下就囧在鄂州了。</p><p> 封城居家隔离的日子,各家大体都差不多,但各家的过法,又各有各的不同。</p><p> 下面的一组照片,就是我们家在隔离生活期间日子的点滴留痕。</p><p> 回首向来萧瑟处,山头斜照却相迎。</p><p> 时间可以洗刷一切,但记忆却是永恒。</p> <p>风雪交加。</p> <p>闲无事,全家以美食为乐。犹以学做面食花样为最。封城二个月,用面粉80斤。</p> <p> 3月20日,贵州援助鄂州抗疫的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返回贵州。</p><p> 鄂州市民夹道欢送。有的市民跪地感恩。</p> <p> 三月二十四日,鄂州正式解封。</p><p> 春回大地啦。</p><p><br></p><p><br></p><p><br></p><p><br></p> 我的疫情小结<br><br>我们这代人,注定不平凡。<br>人类历史上四大社会形态的变革,我们赶上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跨越。<br>——千年一遇,我们遇到了。<br>从20世纪进入21世纪,世纪之交。<br> ——百年一遇,我们也遇到了。<br>共和国诞生至今的一切磨难与光荣。<br> ——我们一个不拉,也都经历了。<br>我们生于战火,成于坎坷,晚年得福。<br>一路走来,只管"吟啸且徐行",哪问"穿林打竹声“?<br><br>自然界的灾难,我们也消受不少。<br>54年大水,60年奇旱,75年陨石雨,76年大地震,97年冻雨,98年洪灾,03年的SARS,18年的飓风,今年的新冠。七十多年,风雨兼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br><br>今天疫情解封了,没有"忽收蓟北”的惊喜,也没有"初闻涕泪"的悲极。<br>回眸一顾,发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r><br>不平凡的两个月,思想多多。归结起来:<br>——最开心的,是我老师和同学、战友没有一个“中招”的。<br>——最动心的,是一群逆行者的战斗与牺牲。<br>——最暖心的,是志愿者的服务和邻里的关照。<br>——最宽心的,是三代人这长时间同堂享受的天伦。<br>——最揪心的,是一批鲜活的生命被瘟疫吞噬。<br>——最痛心的,是李文亮医生的逝去远行。<br>——最恨心的,是权势的腐败与恶势力的中伤。<br>——最恶心的,是形式主义的表演和无知谣言的传播。<br>——最闹心的,是对方方日记,写者与读者间的撕逼和狗血。——最宽心的,是对责任者的追究和对舆情的关切。<br>——最放心的,是从来不怀疑疫情会失控。<br>——最会心的,是这一重大的事件,又让我们穿越并见证。<br>——最担心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疏于总结与吸取。<br>——最关心的,是尽快翻过这个坎,从零起步,重新起程。<br> (20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