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记忆中的景观大道

海子

<p class="ql-block">之二:川藏南线 从金沙江到安久拉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沙江和拉乌山垭口</p><p class="ql-block">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因其含沙量大,江水呈黄色,故名金沙江。金沙江又是川藏两省的界河,竹巴龙这一段江面比较开阔,水流比较平缓,过了竹巴龙金沙江大桥就是藏东第一县芒康,318国道在芒康县城和云南过来的214国道(滇藏线)交汇成一路西去。</p> <p class="ql-block">金沙江</p> <p class="ql-block">金沙江,图中是老的竹巴龙大桥,2011年建好新桥后,老桥就废弃不用了。</p> <h3>2011年建成通车的竹巴龙金沙江大桥,按照河道中线分界的规则,川藏两省的分界在桥中间。</h3> <p class="ql-block">海通沟山体松散,塌方落石时常阻断公路,全靠武警交通支队维护保通,国道年年断年年修。</p> <p class="ql-block">芒康山下的藏族村落,过了海通沟就开始翻越海拔4180米的芒康山。</p> <h3>沿途所见都是红色的山体和土壤,这是历经两亿年才形成的红色。</h3> <p class="ql-block">  拉乌山是金沙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出了芒康县城就翻拉乌山,虽然垭口海拔4376米,但周边几个低矮的小山包太过平淡,稍不注意就一驶而过,我多次经过都没有停车拍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澜沧江</p><p class="ql-block">  澜沧江是著名的国际河流,有着“东方多瑙河”之称。它发源于青海,在中国境内流经青海、西藏、云南三省,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p><p class="ql-block">  从拉乌山垭口到澜沧江,是连续36公里的下坡,来到竹卡小镇。竹卡这段河岸陡峭壁立,水流湍急,河上原有一座1968年建成的公路小桥,2011年9月我们进藏还在使用。到2016年9月再次路过时,一座新的公路大桥已在上游一公里处投入使用,老桥已是危桥停用了。</p> <h3>澜沧江峡谷。</h3> <h3>从拉乌山下到澜沧江边,河对岸就是竹卡镇。沿河公路塌方严重,路边露出的原木是修补的路基。</h3> <h3>1968年建成的竹卡澜沧江桥已成历史。</h3> <h3>刀削般陡峭的河岸。</h3> <p class="ql-block">老桥桥头弹痕累累的原藏军碉堡,已成为历史遗迹,记录着当年解放军第十八军进军西藏时的战斗经历。看着这样的碉堡,觉得也太小儿科了,顶多吓唬吓唬藏族百姓,怎么挡得住强大的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险觉巴山</p><p class="ql-block">  觉巴山坐落在澜沧江西岸,它与拉乌山夹峙着澜沧江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觉巴山垭口海拔3980米,在318沿线众多的垭口中论高度绝对排不上号,但其陡峭的山体,使得翻越垭口的山路成为整个川藏南线最险要、最难爬的路段之一,比天险七十二道拐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从2600米的澜沧江边竹卡小镇,到3980米的觉巴山垭口,30公里的盘山险道几乎就一直在悬崖边绕行,不少路段就是硬生生从山体上开凿出来,上依绝壁,下临深渊,又窄又陡,既无护栏,也无路标。不少人说不敢在这样的山路上开车,有的说战战兢兢走过一次再不敢走第二次,就连许多常走318的老司机提及觉巴山还是谈路色变。当然,今天的觉巴山公路,经过武警交通支队不断的修缮改造,路基已拓宽压实,路面也基本是油路了,险情已经明显改观,但地形地势还是依旧。</p> <h3>先上两张早年间解放军车队通行觉巴山的照片开开眼界。</h3> <h3>出了竹卡小镇,沿着澜沧江边直接就开始翻越觉巴山。这是2011年我们曾走过的318国道砂石路,当时的路窄路基差,不少地方还无法会车。</h3> <h3>澜沧江干热河谷中的一片片绿洲。</h3> <h3>318国道就在山间环绕盘旋。</h3> <h3>觉巴山大山凹中的觉巴村,318国道就从村子中间穿过。</h3> <h3>爬上山腰回看山下的来时路。</h3> <h3>像这样的之字形盘山路,一直要爬上山顶。</h3> <h3>今天的觉巴山公路已经大大改观。</h3> <h3>2017年3月末的桃花季,看到了最妩媚的觉巴村。</h3> <p class="ql-block">虽然已是柏油路面,但山势地形依旧,国道还是要在悬崖边上行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达山-川藏南线最高的垭口 </p><p class="ql-block">  东达山垭口海拔5130米,是川藏南线最高的垭口(整个景观大道第二高),也是澜沧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同时它还是中国的太平洋流域和印度洋流域的分水岭垭口,东达山以东的河流最终都流入太平洋,而东达山以西的河流则是流入印度洋。从高入云天、白皑皑的垭口极目远眺,川藏公路和澜沧江似两条晶亮的丝带,在千山万壑间,时隐时现。东达山虽高,但山体相对平缓,相对于刚刚走完觉巴山的盘山险路,翻越东达山的公路就算是“好路”了。由于海拔较高,东达山垭口经常是雨雪交加,气温常在零下10多度,而几十公里外的澜沧江干热河谷,气温可达到零上30度,几个小时之内经历的温差几近40度。</p><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我们经过东达山时,已经看到山上在打隧道了,大概在不久的将来,景观大道又将失去一个第二高的垭口。</p> <h3>这是2016年第三次经过,才有缘看到东达山垭口的真容。我们前两次经过东达山垭口都是晚上,尤其2011年9月的那次,在觉巴山和东达山之间的登巴村因武警修路交通管制被堵车近5个小时,晚上21点放行后,几百部汽车争先恐后抢路翻山,在崎岖的山路上只看到车灯长龙盘旋而上,相当壮观,但上到垭口已是22时多,雨夹雪中漆黑一片的垭口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h3> <h3>垭口附近景观。</h3> <h3>雪中垭口</h3> <h3>垭口附近山头,几头牦牛在雪中吃草。</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玉曲河畔丰收图</p><p class="ql-block">  从左贡到邦达,平缓的318国道与玉曲河相伴而行。每年秋收时节,路边的青稞地里会有许多藏民在收割青稞,河岸上,村寨、白塔、麦田、成群的牛、羊,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藏区景色。</p> <h3>丰收的田野。这是左贡县田妥镇然尼村的青稞良种繁育田,亩产达到700斤以上。</h3> <h3>藏民们在收割青稞,男的操持简易收割机割麦,女的收拢扎捆,他们还是集体劳动,各有分工。</h3> <h3>藏族妇女在田里劳作也穿着鲜艳的服装,爱美之心跃然浮现。为防高原紫外线,戴着大口罩和遮阳帽,将脸部遮挡包裹严密。</h3> <h3>这位穿紫色衣服的藏族妇女脱掉口罩,原来是一个妙龄少女。</h3> <h3>我们的同伴们也下田和藏族同胞们交流互动,帮着干农活,寓乐于劳。L兄老知青的手艺仍在,赶紧秀了一把割麦,深受藏民们赞许。</h3> <h3>交流切磋。</h3> <h3>Z兄在学着藏民的模样搓草绳捆麦穗</h3> <h3>装车是力气活,C兄说看我的。</h3> <h3>女同胞在帮着搬麦捆。</h3> <h3>在远处用长焦偷拍这位藏族妇女时被她发现了,流露出自然的笑容,脸上是天然的高原红。</h3> <h3>这是抓拍的另一位藏族妇女。</h3> <h3>知道这位帅哥和红衣服的藏族妇女是母子,赶紧让她(他)俩在一起合影一张。</h3> <p class="ql-block">318国道旁的克色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业拉山-天险七十二道拐</p><p class="ql-block">  业拉山又名怒江山,垭口海拔4658米,是川藏南线最大的天险,也是整个横断山脉最大的天险。从垭口沿西坡下到怒江边,海拔下降2000米,连续下坡47公里,有180度的发夹弯50多个,至于弯度稍小的转弯更是多到难以计数。加之业拉山地处横断山与青藏高原结合部,地质活动频繁,泥石流和大规模的塌方、滑坡时有发生,导致318国道经常中断,这就是天险的由来。业拉山天险原先叫99道拐,也有叫108拐,2016年我们再次经过时才看到不知何时改名七十二道拐了,反正不管怎么叫,就是“拐”多的意思吧。</p> <h3>从业拉山上回望山下的邦达草原,照片下面的小镇就是邦达。</h3> <h3>这是3月下旬的邦达草原,周边的山头上都是雪。</h3> <h3>这样的塌方是常态,修了又塌,塌了又修。</h3> <h3>垭口山顶上的风化石天门,是业拉山垭口的标志。摄于2011年9月。</h3> <h3>这是2016年9月的垭口,5年时间,垭口又多了许多经幡。</h3> <h3>天险七十二道拐,图中看到的只是七十二拐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在山的那一面是无法看全的。</h3> <h3>这样180度的发夹弯(回头拐)就有50多个,稍小的拐弯更是难以计数。</h3> <h3>不知转了多少个弯,终于看到有树木有村庄了,这是在大山之中一个叫同尼的藏族小村庄。</h3> <p class="ql-block">大山中的藏族民居。</p><p class="ql-block"> 转到你记不住多少个拐时,就下到了怒江峡谷。一个多小时前还在寒风凛冽冰天雪地的垭口上,转眼就到了炎炎夏日的怒江边,这种海拔高度的急速变化,带来的不仅是温度气候的变化,也造就了植物的垂直分布。</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下旬,我们最近的一次进藏,特意安排晚上过七十二道拐,计划拍摄夜色下的七十二拐汽车灯轨慢门照。结果老天不遂人意,偏偏遇到雨雪大雾,能见度不足10米,一张照片也拍不了,只能在黑暗迷雾中摸索着通过七十二道拐。这就是川藏线,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情况,每一次进藏都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怒 江</p><p class="ql-block">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这一段是中游,奔腾的河水把大山生生撕开一道口子。两旁的山体笔直陡峭,危崖耸立,318国道就穿行在悬崖峭壁间,有的路段就是硬生生从笔直的山体中开挖出来,落差极大的江水在谷底咆哮怒吼,这样的画面看着令人胆战心惊。</p><p class="ql-block"><br></p> <h3>转完了七十二道拐,终于下到了怒江边。</h3> <p>建在峭壁上的天险怒江桥,一头是90度的公路急弯,一头直接建在岩洞里,可谓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险中的天险。此桥由武警看守,不准拍照,单向放行,每次一车。</p> <h3>怒江峡谷。</h3> <h3>怒江峡谷里的老虎嘴</h3> <p class="ql-block">  从进入二郎山开始,景观大道就一直在横断山脉中穿行。芒康到然乌这500公里道路是最艰难的行程,一会儿是5千多米的高山,一会儿是侵蚀深切的峡谷,一会儿是壁立千仞的悬崖,一会儿是激流奔腾的江河,一会儿是冰天雪地的山顶垭口,一会儿是烈日炎炎的干热河谷,虽然肉体极其辛苦,精神上视觉上却也极大的享受,这大概就是驴友们说的“肉体的地狱,视觉的天堂”吧。怒江是横断山脉最西面的河流,渡过怒江就走出了横断山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久拉山</p><p class="ql-block"> 安久拉山属于伯舒拉岭,垭口海拔4475米,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在众多的垭口中,安久拉山垭口是个另类,它既不陡峭,也不崎岖,处于一段平缓的山地当中,垭口附近分布着一块块草地和海子,让人看着有些意外。</p> <h3>安久拉山垭口附近景色。</h3> <h3>垭口风光。</h3> <h3>游客们在垭口附近玩雪。</h3> <h3>垭口附近的海子。</h3> <p>  翻越了安久拉山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了生长传奇与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p><p>  (下集:川藏南线 然乌-拉萨)</p><p><br></p><p><br></p><p>(上传到电脑观看更精彩,鼠标点击图片可放大看大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