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的三舅,是一个地地道道、本本份份的农民,育有四儿一女,当年农民工进城务工,没有他;创办个体经济的,没有他。一直坚守在农村老家,不为外边的诱惑所动,坚持地里刨食,做本份农民,因此,家没搬过,家里的东西也一直没有断代,保存较完整。</p><p> 到三舅家里做客,饭还是地道的农家饭,味还是儿时的那种。在过足嘴瘾后,发现家里有很多现在我们已经少见到的家伙什,一时兴起,便倒腾出来,一一拍照,留作记念。</p><p><br></p> <p>“前进牌”缝纫机,80年代娶老婆时的三大件,也是全家衣服的主要加工设备,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但仍然保养完好,随时可用。</p> <p>“中堂”,这是那个年农村房子里的必备物什,一做正衣冠;二做装饰,寓意高堂明镜。基本全挂在房子的正面,可谓既好看又有文化底韵。可惜,现在的房子越装修越豪华,却独省了这些东西。</p> <p>“mi撅”,用于拴大牲畜,铁制部分钉于地里,起到定位的作用,绳子控制着牲口在有限的距离划圆活动,以免乱跑,吃了别人的庄稼。</p> <p>“四爪抓子”,用途很广,可以起山药,可以刨地,可以耧东西,我知道的就这么多。</p> <p>“放羊鞭子”,一头用于抽赶羊,一头用于抛土或者是石头等,用来收拾那些不听话的羊。这也是我们小时候男孩子们玩的物件,那时候在院子里抽打一顿,听着那“啪啪”的声音,感觉像指挥着千军万马,很是得意。</p> <p>“犁”,古老的耕地工具,由牛或马等大牲口来驱动,现在已经让各种的机拉犁代替。</p> <p>“puo箩”,抓粪用,人挎于胸前,跟于犁后。</p> <p>“碳簸箕”,装碳用。</p> <p>“担杖”,也称扁担,担东西用,小时候自告奋勇给家里担水,半担水便压的肩膀生痛,待咬牙担回家的时候,水桶里的水也所剩无几。</p> <p>“箩”,与筛子同理,根据目数的不同,大体分为粗中细三中,用于筛选不同的物料。</p> <p>“三爪抓子”,与四爪抓子用途差不多。</p> <p>“四爪叉子”,打谷场上用于翻挑秸杆。</p> <p>“耙子”,打谷场上用于平推颗粒作物,将其聚拢。翻转过来,可以用于搂聚秸杆。</p> <p>这个实在是写不来叫什么了,只知道是制作扫箒用,与一铁环配合,用于扩眼。</p> <p>“蒸笼盖”,盖蒸笼用。</p> <p>“蒸笼”,蒸具。</p> <p>“簸箕”,簸粮食用。</p> <p>“手摇风箱”,当年它替代了木制手拉风箱,让耗子解脱了两头受气之苦。现在,随着电动化的工具越来越普及,被电动鼓风机所代替,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p> <p>“木锯”,木匠的专用工具,是鲁班发明的,普通人拿着它也就是锯锯树枝之类的烧火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