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1.亲切的师生交流,营造一个非常轻松的课堂氛围;</p><p>2.在对话中很自然的嵌入了本节课的课堂要求: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p><p>3.通过一个礼物,让学生明白学数学要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辨析,创造的能力,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人;</p><p>4.课前的师生对话,用了5分钟的时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巧妙的嵌入本节课的课堂要求,非常妙;</p><p>5.揭示课题毫不拖泥带水,直接从课题入手,向课题提问,老师举例提问,学生模仿。</p> <p>🌸</p><p>1.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学着老师的方式提问,老师也及时表扬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p><p>2.老师的指示性话语,提问思想很重要,再次强调要学生学会提问;</p><p>3.通过PPT展示的两个并排的钟面,非常形象的表示一天24小时,在钟面上转2圈;</p><p>4.感受上午的时间是在左边的钟面上,下午的时间是在右边的钟面上。</p> <p>🌸</p><p>1.通过一段视频,巧妙引入第一个用24时计时法显示的时间,围绕这个时间来学习;</p><p>2.老师故意装糊涂,哪里有晚上,哪里有7时?激发出学生的小老师欲望,通过自己的话来解释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p><p>3.12时计时法到24时计时法:下午的时间就是12时计时法显示的时间+12;</p><p>4.24时计时法到12时计时法:看到的时刻-12;</p><p>5.一天只有24小时,所以一天的最后一个时间是24时;</p><p>6.通过一个视频感受一天24时的变化,从夜晚12时到中午12时再到夜晚24时;</p><p>7.视频里看到的时间是19:00,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晚上7:00,这里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不加晚上二字,就会引起歧义,因为还有上午7:00,为后面学习24时计时法打下基础。</p><p><br></p> <p>🌸</p><p>1.12时计时法,一定要有上午,下午,晚上的区别,体现准确性;</p><p>2.在生活中的情境中去找24时计时法,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点;</p><p>3.24时计时法的好处有很多,方便记录,通用时间,不容易混淆等;</p><p>4.找到24时计时法中比较特殊的时间,其实就是找教学难点,重点来讲解。</p> <p>🌸</p><p>1.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时间上下对应写出来,圈出重要的时间,在圈之前猜一猜,其实也是多一次思考的机会,想好了才能圈准确;</p><p>2.按圈的先后顺序来看,0:00,24:00,13:00,每一个时间都圈得有理有据;</p><p>3.理解从24时计时法转换成12时计时法,“时”-12,“分”不变,通过算式进一步理解,20:20,20-12=8,晚上8时20分。</p> <p>🌸</p><p>1.通过特殊的钟表,来感受一天要转2圈;</p><p>2.巩固练习的环节,先来完成一个基础题;再来让学生自己出难题,教师反复问一定不够难,会让学生想尽办法出一个自己认为很难的题目,从而暴露自己的知识盲区;</p><p>3.出题后让学生自己做出标准答案,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做,通过这样一个方式“骗”学生自己尝试着完成自己认为的难题;</p><p>4.优质的课堂生成被老师牢牢抓住,24:50,这个时间本不该存在,通过一个时间轴能够很好的理解,那再将时间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完成从24时计时法到12时计时法的转换了。</p> <p>🌸</p><p>1.最后的总结部分,还是通过两个练习题匆匆结尾,从练习题里感受到24时计时法可以很方便求两个时间之差。</p> <p>优点:</p><p>1.学会装“傻”,学生当老师来答疑;</p><p>2.善于提问,推动课堂的发展;</p><p>3.教具非常好,两个并排的钟面,时间轴都很好;</p><p>4.巧妙暴露学生的知识盲区</p><p>可以优化的地方:</p><p>1.认识时间,我们说几时几分,“点”的说法或许口语化,是否应该在课堂中出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