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摄影 文字 覃华林<br> 乌树古里是欧洲十大古村庄之一,地处格鲁吉亚上斯瓦涅季国家公园、高加索第三高峰什哈拉雪峰之下,海拔约2200米,这座在欧洲的"尘市之上、天穹之下"的小村落几乎与世隔绝,只有唯一的一条简易公路与梅斯蒂亚相连,一年之中有半年都是大雪封山,这期间冰雪就阻断了小村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这段简易公路崎岖险峻非常难走,虽然只有大约42公里,但是即使在天气好的时候,开车都需要近3个小时,如果遇雨天或者积雪溶化之时,那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但是风景总是在路上,那沿路动人心魄,美到极致的原始自然风光却是背包客们梦寐以求徒步旅行的天堂,是上斯瓦涅季地区最受欢迎的徒步线路之一。</h3> <h3> 乌树古里目前有大约七十多户原住民,二百多人口,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土著文化,和梅斯蒂亚一样,碉楼也是这里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当这个傲世独立的小村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时,其貌不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人之处,倒是它背后的什哈拉雪峰高峻险拔、雄奇无比,今天的天气也是特别的好,可以清晰的看见它的全貌,自然风光的壮美,再加上人文风情的点缀与充实,它就有了灵气与灵魂。</h3> <h3> 什哈拉雪峰海拔5063米,是高加索山脉的第三大高峰,雪峰下如大海波涛般起伏的山体显示出了它恢宏的气势和博大的胸怀,能够如此近距离清晰的看到它,是我的幸运,是上苍的眷顾,也是我的上斯瓦涅季之旅的浓墨重彩的一笔!</h3> <h3> 耸立在什哈拉雪山之下、小山顶上的教堂,现在也是这里的博物馆,它那历尽沧桑、斑驳陆离的风貌向世界展示出杰傲独立、百折不挠的旷世之美!</h3> <h3> 这七十多户人家散落在高山环绕的山谷里,隐藏在远离尘世的密境之中,正是这些房舍,让蛮荒偏僻之地有了生气,远处的 群山重重叠叠,成为了小村落天然的屏障和守护者,也为今人保留下来了原汁原味的乌树古里,远远看去,好一幅与世无争、原始宁静的画图!</h3> <h3> </h3> <h3> 这里的碉楼最远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代,说明乌树古里的历史已经有上千年了。远处高耸的雪山、秋色遍染的金黄色山梁、匍伏在山凹草丛里简陋的民舍、山谷中散布着的斑驳残破的碉楼,这眼前的景物展现出一种历尽沧桑,落寞孤单之美,即便是在现代化的今天,这里的生活条件也十分的艰辛,何况在那么遥远的中世纪,是什么原因让居住在此地人的先辈们背井离乡,不是走向那盛产鱼米的山下,而是千辛万苦、翻山越岭、远离尘世来到这个连生存都很困难的高寒之地繁衍生息、落脚生根呢?</h3> <h3> 答案在哪里?你看那一座座矗立的碉楼,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不是为了躲避兵匪和(部族、家族之间的)仇杀,谁愿意到这个与世隔绝的不毛之地来生活呢,多少年来在这个封闭的世界里,当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尊严产生冲突,从而受到侵犯和伤害时,没有公平的法律来调节他们之间的纠纷,没有权威的机构来评判他们之间的是非,只有个人或者家族成员的情绪主宰一切,很小的矛盾也可演变成仇杀,仇杀引起报复,冤冤相报,有的家族或部族的仇恨一直延续好几个世纪,到后来已经分不清谁是谁非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躲避,我想,这应当就是答案之一了。</h3> <h3> 这二座碉楼耸立在这个小山包上,上面视野开阔,周围尽收眼底,这条路是进村的唯一道路,守住这里就是守住了进村的大门。</h3> <h3> 那弯弯曲曲的公路就是我们从梅斯蒂亚来时的路。</h3> <h3> 这是一家民宿酒店,旺季时,这里的民宿酒店都会住得满满的,既有条件较好的房间,也有青旅,现代的旅游业为当地的原住民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财富。</h3> <h3> </h3> <h3> 走在村里的土路上灰尘飞杨,我不知道雨天或者化雪时这里的泥浆会不会浸没到膝盖,空气中迷漫着浓浓的牛屎和马粪的香味,虽然有些不好闻,但是比那些暗藏着甲醛的化工产品的气味好闻多了,毕竟不会因此担心得癌症,况且,我都有好几十年没有闻到过这样的气味了,相反的倒是有一点久违了的感觉,这样的土路、这样的气息、这样的环境才是原生态的,过去的人们绝不会想到,这些在他们那个年代不需要花一分钱、最平常、最普通的生活环境却成了我们现代人的稀罕之物,成了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了!</h3> <h3> 前面的房子显然是民宿旅舍,道路中间的几匹马,有二位游客各骑着一匹,可以肯定他们马上要出发了,骑马上高山登冰川是这里的旅游方式之一,游客租用当地人家的马匹,由主人带路去往雪峰冰川游览,这样既可以节省体力又可以节省时间,也不怕迷路或者遭遇天气突变,一般的来说,有主人跟着,安全应当是不成问题的,如果徒步上去,游客没有经验,迷了路不能按时返回,那是非常危险的,高山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暴风雪瞬间就可以把你吞没,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可以探险,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冒险啊!</h3> <h3> </h3> <h3> 出发了。</h3> <h3> 穿过古老的村子的中心,向着什哈拉奔去,无法探知二位游客此时的心情,但一定是这二位游客终身难忘的一次旅程。</h3> <h3> 这样的老房子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墙壁全都是用石块一片一片垒叠而成,石片之间没有用任何的粘接材料,更谈不上使用水泥了,但是能够经历千百年风霜雨雪的浸蚀而不垮塌,可见当地人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手艺,但是,现在有许多这样的房子被放弃了,他们另建新房,或者保留旧基础,再在上面加以改造,以适应现代旅游业的需要。</h3> <h3> 用土法修建的房子也有它的精细之处,也不乏美感和艺术装饰,你看它的窗户,做工讲究、大气,窗格线条简洁漂亮,采光非常好,窗台下的木制花边造型独特,为整个立面增色不少,下垂的幕墙板也挡住了雨水对墙体的浸透,既科学又美观,这样独特的人文风情真的是难得一见啊!</h3> <h3> 当地人骑手和他们的骏马,这里的居民,大多数都是以旅游服务为业,这恐怕是他们生活的唯一来源,他们的马匹就是出租给游客的,在出租马匹的同时,他们也兼向导和导游。</h3> <h3> 当地的一座较大的旅店前,可能是在寻找有没有租马的游客。</h3> <h3> 骑马旅行的驴友,这样的旅行方式还是值得体验的,非常羡慕,只是没有时间和机会了。</h3> <h3> 天空蔚蓝如洗,是那么的深邃,那么的纯净,刚刚都还飘浮在什哈拉顶峰的白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飘走了,那白云虽然飘走了,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h3> <h3> 这座老房子比较简陋,里面好像还有人居住。</h3> <h3> 这座房子修建得比较"豪华",可能是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吧,但是也被放弃了,但昔日的规模仍然依希可见。</h3> <h3> 从内部看,修建得还是比较讲究的,房子共三层,第二层的壁炉清晰可见,内墙光滑平整,似乎还有粉刷过的痕迹。</h3> <h3> 村中的民宿旅舍,如果再有机会来,一定会在这里住几天的。</h3> <h3> 这是另一家饭店,中午我就在这里吃午饭。</h3> <h3> 饭店内部的装饰很有特色。</h3> <h3> 这位老人正在跟我烙牛肉饼,牛肉饼是这家饭店的特色,下午我们返回梅斯蒂亚时,还有客人订做了牛肉饼打包带回,这位老人是此地唯一一位能够用俄语交流的人。</h3> <h3> </h3> <h3> 主人正在为他的马准备过冬的草料,已经是十月中旬,再过半个月,这里就将进入冬季,大雪要封山了。</h3> <h3> 这二位似乎是送草料的人,或者是骑手的家人。</h3> <h3> 由于交通的不便,我在乌树古里待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太短了,来不及攀登什哈拉雪山和冰川,很是有点遗憾,不过,今天返回梅斯蒂亚后,明天,我将要去恰拉迪冰川,为了节约篇幅,接下来我把第二天攀登恰拉迪冰川的记录发在后面,与大家分享!</h3> <h3> 大约下午四点钟,就要离开乌树古里了,我们这辆中巴,十多个人,我刚刚坐下来,就听见坐在后面二排的一对年轻的情侣在说着什么,原来他们在争论我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我回过头告诉他们我是从中国来的,听到我的回答他们有点惊讶,因为这二个年轻人说的是俄语,我不仅听懂了他们的对话还回答了他们的疑问,此时,车内的乘客都活跃起来,他们也知道了我们谈话的内容,此时,那个年轻的女士又问我多大年纪了,有60岁吗,我告诉她我已经整整68岁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车内的乘客听到我的回答后居然全都鼓起掌来,一刹那我倒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是称赞我的年龄还是称赞我的回答,我想,应当是年龄,这么大的年纪,独自一人到这里来旅行,的确是很不容易的,能够得到陌生的外国友人的鼓掌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也为我的乌树古里之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留下了一段温馨的记忆。</h3> <h3> 要去恰拉迪冰川必须返回梅斯蒂亚,我安排从乌树古里回来后的第二天下午上去,有二种方式前往,一是徒步,从梅斯蒂亚徒步到达冰川,往返大约要九个小时,这种方式耗时费力;另一种方式是乘出租车到桥头,然后再徒步进山,我选择了后一种方式。</h3> <h3> 出租车只能到这里的桥头为止了,仍然一个人租了一辆车,40拉里,中饭后包车要便宜些,从镇上到这里大约半个多小时的车程。</h3> <h3> 这里就是进入深山的边缘了,看见那远处的山峰了吗,那就是我要去的地方,冰川就在那里,还没有走进去,这里的环境就可以看得出来山势的险峻与原始。</h3> <h3> 山里的秋色如画,山沟里乱石遍布,雪山溶化的雪水在乱石间慌不择路奔腾而下,其声震耳欲聋,眼前的平静与凝固,是强烈的自然力量互相作用后的结果,是短暂的平静,等到下一次大自然猛烈的冲刷之时,必将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剧!</h3> <h3> 我的出租车司机,在租他的车时他还没有来得及吃午饭,在那里守生意,跟他谈好价把车开出来后,才到镇上的一个面包店匆匆的买了一个大面包,生活不容易啊,到了这里等我下了车才拿出来大口大口的吃起来,面包真的是方便,他要在桥头等我返回,起码是三个小时后了。</h3> <h3> 走过吊桥开始了向恰拉迪冰川进发!</h3> <h3> 刚开始过桥以后,还有一段似乎像小路一样的步道,实际上是山上流水冲刷出来的沟痕,偶尔还能够遇见从上面下来的游客。</h3> <h3> 接着就进入了原始森林,过了不久,就连水冲刷出来的痕迹都不见了,周围完全是乱石、落叶和倒伏在地的林木,免免强强的在林中辩别出有人践踏过的印记前行,而且,一路都是上山,越来越难走,越来越吃力。</h3> <h3> 除了这些乱石,这哪里还有路!</h3> <h3> 偶尔能够在原始森林中遇到空隙,此时可以看得到周围的高山,秋天的高加索漂亮极了,壮美的高山,美丽的秋色,寂静的山林是人生之中最难得的经历和体验!</h3> <h3> 有时候走出密林沿着河边的树林穿行。</h3> <h3> 有时候也要走到河道当中,踏着河里的大石头往前走。</h3> <h3> 路上唯一能够找得到的就是石头上的标记,跟着标记走绝对没有错,但是,由于地形复杂、植物茂密,丢失标记走错路是常有的事,走了一圈仔细看发现又走回来了,只好重新寻找路标,继续向前。下面图中的标记你看得到吗?</h3> <h3> 路难走都还不要紧,这一路走过来到这里时没有遇到一个人,走在这样的环境中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在辩别路线的过程中还要绷紧心弦观察四周,时刻预防不侧,以应付突然发生的情况。</h3> <h3> 一直走了大约一半的路时,才遇到二个持抢的士兵,此时,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松驰下来了,当地政府的治安工作值得称赞,既是保护了游客,也是保护了当地的旅游业。</h3> <h3> 大约一个小时后终于走出来了,天地豁然开朗,从冰川流出来的河水带着一股冷气直扑脚下,四周的秋色醉人心脾,空气微冷清新,精神也振作起来,不知不觉的也加快了脚步。</h3> <h3> 跟着标记走没错的。</h3> <h3> 高山上天气的变化非常快,大块大块的云层急速的飘动着,好在是秋天,不会有暴雨的生成,所以,到这样的地方旅游,天气(季节)至关重要!</h3> <h3> 美哉!高加索之秋!</h3> <h3> 河水呈现灰白色,典型的冰川流出来的水。</h3> <h3> 就要到了!看,那就是冰川,恰拉迪冰川!</h3> <h3> 奋力向上!</h3> <h3> 终于来到了跟前,巨大的冰舌沿着山凹伸展下来,融化了的雪水带着一股冷气从冰舌下奔涌而出,这个冰舌应当存在有千年以上的时间了,由于海拔不太高(大约2600米)再加上天气变暖融化,它已经向后退缩了很多,而且,从上面的裂缝看,它还在继续的融化退缩,如果世界的气侯仍然如此,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冰川恐怕就要消失了!</h3> <h3> 冰舌的周围全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整座山都是,这是冰川运动的结果,冰舌的运动、切割、摩擦、带动了山体和石块,那个自然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这些石块全都菱角分明、尖锐,像刀刃一样,随便一脚踩下去,旅游鞋都会被划开好多口子,移动脚步时必须小心翼翼,如果在这里摔上一跤那恐怕就要流血了。</h3> <h3> </h3> <h3> 巨大的冰舌上面还覆盖着厚厚的泥沙与碎石块,沿着这些泥沙和碎石块堆积起来的山体向上攀登非常的艰难,一个是太陡,身体根本就不能直立,只能是手脚并用的向上爬,所以,没有办法拍摄,再一个是,这些泥沙和碎石下面隐藏着危险,有的地方看起来铺满了石块,实际上下面是空的,下面的冰已经融化变酥软了,一脚下去就会深陷其中,遇到大面积的地方,恐怕就有掉到冰缝里的危险,万一掉下去就完了,救都没有办法救,我本来打算还要继续向上爬到冰川的上面去,但是由于这个原因,在爬了一半的时侯只得放弃了,所以,没有留下更多的影像。</h3> <h3> 在编辑本帖的过程中,"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首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冒出来了,一边编辑就一边听吧,时间长了,那音乐倒还有点附合现在的心境,一个人的旅行,就像那什哈拉雪峰上的云,高加索之旅在我的人生中留下的印像是那么的深刻,那么的难忘,我时常想起那片云,"每当心中又想起了你,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飘啊飘飘过千万里","苦苦守候你的归期".....什么时候再去看看你啊! 谢谢朋友们的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