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时节~~~

超然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今年的清明节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去陵园祭奠父母双亲。一烛心香,一瓣花香,谨以此文写给远在天堂的两位老人,带去儿女们那不尽的思念~~~🙏🙏🙏</span></p>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翻过3月份的日历,一年中的清明时节慢慢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年了。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是一个整天无忧无虑的“阳光少年”。父亲生前喜欢抽烟,喝酒,而那时不懂事的我几乎没有想到为老人买上一瓶酒,买过一包烟。而且正处于"叛逆期"的我为一些小事情还经常和他老人家发生争执。尽管如此,父亲依旧对我宽容。自我读高中以后,每个月的13号父亲发工资的日子,他老人家总是拿出五块钱来给我零用,而那时父亲的退休工资也才仅有几十元。</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每年的清明节,我是一定要给父亲扫墓的。就是在钟祥柴湖工作的那几年,我也是安排好时间,不管有什么情况一定赶回武汉。我记得连续几年的清明节都是大雨倾盆,就是这样也没有阻挡我归家的脚步。在父亲的墓前,斟上一杯酒,点上香烛,烧上一些纸钱,最后点燃一挂鞭炮。灰飞烟灭中,父亲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参加革命是在1949年的2月份,属于西北野战军,彭老总的部下,戎马生涯中到过祖国的很多地方。后来转业到长办,荆江分洪的人流中有他的身影,陆水河畔有他洒下的汗水,五三农场留下了他的足迹,野外勘探更是家常便饭。印象中小时候很少见到父亲,都是母亲在家带着我们兄妹三人。直到70年代中期父亲才回到长办大院,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组织上安排父亲烧锅炉。父亲二话没说,就在这最后的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六年。</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爱惜物品,烧锅炉的时候, 父亲每天都要把遗漏在地上的燃煤收拾干净,生怕有一丝一毫的浪费。他说国家还比较困难,每一分资源都来之不易,我们不能浪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公私分明,小时候我唯一能够在伙伴面前炫耀的就是冬天可以去父亲的锅炉房美美的洗个热水澡,而我至今都记得,每次洗完澡后,父亲总是不忘把他自己的澡票投进木箱里。</span></p><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为人生性耿直,见到不平的事情他总是要说上几句。文革期间,有的人参加这个“派”,那个“派”,还鼓动父亲参加,父亲不为所动,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批斗被毛主席称之为"长江王"的长办老主任林一山的时候,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工虽然无能为力改变什么,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平凡人所该具有的道德和良心。</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每年的夏天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烧锅炉的父亲总是把单位给他工作时降温的一大块熟冰块舍不得自己用而带回家给我们这些孩子们。单位离家里还有五站路的距离,父亲每天傍晚回家的时候都舍不得花5分钱坐公汽,而是拎着装有冰块的铁捅走回家。每次我都要早早的走上一两站路去接父亲。回家后父亲又张罗着左邻右舍的街坊们过来分上一些冰块,小伙伴们美美的吃着,跑着,笑着……到现在我还在回想着那时的画面:落日余晖下,父亲满头大汗的走着,汗水滴哒滴哒的淌着,我在路边心急的眺望着,等待着......</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80年父亲为了姐姐能够顶职参加工作而提前退休了。有政策说解放前参加革命的可以享受离休的待遇,可他老人家从来没有去找过组织要求过什么。退休后父亲喜欢看电影,只要有新电影上映,他保准看。他还喜欢吃红烧肉,看完电影后找个小餐馆自斟自饮一番,有时候天色晚了,我们在家还真担心老人家找不到回家的路。报纸也是父亲的最爱,《参考消息》他订了多年。后来即使在父亲病重的时候已经完全不能看报纸了,在他的病床旁我们总是要放上一份当天的报纸。父亲有时候看到了报纸后也会用手指一指或者点一点头......</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病重源自于&nbsp;1989年的夏天。那一年行动本就不方便的父亲非要坚持着要回四川宜宾老家。在不安中,在暑热的6月我送父亲和哥哥,姐姐踏上了西去的列车。等到7月初父亲一行回到武汉,父亲已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叫不出家人的名字了。听哥哥,姐姐说到四川没有几天,由于路途的颠簸,气候的炎热,再加上见到久别亲人的激动,父亲就病倒了。他心里什么都明白,但就是表达不出完整的话出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回家后,父亲的病情越来越重,我的心也沉甸甸的,只是希望一切都能够好起来。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那一段时间是怎样度过来的,煎熬,企盼。在不安的守侯中时间来到了1989年的9月10号。那天清晨,在父亲病床前守了一夜的我要去上班了。那时我从事送报纸的工作。 报纸送到一半,我的眼睛象进了砂子一样,眼泪一个劲的往下淌。坚持着把报纸送完,回到家不久,就从医院传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病中有知觉的时候,我能够感觉到他的痛苦。而病重的那几天,他已经完全没有了知觉,什么话也没有留下。而留下遗憾的是已经工作的我没能帮喜欢抽烟喝酒的父亲买上一包烟 ,买过一瓶酒。而且从那以后,我只要一听到放鞭的声音就一阵心悸。</span></p><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还清楚的记得最后一次帮父亲领工资是在他老人家走后的第5天。领回家后我想都没想就把钱交给躺在床上的母亲,哪曾想本已从悲痛中平静下来的母亲手里握着父亲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又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年纪大了就喜欢回家看看,不曾想他回乡的旅程竟然是他的最后一次生命之旅。虽然他儿时生长的地方已经是一片原野,儿时的玩伴已经各奔东西,那里已经没有一位亲人。2002年我第一次回到了故乡,去寻访父亲曾经留下的痕迹,并将老人家的部分骨灰安葬在那。叶落归根,父亲喜欢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父亲终于可以回家了,永远的家。在这里背山面水,这山山水水会永远陪伴着您……</h1><h1>  人总是在经历过一些事情以后才懂得如何去做,并且做得更好。2017年的6月份,久病的母亲也离我们而去。每当举家团圆的时候,我还想着父母亲要是健在该有多好啊……</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母养育了我们。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尽管在这方面我还没有资格对朋友们说什么,但我一定会努力的去做。父母亲虽然不在了,我想两位老人家一定会在天堂里微笑的看着我们,并保佑我们的家庭、生活和工作一切顺利。会的,一定会的…… </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