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居家禁足三周记

卫平

<h1><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今日,距离加州颁布“居家禁足”令,巳整整过去三周,回想起这些日子以来的点点滴滴,用“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3/16日是个周一(北美时间),我在家庭小群里看到此帖,感觉新冠疫情巳经迫在眉睫了,因为在这之前,大街上还是人来人往,尽管超市囤货的节奏还在继续,但似乎没有人戴口罩。以下截图:其中标有下划红线的圣克拉拉也是女儿公司所在区域,圣马特奥则是我们居住地的区域。</span></h1><p><br></p> <h1>🔼3月11日,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去超市,停车场屈指可数的几辆车,此后再也未迈出家门一步了。</h1> <h3><b style="font-size: 20px;">〰️〰️〰️〰️〰️〰️〰️〰️〰️〰️〰️〰️〰️</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1️⃣虚惊一场</b><br></h3><h3><br></h3> <h1>3/9—3/15日,也就是颁布禁足令的前一周,疫情的不断攀升,截至10日,湾区9个县的确诊病例增至91起,其实早在3/5日就有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大公司巳经推出员工在家远程办公的举措,公立中小学也纷纷开启停课模式。小女公司所在地圣克拉拉被冠以湾区的“小武汉”,这一周还去公司上了两天班。3/13日周末晚上,她毫无征兆的出现身体不适、发热、呕吐,不得不引起警觉,女儿当即决定自我隔离,我的一颗心提到嗓子眼了,忐忑了一晩,随后女儿的生活起居严格按照自我隔离的方式进行,我一人“身兼数职”,问病情问体温,送餐端水武装到口罩、手套,餐具等煮沸消毒由她爸包圆了。女儿向她的家庭医生咨询未果,又在不安中度过了两天,周一终于等来了医生的回复,医生判断不认为有这种可能性(新冠),为保险起见继续隔离,10天后自我解禁,半悬的心终于放下了,虽说虚惊一场,也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h1><p><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h1><b>2️⃣痛失亲人</b></h1><p class="ql-block"><br></p> <h1>2019年的下半年,我和丈夫先后来到旧金山探亲。原本他的返程日子是2月初,国内一场突如其来并来势凶猛的疫情,外加航班取消,阻断了回家的通道,可揪心的是婆婆的病情时好时坏,医生已约谈家属,告知病情随时致不可逆转,3/22日(国内时间)噩耗传来,婆婆于当日晨安祥离世🙏🙏🙏。婆婆生前早已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并嘱咐我们丧事从简,很敬佩婆婆。由于处于非常时期,连遗体告别都免了。</h1><h1>先前,丈夫曾经多次和母亲视频时说,“我马上就要回国了,我陪你一起过元宵节……”,他以为母亲一定能等着他回来的,可丈夫的许诺还是食言了😭😭。这些年,我们经常游走于中美两地之间,丈夫也还在工作岗位上,婆婆的一切生活起居都由小姑在照顾,婆婆病重期间,我们未能在床前侍奉尽孝,这一次,他终究是错过了母亲生命的落幕。愧疚、自责无法述说,不免视之为一个遗憾。</h1><p><br></p><p><br></p> <h1>🔼90高龄那年,佩戴“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留念,摄于2015年9月。</h1><h1><br></h1> <h1>🔼祖孙四代,温馨的画面。摄于2016年12月。</h1> <h1>禁足一周接连发生了一些事,加上来自社交网络连篇累牍对疫情的渲染,无端的猜测、无知的谣言,心中难掩焦虑。回过头来想想,这或许就是一种历练和生活,人生没有纯粹的甜和苦,总是苦里藏着甜,甜里含着苦,我们必须学会去承受、去担当、去顺应自然。</h1><h1><b>【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b></h1><h1><b> ——钱钟书</b></h1> <p class="ql-block">♉️♉️♉️♉️♉️♉️♉️♉️♉️♉️♉️♉️</p><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5, 25, 25);"><span class="ql-cursor"></span>3️⃣家有神兽</b></h1><p class="ql-block"><br></p> <h1>3/11日,Lakeshore(湖岸)小学发现4名学生因呼吸道疾病而关闭,致旧金山113所公立中小学停课三周,3/13日仅隔两天,旧金山宣布所有学校停课(包括私立学校),3/25日,湾区联合学区宣布,原来4/7日的复课暂定延迟到5/1日。早前加州州长表态,可能整个春季学区都会停课,也就是说加州学区将在下半年秋季才会复课。</h1><h1>聊聊熊孩子吧。我家男娃一枚,6岁淘小子,这个年龄的孩子跨越很大,幼儿衔接小学生的阶段。据说6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6岁儿的心情被称为“晴是多云偶阵雨”,终于领教了。刚开始宅在家,倒也没觉得有啥问题,才过了一周啊,让我觉得头都要炸了。上窜下跳无所不能,嚷嚷着“好无聊哦”,缠着我们陪他玩,每天上演着斗智斗勇的片段,你干活他要插一脚,你揉面他要来帮忙(帮倒忙), 实在hold不住了,亮出底牌~~ipad这招忒管用了,但同时也让我好有罪恶感😛。大有“<b>陪玩陪到山穷水尽</b>”的感觉。</h1><p><br></p> <h1></h1><h1>学校正式开网课了,说实话我们非常期待了!</h1> <h1>完成珠算、算术六宫格作业。</h1> <h1>除了画画、还有拼装玩具时,能消停一会。</h1> <h1>对付精力旺盛的孩子,与其兜着、管着,不如这样。</h1><h3><br></h3> <h1>和小伙伴聊天也是“正事”,大人们继续偷偷地去瘫一瘫。</h1> <h1>各种乐高、磁力片、桌游、地上书本,除了把屋子搞得像炸过一样没毛病</h1><p><br></p> <h1>和外公下棋,不愁无聊没得玩。</h1> <h1>要求自己叠衣服。上衣、下装、袜子、小内裤分门别类排列成行,有点意思哈。</h1> <h1><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还无聊也可以玩个烘焙做蛋糕啥的。</span></h1>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h1><b>4️⃣关门闭户</b></h1><p class="ql-block"><br></p> <h1>3/25日禁足的第九天,天空笼罩在灰蒙蒙的阴郁里,马路上过往的汽车都少有看见,看见的只是停在自家车库门前的车,禁足了车轱辘也不转了。</h1> <h1>3/28日,美国确诊病例突破十万,从一万到十万,仅用了10天时间。3/30日,湾区六县延长了禁足令,而且变得更加严厉,关闭所有的公园和聚众场所。离我家一步之遥,被我称为“袖珍版”的公园也拉起了警戒线。</h1> <h1>写着“游乐场关闭”。</h1><h3><br></h3> <p class="ql-block">➰➰➰➰➰➰➰➰➰➰➰➰</p><h1><b style="color: rgb(25, 25, 25);">5️⃣岁月静好</b></h1><p class="ql-block"><br></p> <h1>不宅不知道,一宅吓一跳。大大小小的待在家里实在是太费粮食了有木有?😃</h1><h1>原以为宅在家体力透支小,卡路里摄入量应该对等的,殊不知乏味的日子也是一样消耗热量的,冰箱里的囤货原本可以撑上一段时间的,结果一个星期后发现消耗的速度超过囤货的速度,有段时间女儿天天刷屏抢单(手指慢半拍就沒戏了),从这个网站刷到那个网站,送货上门的时间,从刚开始的7天延迟至半个月甚至更久,且还会遇上砍单(某一品种因断货而被砍掉)。除了填饱肚子之外,我这个“煮妇”不仅要卯足劲变着花样做菜、做面食,即便是一想到做饭就“头晕”,也要坚持爬到厨房奏一曲“锅碗瓢盆交响曲”。还要时刻关注着食材的衔接,买少了面临“断炊”,买多了冰箱塞不下,时不时的倒腾冰箱,难那……。有啥买啥、买啥做啥、做啥吃啥!</h1><h1>感叹一场疫情让自己改变了生活习惯。以前不看好的腌制、烟熏等食物(纯属个人习惯),由于特殊时期的原因,不得不改变习惯,开始接受了。</h1><h1>我的烹饪能力显然是短板。没想到一场疫情宅在家,生生把自己逼成个大厨、烘焙师、面点师、菜农,且吃货属性压制了懒惰属性,这种对口腹之欲的执着与坚持,连我都不得不对自己钦佩有加,末了女儿还不忘“溜须拍马”一句:“我妈是自学成才”😀,可谓是<b>做饭做到死去活来</b>。</h1><h1>疫情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虽然被“困”在了美国,但其实全家人都很享受天伦之乐,珍惜难得的团聚。一场疫情,忽然间明白,原来普通的生活是多么可贵!</h1><p><br></p> <h1>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哦!</h1><h3><br></h3><h3><br></h3> <h1>除了蔬菜水果牛奶肉类等,居然小龙虾也能买来,也是很幸福了。</h1> <h1>小兔包包可爱不?糯米烧卖获得女儿同事们的一致好评😊</h1> <h1>豆沙面包,小朋友的最爱。</h1> <h1>为了让葱可以尽量保鲜,把葱根都种到了土里,现在长得很高了,觉得不过瘾,又种了一拨在花盆里,并且还种了大蒜。😁纵观每家每户都在种葱蒜,疫情过后再也不用买葱蒜了。</h1><h3><br></h3> <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span></h3><h1><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6️⃣感动、感恩、感悟</b></span></h1>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一场疫情有许多事让我感动,一场疫情有许多人让我感谢。</h1><h1>当初国内疫情肆虐,我在国内的家人们一“罩”难求,而此时美国的口罩也越发紧俏,外甥女小凌(定居奥斯汀)想方设法不惜代价为家人寄去口罩、手套,回想起2003年非典时期,小凌也同样如此一番,这份割舍不断的亲情令人感动!</h1><h1>婆婆病危期间、辞世后,我的家人、丈夫和我的许多好友,纷纷给予抚慰和哀悼,甚至于提出去医院看望并代替丈夫完成其未尽的责任。大疫当前,人们都小心翼翼,在我们无助、沮丧的时候,如此这番,叫我们说什么好?即便感谢的话语此时也显得苍白无力。</h1><h1>美国疫情期间,通过微信平台,我收到了许多来自大洋彼岸各方面的关心和问候。</h1><h1>有血浓于水的家人、亲人</h1><h1>有年迈的原部队老领导</h1><h1>有军营生活中的战友</h1><h1>有一起战天斗地的知青战友</h1><h1>有曾经朝夕相处的同窗</h1><h1>有一起共事多年的领导、朋友</h1><h1>还有小分队、花儿等小群的友人们</h1><h1>每次读着一条条的信息</h1><h1>那怕只是一句简单暖心的话语</h1><h1>也足以让我感动</h1><h1>特别令人动容的是一些战友、好友、同学自告奋勇地说,要从国内给我邮寄口罩等防护用品。我的同学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他人呵护的病人,还要照顾因胃部大出血休克抢救的丈夫,却想着要给我邮寄……,当即感动的我无言以对,心中一股酸楚😭……。</h1><h1>不得不说的是,感恩湾区提前颁布禁足令,还有湾区人民高度自觉,反之湾区的疫情一定会很难控制的。</h1><h1><b>感动,源自于那微不足道,但却意义非常的一瞬间。</b></h1><h1>时常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总有人给我关怀、送我温暖,疫情冷酷可人心是暖的,在禁足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能收到你们殷切的问候和关怀,我高兴!</h1><h1>真心的感谢你们,感谢每一个与我有缘,从我生命中走过的人。感谢你们给了我永远珍视的记忆!</h1><h3><br></h3> <h1>我和外甥女(左二站立者)2018年在夏威夷。</h1> <h1>幸福的一家人</h1><p><br></p> <h1><br></h1> <h1>⬆️以其为例不再赘述,深情厚意铭感五内。</h1> <h1>这次的疫情迫使我们必须改变和接受,不仅仅是饮食生活习惯,还包括认知能力的提高。</h1><h1>对于新冠病毒,无处不在,无法预知,无药可解,现在不是少数国家在应战,而是全球都顶在杠头上,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很多药物目前还存有争议性和试验性,唯有加强自身保护,靠自己机体的免疫抗衡才是王道。</h1><h1><br></h1> <h3>〰️〰️〰️〰️〰️〰️〰️〰️〰️〰️〰️〰️〰️〰️</h3> <h1><b>后记:</b>又一个居家三周的日子过去了,美篇收工,“拖延症患者”可以松口气了。我多次来往美国,做梦都沒有想到会在异国他乡遇上疫情这档子事儿,航班一次次被取消,彻底被困住了。疫情可怕,如今医学昌明有时也很无助,但是,有爱就有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h1><h1><b>又</b>:截止25日,湾区九个县的确诊人数人增至7200人,死亡人数也增至251人,湾区新的居家令强烈建议戴口罩(六岁以下儿童除外),旧金山市长24日巳表示,居家令可能要再延数周甚至几个月。</h1><h1>看来我还得养精蓄锐,继续扮演好“角色”。</h1><h1><br></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