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b></p><p> 红庙子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消灭为辅”的原则,恪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出对待今年的防火工作要像对待疫情防控工作一样。在全乡10个村悬挂条幅30余条,张贴宣传标语、公告等600余张,设立旗阵15处,2台流动宣传车每天在全乡范围内循环播报,村里利用大喇叭全天播放森林防火相关音频,并在早中晚村民集中在家时间人工广播秸秆清运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p> <p><b>二、组织发动,广泛参与</b></p><p> 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到各村,根据村里实际情况,配合村干部发动党员、小组长、志愿者等共同成立了护林防火、秸秆清运工作专项宣传小分队,对本村百姓挨家挨户的进行了宣传,同时林业站安排护林员与百姓签订了《森林防火承诺书》、《处罚依据》等,每家每户至少去了2-3次,可是效果并没有预期的理想。这时乡里领导意识到了光宣传不行,一定要真正的动起来。</p><p><br></p> <p><b>三、找准“关键”,想出“妙招”</b></p><p> 红庙子乡党委书记汪加欢、乡长黄金富、林业站站长刘勇,放弃休息,利用清明假期时间,走访了10个村、38个自然屯,通过与百姓谈话了解到百姓的真实心理,目前我乡多数百姓存在“观望”、“等靠”的心理。</p><p> 他们找到村干部、小组长、种粮大户等少数“关键”人员,从政治任务谈到家长里短,从“下乡走访”变成“登门拜访”,他们用真心和实际行动打动了老百姓,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迅速的让这部分人先动了起来。</p> <p><b>四、以点带面,效果明显</b></p><p> 当其他农户看到村干部、小组长、比自己地多的种粮大户都在往外清运秸秆的时候,他们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肃性和必要性,秸秆从地里(尤其是林缘200米以内的地块)清运出去势在必行,也都纷纷的动了起来。这种形势“一传十,十传百”,立刻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一股清运秸秆的热潮。现在红庙子乡的广大农户都在地里“忙活”起来了,效果明显,短短两天的时间,清运了全乡林缘200米以内地块的70%以上,而且没有怨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