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第一合作学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活动之“名优教师好文智囊推送引方向、同科伙伴实践探索互动献感悟”读书活动</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读书心得分享</font><br></h1> <h1>学科名师简介:</h1> <h5>西站小学教师张玉梅 </h5><h5> 红桥区第五届名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市区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组成员。曾获市双优课二等奖,在区希望杯竞赛、学科技能、教学设计等多项赛事中获一等奖,多次做市区级公开课、观摩课,多篇论文教案获全国或市区奖项并发表。</h5> <h1>教学名篇介绍:</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题目: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作者:林仁玉 任职于福建省永泰县教师进修学校,多年来从事道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研究,使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后,注重生活化教学,并有一定见地。</span></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文章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课程教学的模式也日趋向着丰富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高尚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必须要科学的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善恶是非有正确的认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span></h3> <h1>学科教师读书心得分享:</h1> <h5>邵公庄小学教师 齐笑<br> 中共党员,任邵公庄小学教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曾参与学校多次公开课的做课与评课活动,年轻有为。<br></h5>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情感。”<br> 这是福建省永泰县教师进修学校林仁玉老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定义。文中林老师用简洁精准的语言与自己生动的教学案例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将道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br>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论,我国民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生活即教育”,可见教育与生活一直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林老师的这篇文章也具体的为我们讲解了生活化教学法在道德与法制学科应该怎样实践。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做出指导。<br>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以及法律意识的树立至关重要,我们作为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来进一步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目标,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br> <h5>西站小学教师穆雅 </h5><h5> 一级教师,在教学中一直秉持着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为学生打好做人基础的教育理念,注重在教学中把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br></h5> <h3> 作为一名兼职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读此文后,让我有所感悟有所收获。<br> 一、教学内容的设定要源于生活,打破课本中的墨守陈规。<br> 例如在文中所提到的教育学生做事不拖拉一课,让孩子们通过视频观看两个孩子早上起床后的不同做法,继而引起学生们的讨论,反思,从而获得启迪。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远远胜于书本的照本宣科,大道理的讲解。40分钟的课程,孩子们经历的是身边的事,改变的是对待生活的态度。<br>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源于生活。<br> 教学脱离了生活,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抽象的不具体的,难以取得他们的认同感。所以要让他们感觉到每一节课的活动都是他们身边的所见所闻。例如在这个与众不同的假期中,通过网络可以给学生们推送一些白衣战士不顾个人安危保大家舍小家的感人事迹以及在这特殊时期不守规矩不守法律的典型案例介绍,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有所感悟,以此从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br> 此文为我们教师打开了一个教学的新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以往的教学,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引了方向。多读书-----勤思考----勇实践,我想这就是我们这次读书活动的意义所在吧!<br></h3> <h5>文昌宫小学教师宋小彤 </h5><h5> 从教31年。文昌宫民族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教学工作中始终以“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三用心"思想来指导自己在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勤勉教学,更新理念,在所教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曾任教天津市消防安全《交通标志我认识》市级录像课。制作的微课、撰写的教学设计获得区级奖项,论文获得市区奖项。</h5> <h3> 通过阅读此文受益匪浅,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情感。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是出于教学的需要,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需要。<br> 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将课堂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力求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人,这正是我们道德与法制教师的责任与使命。<br></h3> <h5>中心小学教师房子敏<br></h5><h5> 1988年参加工作,从教30余年中力求每一节课做到面带微笑、仪态大方、精神饱满,带有童趣的去和孩子们交流沟通,用心对待每一节课。</h5> <h3> 通过阅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这篇文章,我对授课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力求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与思维全方位发展,让学生的道德素质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br> 运用生活化导入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一味地重复课本上的文字,学生根本无法融入课堂。面对这一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生活融入课堂中,所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将课堂与生活积极融合,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渗透,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br></h3> <h1>名师总结:</h1> <h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之余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br> 感谢第一合作学区组织的读书活动,让老师们潜下心来读好书阅名文。通过阅读文章,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又适用于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充分地利用生活化教学法,利用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场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陶冶学生的情操,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力求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人。道德与法治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吧!<br></h3> 撰稿人:西站小学 张玉梅<div><br></div><div>审核人:教师进修学校 齐鹏</div><div> 西站小学 高玉萍 李秀君</div><div><br></div><div>制作人:西站小学 陈嘉鹏</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第一合作学区</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04</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