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你,逸飞!

陳之翔

<p><br></p><p>时间过得真快,老同学陈逸飞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五年了。</p><p>每每看到2004年8月我与逸飞在他田子坊工作室里的合影,就会想起与他最后两次见面时的情景和在上海美专预科同学时期的点点滴滴。</p><p>逸飞很忙,天南地北地飞,所以每次与他通电话,我都会问一句“你在上海吗?”他的回答往往是“哦,我正在巴黎”,或者“啊,我在北京呢,明天回上海”……</p><p>2004年是我们的母校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建校45周年,适逢第20届教师节。那年,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看见》栏目,打算以我们学校师生感情为题材做一期名为《感恩》的节目在教师节前夕播放。逸飞是我们同学中的佼佼者,他与孟光老师的感情更是有口皆碑,理所当然是这期节目的“主角”。作为这期节目的策划人之一,为此事我多次与逸飞联络,总算约定了录像的时间。</p><p>8月29日下午4时许,逸飞行色匆匆地赶到了拍摄现场——思南路77弄孟光老师的旧居。一段时间未见,只觉得逸飞面色灰暗略显憔悴,大热天身上还套了一件西装——这其实是他身患疾病的征兆,但当时我还以为是他比较劳累的缘故,并没有放在心上。在现场,电视台的栏目编导李澜简单地谈了一下摄制要求,逸飞很快就进入了规定情景——从推开铁门,凝视孟老师家二楼的窗户,步入孟光老师家的大门,再回到花园,一组镜头一气呵成。面对摄像机,逸飞有感而发、侃侃而谈,录制效果几近完美。连编导李澜也连声夸赞道:“不愧是做过导演的,步子踏得这么准,镜头感这么好!”</p><p><br></p> <p>为了拍摄逸飞在画室工作的场景,我们又一起来到他在田子坊的油画工作室。就在那里,留下了我与逸飞的那张最后的合影。那天,逸飞还送给我一本新画册,当我请他签名时,他说:“做啥啦,老同学做啥要弄得像真的一样啦!”于是我收回了自己的请求,同时也留下了永远的遗憾。</p><p>大约一个多月后的2004年10月,也是一个下午,我与逸飞在他的陶瓷工作室里再次见面,我给他带去了一本由我任主笔的刚刚出版的《世纪空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校史集》,里面收录有逸飞写的回忆颜文樑先生和孟光老师的文章 。在这本集子的“访谈录”中,原本计划有采访逸飞的文章,可是因为他忙,采访一直未能如愿实现。那天的约谈就是为了继续这个计划,以备今后文集再版时所需。</p><p>与逸飞的交谈大约进行了近两个小时,我们谈到了陕西北路老校址“西摩会堂”的大素描教室,谈到了万航渡路“圣约翰”的大草坪,谈到了预科毕业前在苏州光福的体验生活和他的毕业创作,更多的是谈到了他在美国的留学经历和他“大美术、大视觉”理念以及对于建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构想。当我提及电影《理发师》时,逸飞还喜滋滋地告诉我,马上就要恢复拍摄了……后来,我们的谈话被一位拍卖公司的来客打断,逸飞满含歉意地对我说:“他们是北京来的,我先跟他们谈。我们还有时间,下次再约吧。”</p><p>以后,逸飞投入了电影《理发师》的紧张拍摄,自然没有时间再谈了。再以后,2005年4月,逸飞倒在了《理发师》的拍摄过程中,再也没能起来。于是我们那次在陶瓷工作室的最后一次见面就成了永诀,“下次再约”成了逸飞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p><p>如今,打开那个小小的SONY录音机,在“沙沙”的磁带转动声中听到逸飞那富有磁性的声音,真有些时空穿越之感,仿佛又回到了十多年前那个促膝长谈的下午……</p><p>怀念你,逸飞!</p><p><br></p><p>囿于篇幅,对于与逸飞的“同学少年”不再展开了,在此发几张近五十多年前的旧照,以作永恒的纪念。</p> <p>1962年夏天,欢送陈可爱同学参军时的留影,右一为逸飞。</p> <p>这张照片好像是预科全体共青团员的合影,前排右一就是逸飞。</p> <p>这几张照片都是在陕西北路校址拍的,时间应该在在1961年。逸飞在哪里?请各位辨认。</p> <p>在陕西路教学楼前与哈定老师的合影</p> <p>以上几张照片是1960年秋在建筑工地劳动时所拍。市文化局原来决定在这里建造上海美专的新校址,我们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建校劳动,造好以后却成了“上海市舞蹈学校”,而我们上海美专则搬到了华东政法学院(原圣约翰大学)的韬奋楼。</p> <p>这几张是1963年夏天在“圣约翰”的留影。</p><p>时光荏苒,逸飞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但是每逢同学朋友聚会,逸飞是我们永远的话题。</p><p>逸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