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中国(二)———太极之源永年

曙光小学

<p>  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p> <p>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中国有民间武术129个拳种,其中52个发源于河北省。河北南部的永年区广府镇,是我国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这里诞生了杨式、武式太极拳,并派生出吴式和孙式太极拳。现在永年区约有70%的民众习练太极拳,太极拳已成为民众普及性的健身活动,因此永年区是名副其实的太极之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杨氏太极</b></p> <p>  杨露禅自幼酷爱武术,曾先后三次到河南温县陈家沟向陈长兴拳师学习太极拳,学成后对其加以改进与发展,后经永年武家推介到京城游艺无遇敌手,获“杨无敌”称号,创造了一套一百零八式杨式太极拳拳路,自成一家。</p> <p>  上海市武协副主席、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傅钟文(1903-——1994)先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了《太极刀》、《杨式太极拳》,并译成日、英、法、德文等译本在全世界发行,并同儿子傅声远在上海为中外人士教授太极拳多年,傅声远在澳洲定居,近年常往返于日、澳、新加坡等地授拳,为杨式太极拳的国际化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武氏太极</b></p> <p>  武式太极拳: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为武禹襄(武河清)所创,已历传五代,迄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武禹襄(1812——1890),清朝秀才,河北永年广府镇东街人,因常与同乡杨露禅切磋拳艺,了解了太极拳概要,后赴河南温县赵堡镇向拳师陈清平学习太极拳,潜心钻研拳理拳法,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武式太极拳。其传人、清朝举人李亦畲(李经纶)(1832——1892)继承和完善了其舅武禹襄的拳架和拳论,著有《太极拳小序》、《五字诀》、《撒放秘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擎引松放起言四句》、《论理实开合》等,《廉让堂太极拳谱》(老三本)被后世视为太极拳经典拳谱。</p> <p>  现在,武式太极拳也同杨式太极拳一样成为国际化的武术拳种和健身项目。</p> 编辑:贾芮淑<br>审核:郝佀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