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协作下的宅家故事——孔雀篇

爱轩

<p>  阳春三月,幼儿园里孩子们最喜爱的孔雀生了2枚蛋宝宝,听到喜讯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来看看,报名消息一发,群里便热闹起来。</p> <p>  4月6日,孩子们带着孔雀爱吃的食物和与孔雀互动的材料,兴奋地来到幼儿园。入园前先要测量体温、登记、洗手。</p> <p>  来到孔雀园,孩子们看到"老朋友"格外开心,追着喂它们吃食。</p> <p>镜头一:发现孔雀蛋、鹅蛋、鸭蛋、鸡蛋、鹌鹑蛋的区别</p><p>理论支撑:</p><p> 《指南》大班科学领域科学探究目标1: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p> <p>  用小手摸一摸、放大镜看一看比较蛋的不同</p> <p>  用皮尺测量比较蛋的长度</p> <p>  用天平称重比较蛋的轻重</p> <p>  用观察记录表记录我的发现</p> <p>  把我的发现分享给小伙伴</p> <p>教师建议:</p><p> 1.&nbsp; 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p><p> 2.&nbsp; 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p> <p>镜头二:和孔雀一起跳舞</p><p> 《指南》大班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我们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p> <p>教师建议:</p><p> 1.家长可欣赏和回应幼儿的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p><p> 2.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p> <p>镜头三:孔雀写生</p><p>&nbsp;&nbsp;&nbsp; 《指南》大班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等艺术活动。</p> <p>教师建议:</p><p> 1.&nbsp; 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进行绘画等艺术活动。</p><p> 2.&nbsp;&nbsp;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和优美生动的语言分享作品。</p><p> 3.给予幼儿肯定与鼓励,幼儿作品分享在班级群并请家长开学将作品带到班级和大家一起分享。</p> <p>镜头四:提出问题,分享收获 </p><p> 幼儿问题:“为什么孔雀会抖动羽毛呢?孔雀蛋谁来孵呢? 多久小孔雀才能孵出来?”</p><p>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我们要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者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上网查阅资料来寻找问题的答案。</p><p>&nbsp;</p> <p>&nbsp; 和妈妈一起上网查阅了资料,现在把我的收获分享给小伙伴。</p> <p>教师建议:</p><p> 1.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p><p> 2.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p> <p>幼儿的收获:</p><p> 1.&nbsp; 对孔雀有了更多的了解,并有了进一步探究孔雀的欲望。幼儿知道孔雀会在3月底生蛋,从孔雀蛋到孵出小孔雀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孵化机,老母鸡、大鹅等是可以代孵化孔雀蛋的;雄孔雀用羽毛抖动发出的声音来吸引雌孔雀,也是为了保护自己。</p><p> 2.&nbsp; 能区分孔雀蛋、鹅蛋、鸭蛋、鸡蛋、鹌鹑蛋,并能够用数字、图画、图表等记录自己的发现(颜色不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p><p> 3.&nbsp; 亲子的陪伴让幼儿更能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乐趣。</p><p> 4.&nbsp; 把活动的快乐与收获分享到班级群里,能够让幼儿更加自信、大胆的表现自己。</p><p>&nbsp;</p><p>家长的收获:</p><p> 1. 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知道在活动中要以观察者、支持者、陪伴者的角色引导幼儿在“玩中学,玩中获”。</p><p> 2. 家长转变了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知道在活动中可以通过观察、操作、记录、交流等方法引导幼儿有效学习。</p><p><br></p><p>教师的收获:</p><p> 1.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要帮助指导家长提升教育理念。</p><p> 2. 教师对孔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家长的配合也增进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有针对性的与家长交流、指导活动,家长对教师更加信任。</p>

幼儿

孔雀

家长

教师

探究

分享

艺术

活动

收获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