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姐的话

<p>孩子们,深夜余姐还没有睡,很想对你们说点什么。知道我的老家在哪里吗?梅县松口镇,离叶剑英元帅的故乡10多公里。梅州古称嘉应州,是客家人的聚集地,也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18世纪末至19世纪大批客家人从这里出发"下南洋"谋生。</p> <p>自清末至民国,大批客家人从松口码头出发,经由梅江、韩江到达潮州、汕头,再流往海外各地。</p> <p>大批华侨身居海外,心系祖国,情牵故土。改变家乡面貌已成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识。他们助医建院、振兴文化、发展体育等公益福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90年代,余姐在老家读的小学、中学(初一),很多栋教学楼都是华侨捐赠。小时候我们常需要列队欢迎华侨们回校,余姐总是用无比激动的心情等待着他们。因为他们,我们的校园才能变得越来越漂亮。</p> <p>其中有这么一个人,130所中学、80余所大学、40多所小学,都受过他的捐赠,他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p> <p>16岁时父亲就去世,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他刚刚读到初二,就只能忍痛辍学,接手父亲的砖瓦窑生意。小时候没读多少书,是他此生最大的遗憾。后来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走过欧洲一些国家,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的素质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发达。</p> <p>正是有了这些经历,他能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创业,对国家的发达兴旺有多重要。</p> <p>他最乐意到内地经济较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去捐款。甚至有时觉得,能在各地看到冠以自己名字的中学,看到那么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书可读,感觉会是毕生最大寄托。</p> <p>2001年,经历了香港金融风暴,基金会的收入大大减少,手上能周转的资金又少,但已经答应了别人的申请,有了承诺就要做到,于是他就下决心把房子卖掉助学。当时,子女们不同意他卖别墅,别墅卖的钱可以捐助20间学校,他卖掉了住了37年的别墅后,租了套100多平方的房子。</p><p>2003年,他的基金会已经超支,但还是向银行贷款了六百万元港币,继续捐资办学。</p> <p>他说:“我虽然不是最有钱,但钱财都是身外物,特别是,看到一栋栋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听到万千学子的读书声,精神上的享受也比物质上的享受好得多。”</p> <p>每次捐赠一所学校,能去的他都希望去,给小朋友说些“脚踏实地”的故事。他对老师说,“我捐钱盖了楼,不用你们感谢我,你们能把我捐资的学校办好,我还要感谢你们”。我最怕的不是钱捐得多,而是学校办不好!</p> <p>讲到这里,有没有孩子知道我在讲谁呢?没错,他就是田家炳先生:1982年荣获英女皇荣誉奖章 1993年“田家炳星”命名 1996年荣获英国MBE勋章 2010年荣获大紫荆勋章。</p> <p>他的信念:取之社会,用之社会!</p> <p>惠州田家炳中学建成时,田家炳先生亲自到校剪彩。</p> <p>我们学校因为需要重建借地教学,分到了田家炳中学。困难一定会有,我们也需要花时间去适应新环境,但当我们了解田家炳精神,了解田家炳中学为我们的到来做出的努力,了解到一中领导们在疫情期间,每天跑遍各部门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到初一没有一个老师选择退缩,这当中,有很多老师提到自己孩子接送问题就掉眼泪,七点半到晚修结束甚至到你们入睡,老师们舍弃的是和孩子、家人陪伴的时间,我们是否该意识到什么?问题的核心,不是环境问题,而是你,孩子,你有没有一颗进取的心,一颗勇于面对困难的心,有没有和老师们共艰克难的心!</p> <p>13班的孩子们,待到复学之日,请答应余老师,一定要怀着对田家炳先生最高的敬意,我们把一中的榕树精神、13班的进取精神传播到田家炳中学。相信夜空中的“田家炳星”一定会比以往更加闪亮!我们一定能做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