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尊敬的家长:</p><p> 您好!</p><p> 如果您看过2019年上演的《少年的你》,是否会为其中被同学欺凌的胡小蝶和陈小念的遭遇而痛心?现实中,校园欺凌事件并非个案。</p> <p>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全球校园欺凌现状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p> <p> 据我国最高检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p> <p> 据腾讯发起的一次校园欺凌样貌调查数据显示:3万6千名网友参与调查,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亲身经历过校园欺凌,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欺负过别人,而大部分人只是旁观者。</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什么是校园欺凌呢?</b></p><p> 2018年11月12日,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园欺凌的分类作出明确规定。</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b></p><p> 欺凌者恃强凌弱给被欺凌者身体和心理造成轻微痛苦,其行为没有违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p><p> 💦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的;</p><p> 💦侮辱其人格,程度较轻的;</p><p> 💦损坏他人财物,价值较低的;</p><p> 💦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贬低或者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的。</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情节比较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b></p><p> 欺凌者恃强凌弱的行为尚未违法、对被欺凌者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比较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p><p> 💦对被欺凌者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等物理攻击的;</p><p> 💦捏造事实诽谤被欺凌者的;</p><p> 💦在社交媒体用图像贬低或者侮辱被欺凌者人格的;</p><p> 💦强脱被欺凌者衣物的;</p><p> 💦强索被欺凌者财物的;</p><p> 💦其他情节比较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b></p><p> 欺凌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p><p> 💦经过学校教育再次恃强凌弱的;</p><p> 💦在社交媒体上传被欺凌者受欺凌图像的;</p><p> 💦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但未满十四周岁不予处罚的;</p><p> 💦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但依法属于不予处罚;</p><p> 💦携带刀具等器械威胁或殴打被欺凌者的;</p><p> 💦多次强脱被欺凌者衣物的;</p><p> 💦多次强索被欺凌者财物的;</p><p> 💦其他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归纳校园暴力的原因,主要如下:</b></p><p> 💦个性张扬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以及攻击性心理倾向。</p><p> 💦处于暴力行为高发期的青春期(孩子在该阶段处于身心、学习和个体社会化的角色冲击中)。</p><p> 💦万千宠爱集一身的价值取向错觉和是非观偏失。</p><p> 💦暴力倾向、亲人关系紧张或疏离等影响孩子形成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p><p> 💦教育惩戒功能丧失后的放纵。</p><p> 💦教师权威地位颠覆后问题归的误判。</p><p> 💦对强权欺凌、黑恶势力、暴力游戏与灰色文学的认同与膜拜。</p><p> 💦法制教育的缺失,对欺凌行为造成的后果及其严重性没有清晰的认知而造成对法律的漠视。</p> <p> 面对校园欺凌和暴力,<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们家长可以怎么做呢?</b>学校给出以下建议:</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以预防为主。</b></p><p> 家长可以结合一些校园欺凌现象来进行预防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曲与直,不能错误教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不受欺负而以暴制暴。当然,也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p><p> (一)万一碰上被欺凌,保持镇定,懂得自救: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有机会求救,引起周围的人的注意。</p><p> (二)主动避险:远离无人监管地带,在校园内外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单独行动。</p><p> (三)保证人身安全:以保证自身安全为先,冷静判断危险性,想办法脱险,事后立即向老师或家长报告。</p><p> (四)及时报告:不要害怕或觉得告诉老师或家长是懦弱的表现,不要独自承受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p><p> (五)在学校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锻炼身体和心理承受力。</p><p> (六)看到欺凌事件,不要做旁观者和助虐者,应立即报告老师和家长。</p> <p>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如果孩子被欺凌,立即介入。</b></p><p> 家长可以这样处理:</p><p> (一)控制情绪,保持理性,立即查证、判断事情的具体情况,不要采取极端措施。</p><p> (二)稳定孩子情绪,理解和共情孩子,陪伴和倾听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p><p> (三)与孩子交流和讨论,获取孩子的信任感,让孩子向自己求助。</p><p> (四)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找班主任和学校协调处理。</p><p> (五)避免让孩子玩网络暴力游戏或暴力影视剧等。</p><p> (六)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建立自信心;给孩子做良好的表率,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p><p> (七)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可寻求专业人士从心理上给予帮助。</p><p> (八)必要时,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p> <p>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如果孩子欺凌他人,应阻止和教导。</b></p><p> 如果孩子成为欺凌者,家长千万不能置身事外——欺凌他人的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抑制,也会对孩子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家长可以这样处理:</p><p> (一)清楚告诉孩子不可有这样的行为,不可用物理解决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如果再犯这样的错误,将会收到严厉的处罚、重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p><p> (二)重视对孩子的底线教育和人格教育,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并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p><p> (三)和学校合作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经常和孩子的老师保持联系。</p><p> (四)避免让孩子玩网络暴力游戏或看暴力影视剧等。</p><p> (五)家长以身作则,保持和谐融洽的家庭管理,向孩子示范如何控制情绪,不用暴力解决问题。孩子暴力伤害他人,并不是单一现象,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如果孩子有欺负别人的现象,请认真反思:家里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现象?</p><p> (六)让孩子在尊重、平等与爱中得到滋养和自信。</p> <p> 各位家长,孩子是我们共同关心和爱护的对象。校园欺凌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合力才能有效解决。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创建和谐友爱的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p> <p style="text-align: right;">珠海市斗门区珠峰实验学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20年4月6日</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请家长安排孩子观看该专题教育视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