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

河东田夫文苑

<p>  妻子离开我十年了。</p><p> 清明这天晚上,我梦见了父母,梦见了妻子……</p><p> </p><p><br></p><p> 我和妻子既是同村,又是"娃娃婚"。刚上初中时,村里的同龄人都定婚了,就剩下我一个了,我被父母、姐姐和媒人“逼”的定了婚,说"逼"非逼,实际上我从心里也非常喜欢她,只是按当时当地的风俗,若再不定了亲事,恐怕村里人就要说我父母和我挑三拣四眼光高的闲话了。</p><p><br></p> <p>  我初中毕业后回到村里接受劳动锻炼三年,她当时在村里的小学当幼教,每天早、午她去学校上班时,总要路过我家门口两次,因为这是她上班的必经之路。每次看见她远远从巷道那头走来,我总会"羞”的躲回家里,毕竟在农村里当时还是讲"封建"的么。</p> <p> 我是父母的老生子,欠欠娃。在村中劳动的第三年初夏,父母就请人来家里裱顶棚、油坑围、刷门窗、做家俱……准备入冬后让我和她结婚成家。</p><p> 那年麦熟时节,她考进了临汾地区的一个县剧团。在我送她去上车的路上,她很认真的对我说:“我出去了以后,你在村里也要留心,争取机会走出咱这小村,争取将来在外边建家生活。不过,你努力了,既使岀不去也不要紧,到时我也回来咱俩成亲,也不再在外边工作了,村里能养活了别人也能养活咱俩……”。</p> <p>  可巧她离村不久后,我经层层推荐、选拔、体检、面试、笔试……终于在1972年走进了“文革”后期设在永济虞乡镇的"运城师范"。</p><p> 在两年的师范学习生活中,我和她两地书信不断,从她寄来的信封中既收到了鼓励和希望,还收到了相片和粮票。在纸张匮乏的年代里,还收到了她寄来的裁切整齐的一大包白粉簾纸和六本塑料皮笔记本,还收到……</p> <p> 1974年8月,我被市教育局分配到稷山师范参加工作。入冬时节,姐姐因公以身殉职,父母丧女之悲哀,我失姐姐之痛楚,难以用文字描述。春节假时,我和她同回到村里过春节前,她主动对我说:“过了年,让两家老人和媒人选择个时间咱就举办婚礼,父母失去了大姐,心中之痛难得平缓,结婚后我虽为儿媳,但我一定会象女儿一样服侍二老……”</p><p> 1975年7月,借暑假长假,我俩举办了婚礼。</p> <p>  此后,每到妻子放假或探家时,总是先到我们学校,然后两人相伴回老家看望双方老人。</p><p> 两个人都挣工资了,合起来不到1OO元,虽然工资不高,但我和妻子商定,必须把孝老放在第一位,约定了给公婆的孝敬钱由妻子交付,给岳母的孝敬钱由我交付。这个"家规”一直保持到双方老人过逝。</p> <p>  妻子和我结婚后,终于在1980年结束了两地分居八年的历史,终于几经周折把工作调回到我工作所在地的稷山县,跨行、转行被安置在一所信用社当会计。</p><p> 当时,儿子寄养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年假回到家,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父母的热炕上。当父亲得知妻子学会计时,以他曾是公社化时期管理区副业社财务股长兼会计的切身体会,告诫妻子说:“秀珍,宁当会计别作出纳,以免见钱起意。当会计个人要干净,业务上数字、账据、算盘要过关。”父亲还教给妻子说:“账错了要先找小数,再找大数,小数在3、5、7,6和9上找,大数要在百和千上找……”。</p><p> 那些日子下班后,一张办公桌,一个台灯下,我备课,妻子练字码,终于在账据表格的数字竖长格中,妻子能在长格的三分之一下部分,快而准的写出娟气十足的阿拉伯字码来。</p> <p>  妻子又怀孕了。是喜事,喜我家香火又后继添人;又是愁事,按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结扎、罚款,我俩这工薪层哪能经罚呀?!老人要尽孝,孩子要抚养,我俩要生活,人情事理的礼数要来往……</p><p> 妻子让我千万别告诉两家老人,免得老人担心和阻拦,她说为了我这做丈夫的身体以后好,她为了我,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这个家,最终作了流产手术。</p> <p>  1986年6月,我要备考脱产上大学的课程复习。妻子说:“好容易有了这个上大学的机会,自己学下本事,别人抢不走,贼娃偷不走,自己得提高,教学有帮助,何乐而不为?!”她每天上班时,把我反锁在家里,让我能避免干扰静心复习。</p><p> 当年8月中旬,太原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寄到我家,一家人为我高兴,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而立之年才上大学,对老人不能尽孝,对儿女不能尽责,对妻子不能尽情,唉!这学上不上呀?!</p><p> 妻子淡淡的说:“怕啥么!家里有我,你只管学好本事就行了。”</p><p> 她一人承担起了孝老管小养家的任务,茅粪她担,菜地她管,儿女上下学她接送,父母身体有恙她探望,单位的班她还得照常上……</p> <p>  儿女上初中时,妻子和我商定,让他兄妹到半山区学校去复习,艰苦的环境能磨炼人的意志,成长的经历会成为以后面对人生的财富。后来,兄妹俩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如愿考上了学校。</p><p> 儿女上大学时,兄妹俩都在北京,妻子在每年春节一次的"家庭会”上宣布了我夫妻俩商定的新家规:上学期间来往乘车必须买硬座火车票,不准买软卧火车票。待他兄妹俩个工作挣工资后,火车票买硬、买软自己定。</p> <p>  妻子硬是凭着自己的人格德行和业务能力,走上了一家县级金融机构的中层领导工作岗位直到退休。</p><p> 直到妻子离开我十年后,毎当我不时碰到一些农村、企业、机关和妻子生前曾有过工作交集的人时,都会称赞她的人品高洁,为人心善,热情能干。</p> <p>  我从教四十年,带过的学生难以数计,当过班主任也有好多届,妻子总要我把学生中年龄大的当弟妹看,年龄小的当子女看。</p><p> 妻子知道我在社会上和文化界人际交往宽泛,总提醒我和人打交道时要以诚以信,绝不能耍心眼算计人。何况,我就不是这样的人。</p><p> 妻子和我在对待我外甥和她内侄的婚事送礼上,两边的晚辈礼数标准一个样。</p><p> 妻子持家节俭,这在街坊邻居和单位同事中都有口碑,也是我们家风传承的使然。但毎逢亲戚、朋友、同事、学生经济上需要接济,她都会给予热情相助。</p><p> 妻子的做法让我这个农家娃出身的人有时都难以理解,但她说,没钱咱就辛辛苦苦挣,有钱咱不胡胡马马花,谁家都有大小难,咱量力而行能帮多少帮多少……</p> <p>  妻子在世时,我的每一篇文章她是第一个读者;我的每一幅画作她是第一个观众。她除了自己对作品提些建议外,总要我把作品拿上让大学的老师、社会上有名望的文学艺术家指导赐教,不断提高。</p><p> 妻子在世时,处理外事料理家务从不让我操心费力,结果培养了我这个“书呆子”、“画呆子”,成为了居家生活的“低能儿”,如今奔七的人了,双手没进过面盆,说出实情友人大都不信。</p><p> 妻子在世时,吃穿不讲究,干净整洁就行;家设不刻求,实用方便就行。但是只要我买美术书籍、作画材料,她从不吝惜,一次出几十、几百元钱她能眼不眨的从包里拿出。</p> <p>  妻子离开我十年了,我从没象今年清明晚上梦到她是如此之长之多……</p><p> 我想起了我俩第一次在故乡农村、天朗气清、月明星稀的那个晚上谈恋爱的情景。临别时,她送给我的那块小手帕,手帕上盛开的墨菊,散发出的芳香至今还沁润着我的心房……</p> <p> 妻子不是伟人,但她的人品在我心目中是伟岸挺立的;</p><p> 妻子不是圣人,但她的情操在我心目中是崇高圣洁的;</p><p> 妻子不是善人,但她的心地在我心目中是宽广博大的;</p><p> 妻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是一个充满传统美德的女人,她生前的一切一切,已经成为我晚年生活的比照和动力……</p><p> </p><p> </p><p><br></p><p> 当我从梦中醒来时,泪水已染湿了一大片枕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