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课程 】不一样的清明——大班清明节线上主题活动

你的邮差

知·清明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清明节的由来</b></p> <p>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清明节的习俗</b></p> <p><b>踏青</b></p><p>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p> <p><b>植树</b></p><p>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p> <p><b>插柳</b></p><p>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二是插柳戴柳以辟邪;三是为了纪念介子推。</p> <p><b>放风筝</b></p><p>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p> <p><b>荡秋千</b></p><p>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树桠枝为架,拴上彩带,后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p> <p><b>吃青团</b></p><p> 青团是清明节传统美食,春季艾草、棉菜发芽,鲜嫩异常。</p> <p><b>祭祀</b></p><p> 为表达对先烈、先贤、先人的真挚缅怀和敬仰情怀,清明节祭祀也是一项重要的习俗活动。</p> 制·青团 <p>雷文悦:我和妈妈一起制作了青团,大家一起来尝尝,清明节就是要吃冷食哦!</p> 行·清明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们这个时代,</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着.....</b></p> <p>  4月4日10时起,全国和驻外使馆向棒球治安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小朋友在观看央视直播时向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p> <p>  “谢谢亲爱的白衣天使,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叔叔阿姨,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我的榜样!”……稚嫩的语言向逆行而上的抗疫英雄诉说尊敬与感谢!感谢他们的奋不顾身与默默坚守,用生命为我们撑起健康的保护伞。</p><p><br></p><p><br></p> 绘·清明 <p>  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他们心中的清明节,一起来瞧瞧吧!</p> <p>梅苏曼等小朋友:我们做了一束美丽的花,在清明节献给这次在战疫和森林大火中勇敢无畏而牺牲的叔叔阿姨们。</p> <p>  在病毒肆虐包围时,他们毅然逆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恪守职责的坚守。孩子们用简单的方式诠释着感恩,一幅幅别致的画卷向他们表达着崇高的敬意。</p> <p>郑锦玥:我想疫情快快离开,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去找春天,放风筝!</p> <p>徐陈乐小朋友说:“风筝越飞越高,我想到外面去放一次风筝。”</p> <p>雷鹏睿:我多么怀念在温暖的阳光下,我们奔跑着放飞风筝,花儿都在热烈地为我们鼓掌呢!</p> 诵·清明 老师的话 <p>  让孩子们对清明节的风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们了解到在清明节不仅是追思已故,学会感恩与尊敬长辈,更是缅怀革命先烈,铭记革命英雄的日子,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本次活动更激发了孩子们浓烈的爱国情怀,也让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p> <p>因为疫情</p><p>只能选择静守家中</p><p>但困难终将过去</p><p>未来指日可期</p><p>当疫情渐远</p><p>希望就在眼前</p><p>相信我们相遇的日子即将到来!</p>

清明节

清明

风筝

小朋友

习俗

青团

踏青

植树

疫情

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