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开学的脚步,我们和孩子们无法相聚在校园,却如期相约在线上,开启全新的线上教学模式。</p><p>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我们学年的老师严格按课表利用微信、钉钉直播答疑等教学方式让线上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认真研讨交流,使线上教学有序有效。</p> <p> 寒假里,作为毕业学年我们在林校长和王主任的指导下,就已经有计划的在微信群里布置适当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线上教学开展以来,学年的每一位老师更是积极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对折扣、成数、税率知识,对圆柱体高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满减的百分数问题,对多音字注音组词,古诗的正音释义,以及修改病句、理解句子修辞手法等很多知识点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我们组内的研讨得到林校长,王主任地大力支持,她们亲自参与,给了我们详尽有效的指导,让我们在一次次讨论交流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p> <p> 一、研讨主题</p><p>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圆柱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圆柱也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的曲面立体图形。学习中,学生不仅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以及高等基本特征,还要理解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知识,相对于之前学过的立方体,理解难度稍大一些,因此,我们把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和运用作为研讨主题。</p> <p> 二、研讨过程</p><p> (一)圆柱表面积的学习和运用</p> <p> (二)圆柱体积的学习和运用</p> <p> 三、策略方法</p><p> 为了让学生明确理解圆柱表面积和体积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我们学年对这部分知识教学提早做了准备,六位老师自己钻研教材、教参,查找搜集相关资料,提前看平台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学生听课提出具体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根据课前预设,精心布置作业,通过答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运用情况,认真梳理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知识,做出了简单的归纳。</p> <p> 1.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通过细致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理解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深刻体会转化思想。</p> <p>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总结归纳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多种情况,帮助学生理解运用。</p> <p> 3.解决问题,注重公式运用,也要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p> <p> 4.注重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合理利用信息,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解题思路。</p> <p> 线上教学开展以来,每一天我们都是忙碌的,课件的日期清晰地记录了我们研讨的脚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从细微处出发,或许是一道判断题,或许是一组多音字,或许是一个知识点,我们紧紧围绕着线上课堂教学不断地钻研。</p> <p> 特殊的时期,别样的教学,不变的教研,“教而不研则浅”,我们每一位老师深知自己的责任,更愿意在教研的路上携手努力,共同成长,让教学工作和谐而充满生机。</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