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点击标题上方的作者头像回到作者主页,可以查看作者持续发表的《学武录》连载原创文章,敬请关注</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第五章 松</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第二节 松的表现</b></p> <p> 松的好还是不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p> <p> 松的好,人就灵活,感觉敏锐,劲路通达。</p><p> 刘宗海师兄说:<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脚下感觉如履薄冰,如踩嫩草,如在沙滩,如潜伏进,如踩鸡卵,如临崖边。</b></p><p> 王永超师兄也说:“<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松也要阴阳中和,就会对外力敏感至极。</b>”当你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一旦踩上石子或者坑洼,一踩就起,这就是松了。松是关节不要压死,屈膝也好,拉拔也罢,都要做到松活。</p><p> 我感觉,小心翼翼,腿脚上提,腰胯全松,实际里面要蕴含着意的合。</p> <p> 松的不好,就紧,就硬,感觉迟钝,劲路受阻。</p><p> 朱逸老师就说过,<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实战或推手时,哪里没有躲掉,就是哪里不松。</b></p><p> 许斌师兄有一次和我推手,我总是有几个地方化不开,他告诉我:<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哪里别扭,你就松哪里。实际上是哪里别扭,就是哪里被别(憋)住了,就要松这个部位靠近身体的关节即可。比如我肘被控制住了,走不开,就要松肩去化。</b>试了之后,效果确实不错。</p> <p> 2017年10月27日,直到学拳三年后,我才终于稍微明白过来一点松的状态是什么。</p><p> 简单说,<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松就是充满气的自然预备状态。</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就像一个自然放置在那儿的充了气的气球,被压住的状态不是松,被拉开的状态也不是松。又比如弹簧,压缩和拔长时都不是松,处于有弹性自然状态的时候才是松。总而言之,松多则懈,松少则紧。</p><p> 人体在备战未发时,应当处于充满气的具有弹性的自然预备放松状态,骨骼如此,肌肉、神经、意识俱要如此。只有全身心放松,才能随时根据对方的动作做到一触即发。打拳和推手的时候,发打都只是得到机会时的一瞬间,其余都应该处于松的自然状态,都属于听劲阶段,而自然放松下的听劲才是最灵敏的。</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备注:引用和摘录务请注明出处(赵志强《学武录》)及相关言论人,尊重版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