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小荷中队的队员们一起动手参与了“追寻传统文化,寻找传统节日”的活动。</p> <p>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p> <p>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p> <p>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p> <p>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p> <p> 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p> <p>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p> <p>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p> <p> 元宵节还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p> <p>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p> <p>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p> <p>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p> <p>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p> <p> 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p> <p>赛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p> <p>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p> <p>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p> <p>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p> <p>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p> <p>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p> <p> 本次活动学生认识传统节日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师生一起参与,加深了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识。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学习到了传统节日中所蕴含、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p><p><br></p>